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的基柱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斯兰社会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伊斯兰的基柱

来源:星期五北京穆斯林青年俱乐部 时间:2008-03-3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2500年释加牟尼的诞生又带来佛教思想。尔萨之后人类的思想、宗教、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全世界已有许多种宗教产生,除伊斯兰教外新产生的宗教有犹太教(3200年)印度婆罗门教(吠陀)经典。佛教(2500年释加牟尼诞生)基督教(2000年——1600年)的圣经成型。玛雅人信仰的宗教2000年

  当人类的文明发展到公元六世纪时贵圣穆罕默德的诞生,传达了真主降给人类的最后一部经典《古兰经》。至圣穆罕默德于公元570年3月诞生在麦加,这一年正是埃塞比亚人率象军进攻麦加遭惨败,史称“象年”穆罕默德是在公元610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宣布奉使命的,届时已40岁,作为最后一位先知在公元七世纪来到人世,这是安拉的意志,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讲选定这一时期是因为:在最后一位先知出现以前,人类自古以来从单纯的独一神信仰所建立起来的宗教与神话,神学思想和片面的哲学思想混为一谈,有关宗教的教义不够纯粹。

  同时人类文明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保存真主意旨的手段,已经趋于完善,交通与通迅手段业已足够发达。先知给人类带来的真主的最后的启示《古兰经》是伊斯兰宗旨的体现也是人类信仰发展的需要。

  伊斯兰的先知观认为:必须要有一位最后的先知和一个最后的启示,因为伊斯兰的基石是一神教义,穆斯林信奉同一性的原则,相信宇宙中只能有一个主宰那就是真主,统驭宇宙的那就是安拉制定的一个基本大法,人类的基本目标就是应当在真主的启示和指引下去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发展。人类只能有一个启示只能有一个预言,从逻辑上讲为人类送去这样一位先知,他必须在安拉的指引之下为了整个人类和所有的岁月,将真正指引的全部内涵推向顶峰,使之明确化,集中化。安拉在最后的启示《古兰经》中业已确立了伊斯兰信仰的最一般,最基本的原则,至圣穆罕默德身体力行地如实地贯彻了这一原则。

  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所处的时代即公元七世纪是人类思想,体系混乱,多神教漫延的时代,人类的腐败思想,使当时先知的传道使命异常艰巨,先知于公元610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宣布奉使命,先知从小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但先知在安拉的襄助下,凭借伟大的《古兰经》的指引,领导各族人民经过了23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麦地纳建立了伊斯兰政权,并制定了麦地纳宪章为阿拉伯人的部落社会走向伊斯兰民族国家打下了雄厚的基础,自古以来交融在一起的一神教、多神教及拜物教的各部族在先知穆罕默德的领导下,在《古兰经》的指引下经过长期的斗争引导和教育。终于能够团结在一起,无条件地服从独一神——安拉的宗教——伊斯兰教,这是史无前例的:

  先知穆罕默德于公于632年5月8日病逝于麦地纳终年63年,先知从40岁首次接受安拉的启示起,至先知病逝,穆罕默德在短短的一生中经过23年的艰苦奋斗把向来散慢的阿拉伯民族团结在伊斯兰的旗帜下,使他们成为一个坚强的民族从而奠定了伊斯兰发展的基础。由于先知传达了《古兰经》,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出现了巨大转折,人类在思想体系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人类宗教的全部内涵更加明确化、集中化。

  它不但使阿拉伯地区的思想体系、宗教信仰更加纯洁化、明确化,同时也影响了欧洲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到来,同时也促进了世界人类思想体系和宗教信仰的发展,难怪近代欧美历史学家,将穆罕默德排在世界100位名人之首。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全面考核的结果,也是伊斯兰教历史的荣誉。穆罕默德不但是阿拉伯各族人民的伟大先知,同时也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伟大先知,是一长串先知中的最后一位,也是封顶圣人,是他把《古兰经》传达给了人类,先知身体力行地完成了主命,给我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真主给人类的最后的启示《古兰经》,把握好人类的最后的时机,在有限的生命中遵守真主的诫律和教导认真执行主命争取两世的吉庆。

  每个先知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伊斯兰的五大基柱我们应当牢记。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穆罕默德的丰功伟绩是史无前例的。它不但奠定了阿拉伯地区文明发展的基础,也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同时也大大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从人类思想体系、宗教信仰的发展角度来看,先知穆罕默德传达了真主给人类的最后启示《古兰经》,在《古兰经》的指引下穆罕默德领导阿拉伯各族人民同多神论和拜物教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经过了23年的奋半,建立了以唯一神论为宗旨的伊斯兰政权从而将伊斯兰教推向了顶峰,先知穆罕默德继承和发扬了伊斯兰教,他将真主指引的全部内函推向顶峰,使之明确化、集中化,使伊斯兰教达到了尽善尽美。

  二、伊斯兰的第二大基柱:按时礼拜

  礼拜是伊斯兰的第二大基柱,是穆斯林承担的基本义务之一,《古兰经》中有好几处提到礼拜时,把它作为一种善功和行善联系在一起,根据《圣训》先知穆罕默德说过:礼拜是区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界限。此外,轻视或忽视礼拜的重要性,是一种不信的行为。在审判日对一个人进行审判所要考察的第一件事情,是他是否礼拜,那些虔诚地坚持礼拜的人,被允许进入天堂。

  几千年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礼拜始终贯穿在人类的信仰中,在坚定人们的信仰,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所有的先知宣讲的伊斯兰的教义中,都有礼拜这一要求。以前时代先知们所规定的礼拜的形式,今天我们已经不知道了,当人类的文明发展到穆罕默德时代时,先知穆罕默德在宣教使命中,重申了关于礼拜的命令。

  但是,我们从《古兰经》的以下经文中,可清楚地知道从伊卜拉欣到以实玛利到以斯哈格(圣经称以撒)到雅各,从穆萨到尔萨的所有先知;都奉命确定了礼拜的仪式:

  P87:4有教养的人确已成功,15他记念他的主为尊名,而谨守拜功。16不然,你们却选择今世的生活;17其实,后世是更好的,更久长的,18正确是载在古经典中的。19、载在伊卜拉欣和穆萨的经典中的

  P14:35当时伊卜拉欣说:“我的主啊!求你使这个地方变成安全的,求你使我和我的子孙远离偶像崇拜。40,我的主啊!求你使我和一部分后裔谨守拜功。我们的主啊!求你接受我的祈祷。

  P21:72我赏赐他伊斯哈格,又增赐他叶尔孤白,我使他们都变成善人。73,我以他们为世人的师表,他们奉我的命令而引导众人,我启示他们:应当力行善事,谨守拜功,交纳天课。他们是只崇拜我的。

  P19:54你应当在这部经典里提及伊斯马仪,他确是重然诺的,他是使者,又是先知,55、他以拜功和天课命令他的家属,他在他的主那里是可喜的。

  P20:14,我确是真主,除我外绝无应受崇拜者,你应当崇拜我,当为记念我而谨守拜功。

  P19:30那婴儿说:“我确是真主的仆人,他要把经典赏赐我,要使我做先知,要使我无论在那里,都是有福的。并且嘱咐我,只要活着就要谨守拜功,完纳天课。

  P3:43麦尔彦啊!你当顺从你的主,你当叩头,你当与鞠躬的人一同鞠躬。

  我们从《古兰经》的以上经文中,可以清楚地知道,从伊卜拉欣,伊斯哈格,伊期马仪到姆萨,尔萨等诸多先知,在宣讲主道时都明确地强调了礼拜的重要意义,并规定了当时的礼拜仪式,当人类的文明发展到穆罕默德时代时,贵圣穆罕默德在宣教的使命中,重申了关于礼拜的命令。

  《古兰经》在以下的经文中对礼拜的要求也作出了有关旨谕:P17:78你应当谨守早晨的拜功,早晨的拜功确是被参加的。79、在夜里的一段时间,你应当遵守你所当守的附加的拜功,主或许把你提到一个值得称颂的地位。

  从古至今在诸多先知的宣教中都强调了礼拜,礼拜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礼拜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礼拜是伊斯兰五大基柱中的第二大基柱,《古兰经》在以下经文中指出:

  P2:30当时你的主对众天神说:“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P51:56“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

  从《古兰经》旨意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使命,人类是真主在地球上的代理人,人类的使命就是要崇拜真主,崇拜真主除了思想上的崇拜外,还要身体力行地认真完成主命,按时礼拜、崇拜真主,这是每个穆斯林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穆斯林的天命。

  礼拜是穆斯林经常与主交流的主要渠道,它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增强穆斯林的信仰,增加穆斯林与真主的感情,穆斯林将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给真主的恩赐上,因此,使穆斯林具有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而礼拜,对坚定穆斯林的信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礼拜对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第二项基柱:礼拜(Salah):净身

提问:
1、 阿拉伯语中的“萨拉”(礼拜)就等于英语中的“祈祷”(Prayer)吗?
2、 “渥都”(小净——礼拜之前特定的净身仪式),怎样进行?
3、 为什么要在礼拜前做小净,为何要遵循这一特定顺序?
4、 一个人做完小净之后,在重新作净之前,可以进行多少次礼拜?
5、 小净有特殊例外情况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作小净?
6、 是否还有仅作小净不是为准备礼拜的情况?
7、 有人说,伊斯兰似乎过于注重细节了,比如对于小净与大净的种种规定等等,怎样回答这样的问题?
8、 伊斯兰教义关于净身的规定还有其它解释吗?

简答:
“萨拉”的含义
“萨拉” (Salah)是一个宽泛而内涵丰富的词汇,它不能够完全译成英文的“祈祷” (Prayer)。英文中的“祈祷”仅仅指祈求、恳请和祷告,而“萨拉”(礼拜)除了包括这些意思之外还有其它含义。首先在礼拜之前要作小净,(特定的作净仪式);它还包括一些特定的祈祷时所要求的动作。
“渥都”(小净)
小净以最低限度要求一个人在礼拜之前,先洗手,洗脸、用湿手摸头,洗双脚。但是,由天使伽伯利向先知传达的更为完美的小净形式如下:
1) 净下(洗净为止)
2) 洗双手三次
3) 漱口(刷牙)三次
4) 洗鼻孔三次
5) 洗脸三次,包括前额和双耳
6) 洗右臂和左臂三次
7) 用湿手摸头、脖子及耳后
8) 洗双脚至踝三次(每一项都从右开始洗)。
小净是一种崇拜行为,它与祈祷相连,这在《古兰》中已经提到。参见《古兰经》P5:6因此,作小净就是服从,遵循安拉的戒律。除了这个原因之外,作小净还有其它几个逻辑性原因:
1)作小净是礼拜前的心理准备礼拜毕竟是与安拉的直接交流。
2)一天五次礼拜,在日常工作中自然有中断,所以一个人在开始礼拜之前作净以恢复精神也是自然的事了。

小净的顺序

  小净是一个与礼拜相连的崇拜行为。根据前面说的方式作小净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在洗脸之前洗手,在洗手臂之前洗脸等等都是非常自然的事。但是,小净并非仅是按照身体逻辑的动作,它还是按照精神逻辑安排的动作,因为先知说过,一个准备礼拜的人只要认真净身,就会把他的罪过随那已不洁的水洗去,“甚至从他的指甲缝中”洗掉他的罪过。

小净延续多长时间

  只要上一次作的小净仍然有效,那么在每一回礼拜之前就不必再作了。但是,一个人作一次小净就能保证一整天有效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使小净归于无效的事项是:人体的自然排泄物,沉睡和失去知觉,如果一个人在礼拜之前发生了其中任何一项,那么他就必须重新作小净。


小净的例外情况

  伊斯兰教法是灵活的,小净在一定特殊情况下可以免除。在不能作小净或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下列特例是被允许的:

  1) 如果一个人在旅途中没有足够的水以供饮用和作净,那么,他可以采用象征性的方式作小净,即用手拍打石头或砂子,打掉尘土,然后摩擦双手以之摸面,这被称为“代净”(Tayammun).

  2) 如果有某种皮肤病或伤口,若沾水可能使病情恶化,那么,可以采用部分小净的方式,昼量缩小伤痛处与水的接触面。甚至还可以采用上面描述的代净方法,完全避免与水接触。

  3) 正在工作或旅行而不易洗脚的人,可以允许只沾湿袜子而不必把袜子脱下。在旅行中可允许他穿满三天再洗脚,如果是居住者则允许他穿袜子24小时不洗脚。

当小净不足以准备礼拜时如果发生下列情况之一,那么作大净(冲洗周身)是礼拜的先决条件:

  1) 夫妇性生活

  2) 妇女行经或产后

  3) 遗精

  同样,如果水不充足或有害于健康,那么可用对小净规定的例外情况即作代净(台燕门)。
  除上述情况必须作大净以外,先知还建议,一周至少大净一次,在星期五聚礼前应该大净一次。

伊斯兰过于详细了吗?

  在西方,“宗教”这个词指的是与“另一个世界”相关的一整套教义,因而在精神与世俗生活之间存在分裂现象,但在伊斯兰中却没有这种分裂,因为伊斯兰是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完整的伊斯兰生活方式的指导很自然地就包括了作净等方面的内容。事实上,保持清洁成为一项宗教义务。
关于作净的其它论述

  伊斯兰并不把净身与精神净化看成两个截然分离的事情。清洁(阿拉伯语“塔哈勒”(Tahira)一词中《古兰》中用以指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见注释)。安拉对于人的道德,精神和物质的幸福是非常关切的。小净和大净并不是身体卫生的仅有的两个方面,对此先知还给了一些劝告和建议。他责成信仰者讲卫生的其它措施包括:采用牙刷棍(米斯瓦克一种易用于牙齿保健的植物枝条)保持牙齿的卫生:实施割礼;修剪指甲、剃去阴毛;饭前洗手;保持体形适中:干净整洁。另外,他还禁止人们往河道里或在荫凉处大便;禁止人们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和食腐烂的东西。)

礼拜准备

提问:
1、 请解释礼拜的作用和意义?
2、 先前所有先知的原始教义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那么,怎样对礼拜这一问题进行比较,礼拜总是必需的吗?
3、 作净是为礼拜准备,那么除此之外,在一个人开始礼拜之前还有其它必须准备的事项吗?
4、 为了作礼拜,穆斯林必须去某一特定的地方或建筑物吗?
5、 穆斯林被要求朝着西方作礼拜吗?
6、 礼拜时,面向克尔白有何重大意义?
7、 穆斯林一天要进行五次礼拜,那么,每一次的准确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8、 一个人必须准时作礼拜吗?
9、 伊斯兰宣礼的性质是什么?

简答:

  礼拜的作用和意义

  礼拜是伊斯兰第二大基柱,是穆斯林承担的义务之一。《古兰》好几处提到礼拜时往往把它作为一种善功与行善联系在一起。根据《圣训》,先知穆罕默德说过:礼拜是区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界线。此外,轻视或忽视礼拜的重要性是一种不信行为。是否礼拜是在审判日对一个人进行审判所要考察的第一件事情。那些虔诚地坚持礼拜的人,被允以进入天园。

  伊斯兰之前诸先知的原始教义中有礼拜这一规定吗?

  《古兰》中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在所有先知的教义中都有礼拜这一要求。但是这些礼拜过去所采取的形式,今天我们已经不知道了,(下面的参考资料清楚地表明从亚伯拉罕到以实玛利,以撒,雅各,舒尔布等到耶稣的所有先知,奉命确定了礼拜仪式。)先知穆罕默德的宣教使命重申了这些关于礼拜的命令。
开始礼拜之前应作的准备

  1) 人们往往去见某位有权有势的人时,会穿得衣冠楚楚,同样,穆斯林站在安拉面前时,也应当穿戴整洁。这对于妇女意味着,必须用干净的衣服把全身遮盖,除了脸和双手以外,对于男子则最低要求是把肚脐至膝盖的部分用干净的衣服遮盖起来。

  2) 礼拜者在礼拜前必须做到衣装整洁,没有污物。

  3) 选作礼拜的地方必须十分清洁。

  进行礼拜的地方

  如果不是去参加集体礼拜,那么没有必要一定去一座清真寺或某一特定建筑物内作礼拜唯一的要求是选作礼拜的地方必须十分清洁——实际上,正如先知穆罕默德的一则圣训指出的那样,一切土地皆可为“麦斯吉德(masjid)”即礼拜之所。一个在旅途中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作礼拜,尽管集体礼拜并非礼拜的先决条件,但是,集体礼拜是受到鼓励的。

  穆斯林只朝西方作礼拜吗?

  西方人常犯的错误是说,穆斯林是朝向“东方”作礼拜;而东方人却说是朝西方。实际上,穆斯林是朝“格卜来”Qibla(麦加的克尔白天房,先知伊布拉欣为崇拜独一的主面建)方向礼拜,而“格卜来”朝向则依每个人在世界所在地而定。旅行者如果对朝向没有把握,那么,他就朝着正在旅行的方向礼拜就可以了。

  朝向天房礼拜的重要性

  克尔白是先知伊布拉欣为崇拜独一的主在大地上建立的第一所房了,因而它成为认主独一的象征,同时也象征所有先知宣教使命的一致性。就在伊斯兰前夕,阿拉伯的多神教徒们把克尔白作为神殿,供奉着他们的偶像——他们实在滥用了克尔白。这就是为什么曾有一段时间穆斯林礼拜时朝向耶路撒冷的原因,后来克尔白的偶像被先知穆罕默德清扫出去,礼拜的方向才得以完全改变,这一行动之后到目前的1400多年中,克尔白一直是全世界伊斯兰信仰者所敬慕之地。

礼拜的时间规定
日常五次礼拜,穆斯林必须按照下列时间进行:
晨礼(Fajr):从晨光拂晓,黑白分明至日出前
响礼 (Dbur):正午太阳偏西至太阳近45度(西)
晡礼 (Asr):45度至日落前
昏礼 (maghrib):日落后至晚霞消失前
宵礼 (Isha) :从晚霞消失至次日拂晓前

准时礼拜的必要性

穆斯林最好按照上述规定时间进行礼拜。但在礼拜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自由幅度,即除晨礼外,可以在两次礼拜标准开始时间之前的任何时候进行。

伊斯兰宣礼的性质

伊斯兰宣礼或叫拜,阿拉伯语称“艾赞”(Adhan);1400多年来,成千上万的清真寺持续传出宣礼的召唤声。这一宣布礼拜的独特方式明确了对主的信仰和伊斯兰教义的内容,宣礼译文诵读如下:
安拉至大!(四遍)
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两遍)
我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两遍)
快来礼拜!(两遍)
快来礼拜!(两遍)
安拉至大!(两遍)
万物非主,唯有安拉(一遍)

礼拜:形式与意义

提问:
1、 礼拜是怎样进行的;
2、 礼拜要求进行多少次鞠躬跪拜(Rarah)?
3、 礼拜之始,举起双手有何意义?
4、 要求在每一拜中都诵读必须诵的《古兰》首章是什么内容?
5、 当穆斯林在拜中诵读这一章时,是否感到安拉正在倾听?
6、 除了每一拜中要求诵读《古兰》首章外,还有其它必须诵读的内容吗?
7、 礼拜为什么要包括那么多动作?

简答:

怎样作礼拜

每番礼拜都由鞠躬脆拜组成,每一次鞠躬跪拜都被称为“拉克阿”(Rarah)。礼拜者在开始礼拜前,必须做好向主礼拜的举意,之后举起双手,念“安拉至大”。右手抓紧左小臂或左手,一直站立,至少应诵读《古兰》首章:“法谛海”(Surat-uL-Fatihah),礼拜时不许:

1) 走神,左右四顾
2) 与人说话
3) 吃食或饮水

礼拜者必须全神贯注地作礼拜,并且要意识到他正向安拉礼拜。双目注视叩头之处,尽管有人觉得闭着双眼易于集中注意力。
在以站立的姿势诵完《古兰》之后,念“安拉至大”,同时双手扶膝鞠躬,背部、头部与腰部等其他部位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以此姿势念赞词然后站起直立念“赞颂主者,主必闻之”和“主啊,一切赞颂只归于您”然后拜倒下去,表示对安拉完全顺从,这称为(叩头)“sajda”。首先念“安拉至大”,然后跪下,前额,鼻尖同时着地。再念“安拉至大”,在地上简短跪坐一会儿,然后再一次(叩头)“Sajda”,这样就完成了第一拜(Rarah)

礼拜的拜数

每一番礼拜的拜数由两拜到四拜不等,这根据礼拜时间而定:晨礼主命两拜;响礼四拜:哺礼四拜,昏礼三拜:宵礼四拜。

礼拜开始时举双手的意义

手是权力和武力的象征,因此,穆斯林在礼拜开始时举起双手有两个重要的象征意义:
1) 表示他正顺从安拉,他举起双手就像是在说:“主啊,我完全服从您。”
2) 举手并交叉于胸前的含义是:礼拜期间,他不问世事,只专注于与安拉交流。因此,这一动作象征着对安拉的赞美。

《古兰》首章内容

在每一拜中,要求必须诵读的《古兰》首章十分优美和简洁,其译文如下:
奉普仁特慈安拉尊名。
一切赞颂都属于安拉——众世界的主
普仁特慈的主
审判日的主。
我们只崇拜您,我们只求您佑助。
求您指引我们正道。
那就是曾经蒙您赐福者的道,不是遭谴怒者和迷误者的道。

安拉在倾听礼拜吗?

《神圣圣训集》中的一条圣训(见注释)清楚地表明,进行礼拜的人与安拉之间存在直接的沟通交流,特别是在诵读首章《法谛海》时,安拉的确在倾听并做出回答。

礼拜时诵读的其它内容

除了诵读《法谛海》一章作为最低要求之外,礼拜时还应诵读的其它内容是:
1) 在《法谛海》章之前,先念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诵读的求护辞;
2) 根据每个人的时间、知识和诚意,诵读《古兰》的其它较短的章或从较长的章中节选的几节。
礼拜为什么要包括那么多动作
礼拜要求有一些动作,具有许多重要意义,因为这些动作反映了伊斯兰对于生活的整个态度——那就是,一个人的生活包括了精神、思想与物质诸方面,所有这三个方面都必须和谐统一于对安拉的服从。因此在礼拜中,一个人会感到他就在安拉面前,正与主进行对话,这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体验,而且还是一种身体与知识的体验。在诵读《古兰》时,思想必须去理解其蕴含的智慧,而物质的身体,则又必须与智力和精神同步服从于安拉——通过礼拜中规定的这一系列动作就可以获得上述目标。
参考资料与注释:
安.纳瓦威(An-NaWawi)编辑的《神圣圣训集》第八则
礼拜:形式与意义
提问:
1、 穆斯林在拜中鞠躬叩首时念什么?
2、 一个不懂阿拉伯语的人(比如入教的人),在礼拜时必须用阿语吗?
3、 礼拜结束时,是否有特殊的方式?
4、 规定礼拜时间有何意义?
5、 如果一个人并非有意地错过了礼拜规定的时间,那么该怎么办呢?
6、 是否有人可以不礼拜,对处于特殊情况下的人是否有什么特殊许可?
7、 如果一个人想比一天五次礼拜的最低规定多作几次,那么是否可以?

简答:
  在鞠躬叩首时的赞词
  拜后站立着诵读《古兰》首章及其它一些内容之后,念“安拉至大”随即鞠躬——身体弯曲到九十度,双手扶于双膝之上,这种姿势下念赞词“光荣属于我至尊无上的养主”至少三次。然后念“安拉至大”同时叩头(以前额鼻尖、双手,双膝和两脚着地,表示对安拉的完全顺从)念赞词“光荣属于我清高无比的养主”至少三次。在第二次叩头前,有一短暂的坐于地上的动作。穆斯林可以念“主啊!求您宽恕我”。
  礼拜时必须用阿语诵念吗?
  礼拜时必须用的《古兰》有关章节和祈祷词非常简单,易于记忆,特别是每日几次地重复它们,更是容易记忆。1400多年来,在将来也会是,一个人无论走到世界何地,都会惊奇地发现,尽管语言和方言不同,但是所有的穆斯林都在同样用来自《古兰》和《圣训》的阿拉伯文祈祷做礼拜。《古兰》语言的共同遗产创造了穆斯林之间的团结。另外,教法学家们一致认为,《古兰》是安拉用阿拉伯语启示的,翻译成其它语言是不可能完全,准确的处理其原意的——因此,礼拜时采用译文不是很可取的。
  结束礼拜的方式
  在完成礼拜所规定的拜数之后,采取跪坐姿势念一个作证词,这个作证词叫做“台善户德”(Tashahud)其含义如下:
  “一切语言的、身体的和财产的祈祷都归于安拉。先知啊!愿主赐福于您,使您安康、幸福:愿主也赐福于我们和一切廉洁的仆人,我见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我见证:穆罕默德是他的仆人和使者。”
  之后,诵念“赞圣词”,译文如下:
  主啊!求您祝福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犹如您曾祝福先知伊布拉欣和他的信徒一样。你是可颂的、光荣的。主啊!求您赐福于先知伊布拉欣和他的信徒一样。您是可颂的、光荣的。“
  最后,礼拜者先向右肩再向左肩转头念“愿主赐你们安康与慈悯”。
  规定礼拜时间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时间作礼拜的目的在于,使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活动,都要经常性地想起安拉。因而,对安拉的记念遍布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晨礼使穆斯林以记念安拉开始一天的生活。响礼和晡礼使一个人尽管正忙碌于工作、商务或贸易,但他们须停顿几分钟以记念安拉。并从主那寻求灵感与启发。昏礼通常在一天工作结束后人们与家人团聚的时候,借此机会为一天工作的圆满结束向主表达感激之情;最后的礼拜是在上床睡觉之前进行,从而以记念安拉结束这一天。
未按时礼拜时
  基本规定是,所有主命拜都一律准时进行,或至少在所允许的一段时间内进行。由于粗心和疏忽,故意推迟礼拜是不可以的,因为这反映了一个人对安拉的态度。但是,如果出于真正的原因一个人不能准时礼拜,那么就允许他推迟礼拜时间,同时又要尽可能早地开始礼拜。真正原因的例子包括:一个非常疲劳的人没能够醒来;外科大夫进行手术时正赶上礼拜时间等。
  可以不礼拜的特殊情况
  每一个成年的穆斯林从青春期开始一直到去世,都被要求坚持礼拜,一天五次。这项规定不针对非常年幼的孩童和心智残废的人。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作礼拜,这些特例是:
1) 处于经期和产后坐月子的妇女不要求作礼拜,尽管她们可以用其他形式的祈祷来代替。
2) 如果一个人生病,不能站着作礼拜,那么,他可以坐着甚至躺着作礼拜。
3) 正在在旅行的人可以把四拜缩减为两拜,同时也允许把响礼和晡礼,或把昏礼和宵礼合并到一起来进行。
4) 如果一个人处于极其危险的形势下,例如在战场上,尽管礼拜还得必须作,但是,礼拜的形式可以改变,以适应具体环境。
  额外的礼拜
  礼拜分为三种形式:主命拜、圣行拜和附功拜。圣行拜中高度重视的有:晨礼之前作两拜:响礼前四拜:晡礼前两至四拜:昏礼后两拜:宵礼后两拜。另一种是自愿的附功拜(Nafilah)——只要一个人愿意,他就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这种自愿的礼拜。但是教法认为,不应当在下列时间进行礼拜:即日出时分,晌午或日落前的几分钟。教义认为,只要穆斯林愿意,进行多少次礼拜都是可以的。
  集体礼拜及拜功总意义

提问:
1、哪些礼拜必须以众礼(集体形式)进行?
2、众礼与单礼(个人礼拜)的方式相同吗?
3、妇女可以参加众礼吗?
4、参加众礼的妇女应该站在什么地方?
5、礼拜有什么样的精神效果?
6、礼拜对一个人的道德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7、礼拜与社会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

简答:
必须众礼的规定时间
按其重要性顺序,下面几种礼拜必须以集体形式进行:
1) 星期五的响礼(聚礼)。在礼拜之前,伊玛目进行简短的说教演讲(呼图白),解释伊斯兰的某个方面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2) 为亡者举行的殡礼。
3) 在开斋节(Eidul Fitr)和献牲节(Eid ul Adha)两大节的会礼。
除此之外,日常五次礼拜也提倡采用众礼的形式进行。根据先知一则圣训。众礼所得到的精神报偿是单礼的27倍。尽管众礼通常指的是人们到住地附近的一座清真寺参加礼拜,但是众礼也可以几个人在邻居家或某个地方,或就在自己家中一起作。
众礼和单礼一样吗?
众礼的基本样式就其内容和动作而言,与单人礼完全一样,但是,众礼要求人们礼拜时站紧排班,肩对肩,足对足。在礼拜者前面,由伊玛目或领拜人协调领拜,他用“安拉至大”(Allahu Arber)作为信号,指挥人们从一个动作到另一个动作。当礼拜完成时,他左右转头念:“愿主赐你们安康与慈悯”,以此作为结束的标志。众礼时,每一个人的动作都是同步的,因而不允许任何人抢在伊玛目动作之前,他只要跟随伊玛目就行了。
妇女能够参加众礼吗?
妇女是可以参加众礼的——无论参加家庭、邻居或社区的众礼,还是到一个清真寺参加那里的众礼都是可以的。先知穆罕默德有一则圣训说,不许剥夺主的女仆们去清真寺的权利。他本人和其后四任正统哈里发都允许让妇女参加清真寺众礼。但是,妇女并不被责成参加那些男人们必须在清真寺内举行的众礼,即聚礼、两大会礼及殡礼等。这是给妇女们的特许权利。

众礼时妇女站在什么位置

  礼拜仪式既需要思想集中以祈祷,也需要身体活动,所以众礼时人们必须站成直线,这样妇女只能站在后排。因为如果她们混杂于男人的行列中,或者站在男人的队列之前,男人或女人这两个部分要想集中精力作礼拜,不互相干扰,是不可能做到的。

礼拜的精神影响

  礼拜的精神影响主要有五方面:第一,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本能或倾向,去崇拜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力量。在缺乏指引的条件下,人们总是通过崇拜自然界中想象的力量,如树木、河流、贤哲以及圣人等,来千方百计地满足这一需要。所有这些包括崇拜自己的作法,都是实现崇拜超自然体本能需要的错误行为。而礼拜则是与造物主形成一种直接对话的关系。第二,礼拜是一个人热爱安拉的实际表现。一日五次礼拜,感觉到真主倾听着祈祷并做出回答,这样便能在礼拜者心中产生一种美好的感情、第三,一个人礼拜时就站在大地上,他正是从这块大地而来,去世时又要回归其中,并在最后从中复活,在安拉面前奉献顺从和谦虚的品德通过在地面叩拜得到反应,所有这些品德在礼拜中得以体现。第四,礼拜会使人记住真主赐予的无数恩典,礼拜时赞颂安拉会使人产生一种满意的感觉。第五,一旦礼拜被真正理解了,它就能使人们产生无穷的力量去面对生活的考验——这是遇到焦虑时最好的安慰与鼓励。

礼拜对道德发展的作用

  十分真诚他做礼拜的人会发现,礼拜能够改变他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一天五次向安拉表示忠诚,并确信主的伟大。因而他将对与安拉律法相悖的不适当和不道德的事,更加有自我约束意识,实际上,正如先知一则圣训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人的礼拜不能够制止他去做不适当的事情,那么很显然他不会从礼拜中得到任何收获(见注释)。此外,一个人犯罪后,礼拜可以帮助他或她净化自己的身心,因为先知说过,一天作五次礼拜的人就象一个在流经家门前的河里一天洗五次澡的人一样纯净。在伊斯兰看来,生活中道德与宗教并不分离,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礼拜对于一个人的道德发展确实有益。

礼拜与社会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

礼拜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表现在四个重要方面:
1)众礼是穆斯林真正的兄弟关系和团结的象征。在清真寺中,没有任何专用的地方。每一个人都在队列中,站在离自己最近的位置上。因此,穆斯林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兄弟关系。
2)来自各个团体的人们定期聚会,形成相互间热爱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奠定了穆斯林的团结。
3)礼拜时要求跟随伊码目动作的纪律,会使人们具有一定程度的公众内聚和守纪律意识。
4)众礼与伊斯兰政府体系相似,这是因为:
A)无论是统治者,还是领大家做礼拜的伊玛目都是一个对本社会或团体实施个人领导的人,但是,他们必须由人们自由地接受。
B)伊玛目不是人们与安拉之间联系的中介,这证明在伊斯兰中并没有任何神权统治的成分:同样,伊斯兰政府中也如此,即统治者不能声称拥有超过人力的绝对权力。
C)当领拜的伊玛目出了差错时,参加众礼的人有责任纠正他,同样,在伊斯兰中,如果统治者犯了错误,人们也有责任纠正他。
D)如果伊玛目继续犯错误,并拒绝遵照礼拜的规则,那么,人们有责任换掉他,同样,如果统治者继续犯错误,那么按照伊斯兰政府制度的规定,人们也有权力换掉统治者。

参考资料与注释:

问题5,见20:14:2:153:13:28。
问题6、见29:45:,在一则神圣圣训中,先知穆罕默德说,安拉只接受下面几类人的礼拜:即那些臣服于主的光荣的人,那些克制自己感情、远离主所禁之物的人,那些给饥饿者饭吃,给无衣者衣穿的人。


第三项基柱: 天课(载卡)
提问:
1、请解释“载卡”(天课)这个词?
2、天课作为伊斯兰第三项基柱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为什么“载卡”含有纯洁的意义?
4、伊斯兰怎样看待财产(私有制)?它与伊斯兰社会正义和天课有什么样的关联。
5、哪些人必须交天课?
6、天课是在一个人所有的财产包括房屋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吗?
7、目前要求一个人所交付的天课数额是多少?
8、交付天课的特定时间是什么时候?
9、哪些人可以接受天课的钱?

简答:

“载卡”的含义

  “载卡”(Zakah)这个词的原意是纯洁,但它与“赞卡”这个词有联系,“赞卡”的意思是净化,增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说,这个词的意思是通过交付天课,一个人的财产净化程度就会得到增加和发展。在立法意义上,天课仅仅是指一个人付出一定比例的财产给那些值得同情的人,以此表达对主的热爱、顺从和感激之情。天课并不等同于“什一税”,这是因为从田地产出中所抽取的“什一税”仅仅是为了弥补教堂和教士收入的不足,而天课则完全用于那些急需的人,同样,“税”这个词也不能等同于天课,因为它不像天课是一种崇拜主的行为,人们受法律强制作用向政府交纳税金,其中许多人会尽可能地逃税和漏税,交得越少越好。而穆斯林却不同,教义鼓励他们在交纳天课时越慷慨越好。尽管天课并不象施舍或救济那样纯属自愿行为,但是,救济和施舍在意思上比“什一税”或税金更接近于天课。

作为第三大基柱的天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天课作为伊斯兰第三大基柱的重要地位可以从下列事实中反映出来:在〈古兰〉的八十多节中,“载卡”一词一直与“萨拉”(礼拜)这个第二大基柱紧紧连在一起。〈古兰〉中对于那些交纳天课的人的鼓励比比皆是,对于那些未交的人则警告说,他们在今生和后世中都会受到安拉的惩罚(见注释)

为什么天课含有纯洁的意思

天课不仅仅意味着交纳济贫税或施舍,而且还意味着纯洁,这是因为通过交纳天课给急需的人,会起到以下作用:

(1) 通过交纳一定比例的财产给穷苦人,他的财产就会得到净化。
(2) 那些交纳天课的男人或女人的心就会消除自私、贪婪、无同情心和物质主义观念。
(3) 受惠人的心也会得到净化,消除对那些有钱但却不与他们分享的人的嫉妒与仇恨。
(4)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净化社会消除阶级斗争,社会不公及缺乏同情心等问题。如果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并且得不到限制,那么就会为种种颠覆思想的发展创造丰厚的土壤

伊斯兰对于财产的看法

  伊斯兰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原则,即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无一例外归安拉所有,安拉是宇宙之主,因此没有人在绝对意义上拥有任何东西,所有的人都是受到主的委托。人被给予财产是由于主的仁慈。但这份财产也是一个考验。我们从参考资料提到的《古兰》有关章节中可以看到,尽管安拉是万事万物的所有者,而指的都是“你们的”(人的)财产和财富,这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勤奋工作,积累财产,使财产成为其勤奋工作的象征,以此获得尊严和财富。但是安拉规定必须把安拉委托给他或她的一部分财产用在那引起急需的人身上。如果主的命令得到执行,那么,正如《古兰》所说,他就好比给安拉借了“贷款”。这个词不能从其字面上去理解,它只是表明,当一个人出了天课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施舍时,那么他是在为主道费用,主在给予他报偿的时候是非常慷慨的。

哪些人须交纳天课?

  一个穆斯林只要拥有超过一年基本需要的资财,累计起来达到“法定数额”(尼撒卜),那么他就有义务交纳天课。因此,如果一个穆斯林拥有超过基本需要的资财累计达到400英镑(5000元人民币)。并且他也已拥有这笔资财达到一年或一年以上时间时,天课就必须从此中交纳了。
  
  天课是在一个人所有的资财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吗?

  天课并不从衣服、食物、房产、经商的工具和妇女的珠宝首饰当中交纳(除非她们所拥有的珠宝首饰不用于装饰而用于投资)。天课是按一定的比例从一个人的田产、家畜、贸易所得及贵重金属如金,银中交纳的。

目前所要求交纳的天课数额

  根据目前的货币价值规定的必须交纳的天课数量,从最低2.5%到20%不等,交纳比率要视资财种类和其获得的困难程序而定。因此,对于储蓄,要交纳2。5%;对于田地及其出产,如果是人工灌溉要交纳10%,如果是机器灌溉交纳5%;对于具有飞来横财性质的资财,如金银财宝或发现一个矿藏,就要交纳20%的天课了。

天课必须在特定时间交纳吗?

  一般规定,在每年年底交纳天课。但是,对之也有一些例外情况——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金银财宝,或一个矿藏,他就应该立即交纳天课。对于田地及其出产,交纳天课的最佳时间是在收获的时候,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获得现钱。还有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是在莱麦丹日期间交纳天课,因为这是一个有福的月份,交纳天课时也还可以采取分期交纳的形式。

哪些人可以接受天课?

  《古兰》第9章第60节特别提到八种人可领取天课。他们是穷人,没有乞讨但却需要的人,政府任命收取天课的雇员(如果合适的话)、倾向于伊斯兰而遇到困难的人,赎身的人,战俘,因灾祸而负债的人以及徒步旅行的人,他们都有领取天课的资格。

第四项基柱:斋戒(绥牙目)

提问:
1、 请解释莱麦丹月及其对穆斯林的重要意义?
2、 在莱麦丹月允许穆斯林做与不做的事情是哪些?
3、 为什么莱麦丹月在每年出现的月份是不同的?
4、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或近于极地地区居住的穆斯林,如何决定斋戒时间的长短,因为他们会遇到持续几个月的黑夜或白昼?
5、 所有的穆斯林无论年长还是年幼,都要参加斋戒吗?
6、 除年幼外,是否还有其它情况可以使人免除斋戒?

7第五项基柱:朝觐(汗吉)

提问:

1、 朝觐含义是什么?
2、 一些非穆斯林说,朝觐就是为了拜谒先知穆罕默德陵墓,这正确吗?
3、 朝觐仅仅是每年一次访谒圣地的行动呢,还是有比此更深一层的意义和目的?
4、 朝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先知亚伯拉罕与穆斯林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5、 伊斯兰传统中关于伊布拉欣(亚伯拉罕)的故事与《圣经》中的记述有哪些异同?
6、 以实玛利是怎样来到并居住在阿拉伯土地法兰( jparan )上的?
7、 这个论述与〈圣经〉中的看法有哪些异同?

简答

朝觐的意义

  去麦加圣地参加特定的仪式就构成了朝觐(汗吉)——这是一种心智、身体和灵魂全部投入的崇拜行为。朝觐是伊斯兰第五大基柱,对每一位在财力和体力上能够承担得起穆斯林,是一项不可推却的义务。一个穆斯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生至少要去朝觐一次,一个人并不一定要在特别富有时才去履行这个义务,先知穆罕默德建议穆斯林,应当尽早地去朝觐,否则一个人去世或变得太老或生病,那就为时晚矣。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付得出车旅食宿费用,并且在他离家期间一家老小有足够的费用维持生活,那么,他就应当去朝觐,另外,先知穆罕默德还说,一个人去朝觐并且在此期间没有做任何不体面或犯罪的事情,那么他朝觐回来“就如同刚刚降生时那样纯洁无邪”。

  朝觐是去拜谒先知穆罕默德的陵墓吗?

  在整个《古兰》中没有一节提到,朝觐包括拜谒先知穆罕默德的陵墓,他本人也从未说过,朝觐的仪式之一是去拜谒他的坟墓。实际上,整个朝觐仪式都是围绕着麦加进行的;而先知穆罕默德的陵墓则位于其北面大约300英里处的麦地那。所以说,那种认为朝觐的目的就是为了拜谒先知陵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作为行程的一部分,人们的确要去麦地那那座安葬先知穆罕默德的清真寺,但是朝觐的仪式是以麦加为中心的,朝觐的目的仅仅是为崇拜安拉。

  朝觐的意义和目的

  朝觐并不仅仅是巡游圣地。其本身的重要意义远不局限于此;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回溯到先知伊布拉欣甚至阿丹时代,除此之外,朝觐的历史意义还表现在其精神,道德和社会方面的重要性上,这是因为:
1) 它可以培养穆斯林对安拉的完全顺从和臣服。
2) 可以提醒穆斯林他被造化的目的是什么。
3) 还提醒他记住死亡,复活以及对他的审判。
4) 让全世界穆斯林显现真正的兄弟友谊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朝觐者都以同样的方式着装的原因,这样种族,地位和财富就可以被忽略了。
5) 就像一次国际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之间可以进行互益的沟通与交流

历史背景“亚伯拉罕——认主独一思想之父

  《古兰》提到,亚伯拉罕是安拉派遗的五大先知之一,安拉曾向他承诺,他的后代将为人们带来幸福,也就是说,他的后代中将产生一个庞大的先知群。因此,这个先知群从他的第一个儿子以实玛利产生出最后的封印先知穆罕默德;从他的第二个儿子以撒产生出所有的以色列族先知,他们以耶酥的使命作为终结。伊斯兰传统认为,先知亚伯拉罕在树立纯正的认主独一思想方面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认主独一就是崇拜全人类的独一的主。

在伊斯兰和《圣经》传统中有关亚伯拉罕的故事

  《圣经》和《古兰》对于亚伯拉罕(伊布拉欣)故事的叙述是十分吻合的,《创业纪》第12章中说,上帝曾承诺将使亚伯拉罕的后代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并由他的孩子们给地球上所有的家庭祝福,这个承诺是在以实玛利或以撒出生前作出的。《创世纪》第16章上说,由于撒拉不能生育,她就把她的婢女夏甲(哈哲尔)送给亚伯拉罕作他的第二个妻子。亚伯拉罕的第一个儿子以实玛利就是夏甲所生,以实玛利出生之后,上帝关于要让亚伯拉罕的后代成为先知的承诺又重复了一次,其后撒拉奇迹般地生下了以撒,并且由他产生出所有的以色列人先知。《圣经》上说,以实玛利有十二个儿子他们住在“法兰”(即阿拉伯):他的大儿子名叫“凯达尔”( kedar ),而《圣经》中用“凯达尔”指的是阿拉伯人,但是〈圣经〉并没有提到,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就是凯达尔的后代,尽管它预言将从以色列人的兄弟之族中降生一位先知。另外,由于不准确的翻译,误解和偏见的作用,人们试图缩小亚伯拉罕家族以实玛利分支的作用。尽管如此,保罗在他给加拉太人的书信中说,怀抱偏见是错误的,“根据承诺你们都是亚伯拉罕的种子和耳朵“完全可以肯定,安拉不会抱有偏见,采取对亚伯拉罕后代的一支有利,而对另一支有损的态度。

以实玛利是怎样来到阿拉伯居住的

  伊斯兰认为,当以实玛利仍然很小并且仍是唯一儿子的时候,安拉命令伊布拉欣带着哈哲尔母子来到法兰的荒野中居住——在那里没有人家也没有植物,哈哲尔一人去找水,婴孩子由于干渴已奄奄奄一息,她为了找水在萨法山(safa)和麦尔卧(marwa)山之间来回奔走。奇迹出现了,当她转身回来再看孩子时,发现在他哭喊并用脚跟蹬地的地方,涌出了一道滚滚泉水,这道泉水至今仍在,名叫赞目赞目泉(zamzam),自从水出现在沙漠上以后,人们便峰拥着在赞目赞目泉周围定居下来,这就是现在被称为圣城麦加的开始。

《圣经》对于夏甲迁居故事的看法

《圣经》完全同意亚伯拉罕带着妻子和以实玛利离开巴勒斯坦,来到这块荒野之地居住的说法,但是,不同点在于:

1) 迁居的原因:《圣经》说,由于撒拉的嫉妒,才促使上帝让亚伯拉罕送走夏甲和以实玛利。
2) 迁居的地方:《圣经》说,亚伯拉罕带着全家来到巴勒斯坦南部的比尔夏马(beersheba),而《圣经》则认为,哈哲尔和以实玛利被带往的地方正是阿拉伯,实际的历史线索证明了这一点。
3) 迁居时间:《创世纪》认为,这件事发生在以撒出生之后,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圣经》中存在许多混乱的地方,(《圣经》〈解释辞典〉本身也这样认为)。因而《圣经》在一个地方说,以实玛利是背在他母亲肩上,并且是用小瓶喂食,但在另外一个地方《圣经》却说,迁居发生时以实玛利至少15岁了。

有些非穆斯林对于穆斯林必须整日斋戒感到不理解,如何回答他们的疑问?
8、 西方新闻界有时报道,在莱麦丹月期间穆斯林国家的商店,办公室和商业机构都关门闭户,这是真的吗?
9、 斋戒作为一项宗教义务,对于穆斯林有何重大意义?
10、 斋月之后的情况会是怎样的?

简答:

莱麦丹月及其对穆斯林的意义

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莱麦丹月的重要性

(1)它的历史意义:莱麦丹是伊斯兰阴历第九个月,正是在这个月,1400年以前,先知穆罕默德得到了最初儿节《古兰》启示,他当时正在希拉(Hira)山的扫尔山洞中沉思。莱麦丹月的重要性不只限于穆斯林,它还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因为安拉为整个人类派遣一位带着永久使命的先知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位使者以一部永远不会更改的最后圣典的形式,把安拉的全部旨意和指引带给了人们,这部圣典完成了自阿丹以来给予所有先知的使命,这部圣典纠正了对先前所有先知原始圣典的一切误解。因此说,这一启示是整个世界都应当感激的大事件。
(2)它在精神或道德上的意义:伊斯兰教义说安拉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亲近的,尤其对那些诚恳地寻求他的指引,并努力在斋月按照他的旨意塑造自己生活的人更为亲近。
在莱麦丹月穆斯林应当做与不做的事
莱麦丹月是伊斯兰历法——阴历中的一个月份,它比太阳历短九天半到十天,因而每年都要比太阳历早到十至十一天,因为这个缘故,在一年的所有季节中穆斯林都会受到斋戒的训练。

居住在极地附近的穆斯林如何决定斋戒时间

伊斯兰法在实施上是很灵活的,对于那些居住可能出现持续几个月白昼或黑夜地带的穆斯林,教法官们提供了两个可行方案:

(1) 斋戒的钟点可以与其邻近的穆斯林社会相类似;
(2) 或者与麦加人们斋戒的时间相同,那里是〈古兰〉被启示的地方。

对于年幼和年高的人们的规定
 
  斋戒是规定让每位成年人都参加的一项宗教义务。由于斋戒要求具有自我牺牲和自律精神,所以年幼的儿童参加斋戒是可取的。但是,他们不应当被强迫去参加,绝大多数穆斯林象他们的父母一样对斋戒感兴趣,所以,许多穆斯林父母让他们的孩子在斋月期间进行时间较短的斋戒,例如只让他们在清晨到正午这段时间斋戒,然后随着年岁的增长,身体变得更强壮,他们会慢慢地延长时间。

可以免去斋戒的特殊情况

免去斋戒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临时性的,二是永久性的,这些特殊情况是

(1) 对于生病的人可以暂免去斋戒,这是因为斋戒可能加重他们的病情,并拖延治愈时间。
(2) 妇女在月经期间,妊娠期间或哺乳期间不被要求斋戒,当特殊情况过去以后,她们就应弥补失去的斋戒。
(3) 对于那些在年迈或其他原因而将来也不可能弥补的人,可以永久性免去,这些人可以通过在斋月没有封斋的每一天,向一个穷人提供饮食的方法来弥补没能进行的斋戒,长期患病的人也可免去斋戒,并以向急需的人提供食物来代替斋戒。

对那些对于斋戒感到困惑的人的回答

  任何一个进行斋戒的人都会发现,斋戒的前两三天是比较困难的,就是多年坚持莱麦丹月斋戒的人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但是,一旦身体系统适应了斋戒,那就会变得容易一些,并且并非做不到和不合理。这是因为在日落到清晨这一段时间里,穆斯林还是被允许饮食的,另外,斋戒会使人产生一种极大的欢悦感特别是一个人从很年轻时就开始进行斋戒锻炼。
穆斯林国家的莱麦丹——一切都停止了吗?

  如果说在莱麦丹月期间穆斯林国家所有的商务和产业活动都趋于停顿,那显然是严重夸张了,但是,或许因为在斋月期间人们为遵守特别的礼拜通常睡得比平时晚些,因疲乏而工作能力相对降低,政府机关和一些商业机构也会相应调整工作时间,以对于正在斋戒的雇员更方便一些,因此,商业活动同往常一样正常进行。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饭店服务业。很清楚,由于斋戒,白天的生意十分萧条,但在日落之后,晚上的生意十分红火,饭店会招来许多开斋后的人们来进餐。

斋戒作为一项宗教义务对穆斯林的重要意义

  斋戒是一项崇拜并顺从安拉意志的行为,是一个人的生命向主的律法表示献身和忠诚,穆斯林自愿地放弃做合法的事,将使他们更能够抵制非法事情的诱惑,因为斋戒使人受到了自我的约束的锻炼——对人来说斋戒是一项道德课题,除此之外,斋戒给穆斯林提供了一个再次为主献身的机会,以此来赎自己的错误和罪孽,并寻求主的宽恕,因此,这是个与低级欲念作斗争的形式,事实上先知穆罕默德曾在一则圣训中指出,一个人若不能防止自己去犯欺诈行为,那他就根本没有必要去斋戒。

斋月之后

  斋戒不只是个人行为,它还是一个社会行为。斋戒时经受饥饿的考验。将使穆斯林对于穷苦的人和处于危急中的人更具同情心。因此,每当莱麦丹月一结束人们总是立即施舍穷人,尽管在莱麦丹月中就已分发过施舍,在莱麦丹月结束之后的那天早上,穆斯林通常早起,穿上盛装赶赴清真寺,参加开斋节会礼以赞美安拉的光荣,在礼拜之前有一个简短的教义宣讲。然后人们回家访问亲朋好友,并接受他们来访,互赠礼品并互致祝贺,以表达对于能够顺利完成斋戒活动的谢意。

朝 觐

提问:
1、 是否有证据显示,先知亚伯拉罕在把夏甲母子放于荒野之后又再来看望过他们?
2、 《古兰》中是否有极明确的证据,认为被牺牲是以实玛利而不是以撒?
3、 有些人认为,不理解为什么仁慈的主会让亚伯拉罕牺牲他那唯一的儿子,那么,怎样解答他们的疑问?
4、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应当接受伊斯兰关于牺牲的故事的看法,而不应当认同《圣经》的看法,(《圣经》认为,被牺牲的是以撒)?

简答:

先知伊布拉欣又去看过他的家人的证据

  《古兰》有两处提到,先知伊布拉欣在把家人留在阿拉伯之后至少两次回来看望过他们。《古兰》第2章127-129节第一次提到,当先知伊布拉欣和以实玛利建立起克尔白天房——人类为崇拜独一的主而建的第一所房子——的地基时,祈求安拉接受他们的忠诚,并从克尔白周围的居民中挑选出一名使者,先知穆罕默德的传教使命终于使伊布拉欣和以实玛利的祈祷得以实现。

  《古兰》第二次提到伊布拉欣另一次去看望家人的事,是他所做的一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为了完成安拉的一个命令,他将牺牲自己唯一的儿子以实玛利。他醒来后意识到自己所梦见的情景是真实的,于是把梦中所见告诉了儿子,以实玛利的回答表现了对安拉的极大信仰和对于父亲的顺从,他回答说:“如果是真主命令你做的话,那你就做吧!“伊布拉欣把儿子带到一个现今叫做米那的地方,准备牺牲他的儿子,就在他将要把儿子杀死以执行安拉的命令时,一位天使带着一头大公羊出现在父子二人面前。既然伊布拉欣已经表示顺从安拉,他就可以留下儿子,而用这头公羊代替,(见〈古兰〉37章99-113节)。为了纪念以实玛利被赦免这一事件,朝觐仪式中的一项内容就是朝觐者要在米那宰牲。
证明被牺牲的是以实玛利而不是以撒的证据

  《古兰》讲得最清楚不过了,它认为牺牲的事情正是发生在以实玛利是唯一的儿子的时候《古兰》在讲完牺牲的故事之后说道:“我以将成为先知的易斯哈格(以撒)向他(伊布拉欣)报喜,他也是一位纯洁的人”,因而我们可以知道,正是在牺牲的故事完全完结之后,以撒才出生。

对安拉仁慈的疑问以及牺牲的教训

从安拉命令伊布拉欣牺牲他的儿子的故事中,可以总结出许多教训;

(1) 它显示人类怎样为服从安拉的命令而完全可以超越个人智慧,逻辑和感情。
(2) 安拉所下的牺牲命令是对伊布拉欣信仰程度的检验;
(3) 人类要谦卑,因为伊布拉欣在一生中经历过许多艰难与考验,尽管要他必须遵守这项使他感到自己软弱的新命令着实有些困难,但是他坚守并遵从了安拉的命令。
(4) 天使的到来对以羊代人给人的启示是不要用人作牺牲祭品,真主并不喜欢血腥的牺牲可以让安拉感到欣慰的是只能是正义,谦逊和尽力,因此,在朝觐期间,朝觐者要以宰杀牲畜来纪念伊布拉欣的牺牲及其替代执行的故事,这些牲畜应当分给穷苦人;
(5) 伊布拉欣这一最高的牺牲行为给人们的教训是,为了遵从安拉的意志,他愿意牺牲自己所深爱的唯一的儿子,因此,穆斯林不应当让这个世界的爱物压倒了对安拉的热爱;他们必须牺牲他们的一部分时间,精力和财产,去接近安拉。
能够证明伊斯兰对于牺牲故事的看法是正确的证据

  《圣经》在讲述牺牲故事时有许多矛盾的说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以实玛利的名字被精心地删去了,而代之以撒,可以说,下面两个事实是不能相妥协的,即一方面在《创世纪》中说,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的大儿子,在此十四年中亚伯拉罕并未发生其它任何事情——这个时期正是牺牲事件发生的时间,便是,在另一方面又说,那个要被牺牲的儿子正是以撒,而《圣经》的另一个段落又说,以撒在那个时间并未出生,有些人却认为,以实玛利或许是这十四年中亚伯拉罕唯一的儿子,但他并不是亚伯拉罕的合法的儿子,他们想采取此种说法回避上述问题,可以校正这种说法的是,《创世纪》中清楚地写道,撒拉把夏甲交给亚伯拉罕,就是让她成为一名合法的妻子。

朝 觐

提问:
1、 是否有证据显示,先知亚伯拉罕在把夏甲母子放于荒野之后又再来看望过他们?
2、 《古兰》中是否有极明确的证据,认为被牺牲是以实玛利而不是以撒?
3、 有些人认为,不理解为什么仁慈的主会让亚伯拉罕牺牲他那唯一的儿子,那么,怎样解答他们的疑问?
4、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应当接受伊斯兰关于牺牲的故事的看法,而不应当认同《圣经》的看法,(《圣经》认为,被牺牲的是以撒)?

简答:

先知伊布拉欣又去看过他的家人的证据

  《古兰》有两处提到,先知伊布拉欣在把家人留在阿拉伯之后至少两次回来看望过他们。《古兰》第2章127-129节第一次提到,当先知伊布拉欣和以实玛利建立起克尔白天房——人类为崇拜独一的主而建的第一所房子——的地基时,祈求安拉接受他们的忠诚,并从克尔白周围的居民中挑选出一名使者,先知穆罕默德的传教使命终于使伊布拉欣和以实玛利的祈祷得以实现。

  《古兰》第二次提到伊布拉欣另一次去看望家人的事,是他所做的一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为了完成安拉的一个命令,他将牺牲自己唯一的儿子以实玛利。他醒来后意识到自己所梦见的情景是真实的,于是把梦中所见告诉了儿子,以实玛利的回答表现了对安拉的极大信仰和对于父亲的顺从,他回答说:“如果是真主命令你做的话,那你就做吧!“伊布拉欣把儿子带到一个现今叫做米那的地方,准备牺牲他的儿子,就在他将要把儿子杀死以执行安拉的命令时,一位天使带着一头大公羊出现在父子二人面前。既然伊布拉欣已经表示顺从安拉,他就可以留下儿子,而用这头公羊代替,(见〈古兰〉37章99-113节)。为了纪念以实玛利被赦免这一事件,朝觐仪式中的一项内容就是朝觐者要在米那宰牲。

  证明被牺牲的是以实玛利而不是以撒的证据

  《古兰》讲得最清楚不过了,它认为牺牲的事情正是发生在以实玛利是唯一的儿子的时候《古兰》在讲完牺牲的故事之后说道:“我以将成为先知的易斯哈格(以撒)向他(伊布拉欣)报喜,他也是一位纯洁的人”,因而我们可以知道,正是在牺牲的故事完全完结之后,以撒才出生。
对安拉仁慈的疑问以及牺牲的教训

从安拉命令伊布拉欣牺牲他的儿子的故事中,可以总结出许多教训;
(1) 它显示人类怎样为服从安拉的命令而完全可以超越个人智慧,逻辑和感情。
(2) 安拉所下的牺牲命令是对伊布拉欣信仰程度的检验;
(3) 人类要谦卑,因为伊布拉欣在一生中经历过许多艰难与考验,尽管要他必须遵守这项使他感到自己软弱的新命令着实有些困难,但是他坚守并遵从了安拉的命令。
(4) 天使的到来对以羊代人给人的启示是不要用人作牺牲祭品,真主并不喜欢血腥的牺牲可以让安拉感到欣慰的是只能是正义,谦逊和尽力,因此,在朝觐期间,朝觐者要以宰杀牲畜来纪念伊布拉欣的牺牲及其替代执行的故事,这些牲畜应当分给穷苦人;
(5) 伊布拉欣这一最高的牺牲行为给人们的教训是,为了遵从安拉的意志,他愿意牺牲自己所深爱的唯一的儿子,因此,穆斯林不应当让这个世界的爱物压倒了对安拉的热爱;他们必须牺牲他们的一部分时间,精力和财产,去接近安拉。

能够证明伊斯兰对于牺牲故事的看法是正确的证据

《圣经》在讲述牺牲故事时有许多矛盾的说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以实玛利的名字被精心地删去了,而代之以撒,可以说,下面两个事实是不能相妥协的,即一方面在《创世纪》中说,以实玛利是亚伯拉罕的大儿子,在此十四年中亚伯拉罕并未发生其它任何事情——这个时期正是牺牲事件发生的时间,便是,在另一方面又说,那个要被牺牲的儿子正是以撒,而《圣经》的另一个段落又说,以撒在那个时间并未出生,有些人却认为,以实玛利或许是这十四年中亚伯拉罕唯一的儿子,但他并不是亚伯拉罕的合法的儿子,他们想采取此种说法回避上述问题,可以校正这种说法的是,《创世纪》中清楚地写道,撒拉把夏甲交给亚伯拉罕,就是让她成为一名合法的妻子。

参考资料与注释:

朝觐时妇女的着装

出于庄重考虑,让妇女们也象男人们一样不穿缝制的衣服是不现实的。只要显得庄重,既不显示她们的财富也不暴露她们的身体就可以了,但是她们必须把手和脸露在外面,如果穿一件比较简单的白色外套则更好。

着装的重要性

衣着是个性与自我,权威与权力及财富的象征。朝觐是一项非常崇高和纯洁的崇拜安拉的行为,前去朝觐的人最好能忘却自我,朝觐期间,通过与穷苦的穆斯林穿同样衣服的行动,来表达他的兄弟情谊和平等精神。

受戒时应当遵守的事项

除去穿着受戒的特殊衣服外,朝觐者被要求:
1) 避免任何破坏性行为;
2) 注意在言语或行为上不犯任何错误;
3) 与所有生灵建立和平关系,不捕杀任何动物,能够允许的唯一的例外是可以杀死那些危及一个人生命的昆虫和动物。
4) 不攀折树干的嫩枝;
5) 不理发,也不剪指甲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