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的的确确,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平日里不顺心的事实在太多了。甚至常常会有苦难相随,还会遭遇种种不幸。不由得人们哀叹不绝:世间万苦人最苦。有些人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时常叫苦连天。一旦有些挫折,便是悲愁哀苦,一蹶不振。诚然,谁都不愿意遭受苦难。但是,一个人的苦难、祸患,有时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不幸也许会成为幸事。
从前有个国王喜欢打猎。一次狩猎他射中了一头花豹,见花豹倒在地上毫无动静,就下马察看。不料,花豹未死,猛然扑向国王,这时幸亏随从杀死了花豹,救下了国王。但国王的手指被豹咬掉了一截。国王因此很不痛快。宰相劝慰国王:“大王应该庆幸,少了一小块肉总比丢了命强吧!想开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国王听了很不高兴,训斥宰相,并把他关进了监牢。过了一个多月,国王要微服巡访。本来以往是要宰相作陪的,可此时宰相还在牢狱,国王也不愿释放宰相,便独自出游了。途中却不料遭到了一伙部落人的劫持。因为这天是满月,按照这个部落的习俗,每逢月圆之日就会下山寻找人物用来祭祀月神。国王被押解上山,就要成为牺牲品了,部落人扒光了他的衣服,露出了赤裸的“龙体”。大祭司忽然发现国王的手指断了一截,愤然地咒骂起来,下令把这个废物赶走,另外再找一个。原来,他们要祭祀的是满月女神,是“完美”的象征,所以,祭祀的牺牲品绝对不能有残缺。被释的国王大喜若狂,飞奔回宫,立刻释放了宰相。国王对宰相说,真如你所言,要不是被花豹咬了一口,今天就没命了。宰相慢条斯理地回言,也多亏大王将我下狱,我才保住了命。否则,陪您出巡的人就会是我,丢命作祭品的也就是我了!
故事有点离奇。可其中包含的哲理却是千真万确的;所揭示的道理是非常深刻的。类似的情形也是现实存在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我们耳熟能详。事物都是好与坏的辩证,确实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在感叹、惊奇之时,不由得想起了这句寓意极深的经文:“或许你们厌恶一件事,而真主在那件事中安置下许多福利。”(古兰4:19)很多事情,包括患难和不幸,可能都是真主的安排和考验;也可能会因祸得福。因而,一个人在遭遇祸患,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千万不要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不要愁眉苦脸,一蹶不振;更不要怨天尤人。面对艰难和挫折,面对打击和不幸,一定要能正确对待和认识,要挺得住,经受起考验。或许,其中就有真主给我们安排的许多好处。阳光总在风雨后。孟子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经历苦难,经受考验,即使我们未必都能达到担当“大任”这样的境界,也会像普希金所说的那样,享受成功的喜悦:“不要忧郁,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之日终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过去了的将变成美好的追忆。”
一个人活着、生存,就要懂得和知晓,现实生活中能够称心如意的事情毕竟不多,也不常在。人生之旅遭遇不幸,实属常事。只是各人遭遇不幸的频率、大小不同而已。关键是在于一个人面对不幸的态度和行为。遭遇不幸后能否坦然面对并能承受不幸,使之转化为一种动力,则凸显着一个人的“活法”之优劣。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人是被造成懦弱的”,但人是有意志的,有精神的。只要人的精神不倒,意志坚强,躯体上的痛苦、商场上的失败、仕途上的失意、亲人的生离死别和其他一些灾难困苦,都不能把人击倒。一个人在被击败后不会完蛋,只有放弃了才会完蛋;一个不能承受不幸的人才是真正的不幸。基督教大主教奥古斯丁曾说:“同样的痛苦,对善者是证实、洗礼、净化;对恶者是诅咒、浩劫、毁灭。”确实如此。所以,有人说过,苦难也是财富。要明确,真主降下的苦难,对善者、信道者是考验,是福利。“你们不要灰心,不要忧愁,你们必占优势,如果你们是信道的人。”(古兰3:139)
讲不幸、讲失败,自然还要讲幸运、讲成功。在不幸和失败时,我们一定要坚强,要目光长远;同样,在幸运和成功时,我们也决不能垮倒,不可目光短浅。记得一本讲述企业成败的书,上面有这样的话:“失败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是一个阶段,而非全部。”我想,成功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也可以说:“成功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是一个阶段,而非全部。” 所谓的幸运与不幸,成功与失败,总是紧相连属,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幸运和成功也是对我们的考验,而且,弄不好会成为祸害。福兮祸之所伏啊。尤其,庆幸之时,我们更应谨慎一些。决不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骄傲自大,要时时刻刻敬仰真主、敬畏真主,感念真主所给予我们的一切。否则,就有可能走向反面,遭受惩处。记着,命运不能只看一时。没有人会永远失意,也没有人会永远如意。古兰明示:“我使气运周流于世人之间,以便甄别信道的人。”(古兰3:140)
“的确,与艰难相伴的是顺畅;的确,与艰难相伴的是顺畅。当你免于忧患、安乐之时,仍要坚忍。并且要全心全意地敬向真主。”(94:5,6,7,8)“也许你们厌恶某件事,而那事对你们是有益的;或许你们喜爱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你们是有害的。真主知道,你们却不知道。”(2:216)这就是辩证法,这就是真主的法则和规律。因而,我们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我们应当胜不骄,败不馁。而伊斯兰讲求的就是中正平和,真主不喜悦过分的人。故而,穆斯林应该懂得不走极端,不应悲观失望,也不应乐极生悲。在成功与失败、幸运与不幸面前,都要清醒认识,正确对待,妥善处之。“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坚忍,当奋斗,当戒备,当敬畏真主,以便你们成功。”(3:200)
我们要始终不忘:真主与坚忍者同在!真主与克己者同在!真主与敬畏者同在!真主与信道者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