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封闭了伊斯兰
三月雪
(3)包容是伊斯兰的本质特征之一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最普世的真理和理论是海纳百川的。伊斯兰作为真主赐与人类的最后的最全美的宗教,其他历史上的一切宗教或者理论中的具有真理性的认识都会在古兰中找到肯定的依据;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将不断面对真主的考验和前定,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古兰和圣训中汲取营养,找到普遍性的原则和指导性的精神,再借鉴圣人和前辈先哲们的做法,在伊斯兰的世界观指导下,回答当代人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是伊斯兰的永恒性所在!当然,由于我们的智力、能力所限,我们给出的结论和回答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最正确的答案只有真主知道,这就造成了答案的多样性。多样性的认识也是符合认识科学的,这也就是伊斯兰的生命力所在。因为,我们只有在真主的引领下,不断地通过争论、辨别,才能逐步找到正确的接近绝对真理(真主)的认识和结论。这个从多样性中求统一,就体现了伊斯兰的包容性!
做到这个包容性,必须祈求在真主的引领下,放下私欲和自我,做到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派别、不同结论之间的彼此尊重,平等对话,求同存异!我们求到的那个“同”,就是真理性的认识,存在的“异”正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在这个不断“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我们接近真理,认识自身。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宗教派别认识上的差异造成的争论时常演化为激烈的冲突,兄弟间祸起萧墙,党同伐异,乃至流血死亡,相悖于包容性的结论。为什么?我认为是以下原意造成的:
第一,根本原因是争论双方没能经得起真主的考验,用一己私欲遮蔽了双眼,封闭了头脑,抹煞了自己的正信。因为,宗教上的不同结论,是认识范畴的事情,是认识主体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对错的最终的评判在真主那里。信与不信都可以自由选择,难道还不能选择不同的结论和教派?所以,由此发生的怄气、谩骂、动手乃至流血,全是恶魔在作怪。
第二,许多认识上的差异造成的冲突表现为宗教教派间的冲突,其实质是不同人群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历史等方面矛盾斗争在宗教上的反映。这里举大家熟知的例子,穆圣(祈求真主福安之)归真后,围绕哈里发的继承权问题的政治危机演变成政治斗争,其结果,就是穆斯林分为了两大派,沿袭至今。是非对错我们难以加以评判,对于历史问题,我们只能求同存异。但是,这些问题留到现在,当与当前的政治、经济、民族等矛盾相结合时,历史问题又搀和进来起作用,就像目前的伊拉克。所以说矛盾的核心不是宗教问题,可是因为都打着宗教的旗号,受损害的自然是宗教的形象!
第三,宗教在不断地从一个派别中分离出新的派别,实属合理现象。但是,由于私利和狂妄自我的作祟,往往因为认识上的差别,造成相互势如水火,稍不留神,会从信仰真主变为信仰派性了,还往往导致另立礼拜寺,我看有拉山头之嫌疑。过分强调派性是伊玛尼不坚定的表现,好像只有这个派性的“墙”,才能把自己围挡在伊斯兰中。当然,我觉得大家彼此尊重选择,只要钱多,没有更需要用钱的事情,可以去修寺。可是,我看到我们有些农村很穷,却几户人门对门的修两个寺,没几个人礼拜,很惋惜。穆斯林,只要你在任何寺里礼拜,都会得到真主的应答,你的信仰有多虔诚,只有真主知道,你自己清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所有的教派纷争,不是伊斯兰本身的问题,是我们没有很好的经受出真主的考的结果,是我们的私欲和无知造成的,是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种族等问题,打着宗教的旗号演变出来的。伊斯兰,其本意就是“和平”,可以引申为追求和谐、平等、自由、合作),其核心是“顺从”,即在真主的引领下,放下私欲和无知的自我,追求真理,追求真善美,热爱每一个生命。说白了也就是包容。目前来看,我觉得进一步发挥好其包容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比较好:
第一, 在认主独一这个基础上,和天启宗教对话。
第二, 在追求人本精神、悲悯苍生这个基础上和佛教对话。
第三, 在于追求自然和谐这个基础上和道教对话。
第四, 在追求真理、追求科学和进步这个基础上和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对话。
第五, 在摆脱物欲困扰,追求精神自由这个基础上和天下苍生对话。
第六, 在追求穆斯林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及如何做一个能全面迎接全球化考验的优秀穆斯林,如何让全人类看到伊斯兰文明的光辉这个基础上,和伊斯兰教内各派别之间进行对话。
真主是彻知的,真主是普慈的!
祈求真主开阔我们的胸怀,让我们放下偏见,得到真知,收获万紫千红、多彩多姿的智慧之果,在求同存异中丰收友谊!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