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大约在公元七世纪,中国唐朝时候,阿拉伯、波斯商人到中国经商,留居广州、泉州等地。福建泉州有―块墓碑用阿拉伯文镌刻着:“这是庚赛因·本·穆罕默德·色拉退之墓,真主赐福他,亡于伊斯兰历 29年3月”(公元650年)。这是经得起考验的回回来源的有力物证。唐朝以后历经五代至宋末五、六百年间的演变,这部分人成为回族来源的―部分。可以说回族是海上丝绸之路送来的民族。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土地被蒙古贵族占领,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东迁。
伊斯兰教对于回回民族的形成发挥了促进作用,孕育作用,伊斯兰教对于回族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处于中原地带的回族人民尽管外表与汉族人民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回族仍保持其特有的生活习惯、风俗礼仪、纪庆节会、文艺体育等民族特点。
回顾起来,回回民族的形成,已有七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到公元七世纪。 ―些头缠白布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土大唐,他们习惯了神州大地的水土,在这里娶妻生子,留了下来。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土地被蒙古贵族占领,征服者强迫被征服者大批迁徙到东方。其中有被俘虏的工匠,有被签发的百姓,有携家带眷的阿拉伯上层人物。当然,也有乘东西方交通大开而自发前来的商人。这些“外来户”,大部分在中国做军士、农夫和工匠,少数人经商、传教,也有极少数做官。当时称西域商人为“兰客”、“胡客”或“胡番”。他们多经营“香药”(或称“海药”)香料、犀角、象牙、珠宝等贸易,经历了从五代到宋代五、六百年时间的发展变化,一直到南宋时代,在广州、泉州、扬州、杭州、宁波等东南沿海城市及长安、开封等地寄居下来,并经营了公共墓地,建筑了大规模壮丽的礼拜寺。在最盛的时候,其人数达到几千到十几万之多。他们之中不少人由原来很不固定的“番客”逐渐变成了“土生”或“五世”定居的侨商。也有―些人在中国做官,遂由侨民变成了中国公民。一直到元朝统辖了东南各省以后,在元朝官方文书上他们才被称为“回回”,他们自己也以“回回”自称。
这些人逐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了根。由于历史难以避免的融合,回回民族当中也揉进了一些汉人、蒙古人、维吾尔人和犹太人。回回民族的主体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存在,而不汇入汉人或其他民族之中。幅员辽阔的中国,是中华民族共同生存繁衍的地方,回回不可能像土生土长的民族一样拥有固定的一块土地,回回不断被派遣,被迁徙,他们出海经商,下马务农,他们环绕清真寺而居,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 可是国民党却不承认回回是中国的一个民族。蒋介石公开讲“中国只有汉族”,“其他民族都是汉族的大小宗支”。回族一些反动上层分子也趋炎附势,不承认自己所在的回回民族,是―个正经八百的民族。国民党政府不仅不承认回回是―个民族,回回称自己为民族也不允许。回族人士要组织成立“中国回民公会”,未得批准,只许改称“中国回教公会”。国民党―方面不承认回回是一个民族,另―方面却采取对付异民族的手段,对回族人民实行政治上的歧视和残酷的镇压。1928年连续三年的河州(今甘肃临夏)事变中,反动军阀屠杀回民两万多人,烧毁了河州回民的全部建筑,数万回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回回人融合了一些维吾尔人。 一直到明清之际,仍有大批西域的维吾尔人迁到中原。由于宗教、习俗的接近,他们大多数被回回民族融合。据《明实录》等史书记载,明代就有大量维吾尔人迁到南京等内地,从事农业生产等,后来大多融进了回回人中,如,湖南常维桃园的翦氏,他们的祖上哈八石就是维吾尔族。因从西域带兵到湖南防守,屯田,其中大多数后来变成了回族。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就是这部分维吾尔人的后裔。又如,清代乾隆皇帝选新疆维吾尔族姑娘香妃为妃子,在北京有回回营,就居住着当时从新疆迁过来的维吾尔人,解放初期户籍上仍为维吾尔族人,世称红帽子回回。其墓地在北京月坛北街,原名红帽沟,现名红茂沟。这部分维吾尔族人生活习惯上已回族化了,北京海淀区的畏兀村(今名魏公村,中央民族大学附近)的维吾尔人,均已成了回回人了。
明永乐年间,苏禄(今菲律宾)国王都葛八哒刺来华访问,返程途中病逝于山东德州。其次子安德鲁、三子温哈刺留德州守墓,遂 成今天德州市北郊北营安、温两姓回民的先祖,至今安、温两姓,都认同为一家人。苏禄国王墓年久失修,现已整修有序,成为德州一古迹。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 - 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共有十个,他们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东乡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保安族、塔塔尔族。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这十个民族共计人口为2032.06万,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19.3%,也就是五分之一左右,他们的人口变化对整个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五省区,西北五省区的伊斯兰教人口占全国伊斯兰人口的75%。五省区中又以新疆为最多,十个信仰伊斯兰的民族中七个都主要分布在新疆。新疆伊斯兰人口占全国伊斯兰人口的52.4%,在新疆少数民族中96.99%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