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五(主麻日)宣讲应富有时代气息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礼拜五(主麻日)宣讲应富有时代气息

来源:星期五北京穆斯林青年俱乐部 时间:2008-04-0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谁封闭了伊斯兰


三月雪


礼拜五(主麻日)宣讲应富有时代气息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清真寺是到目前为止,还是宣扬伊斯兰真理的最主要的阵地,主麻的宣讲是教众接受阿訇的最主要的途径,阿訇作为我们教门的柱子和栋梁,他们用用清贫坚守着他们的高尚的举意。在这里,我仅从礼拜五(主麻日)的卧而子(宣讲)谈起,找找我们的不足。我下面所说没有不恭、指责和批评的意思,只是一种建议,希望能引起寺管会董事、阿訇、教众等都的多方关注。
   

第一,阿訇的宣讲内容应更多的密切联系教众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
   

    我们阿訇在清真寺的宣讲大都停留在教法层面,而且,还都是停留在“五功”的具体“胡空”中,很少讲用伊斯兰的精神如何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如何用伊斯兰精神指导人们在现实中寻找幸福。一个符合小净的用水可以讲三个主麻,从水池子的大小一直讲到里面的漂浮物;一个皮袜子(为避免洗脚而想出来的便易方式)上的洞可以讲半个小时;一个具体的礼拜的所有“胡空”可以讲一个斋月。我估计,许多人这一辈子不可能穿皮袜子,很多人大部分情况下很少出现在野外洗小净的问题,许多人只是在斋月里做礼拜,或者许多人出了寺门其身上穆斯林的嘉行、品行荡然无存,更重要的是,许多人虽然礼拜了,但其内心处在痛苦和煎熬中,心灵找不到出路。我们的阿訇很少讲这些,很少联系现实,很少联系大家的思想实际,缺少把伊斯兰的活的种子、活的灵魂告诉大家的能力和方法。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阿訇受经堂教育,从寺门到寺门,缺少对社会的了解,缺少对信众的科学调查和分析,宣讲中所选的主题仅限在五功等宗教活动之内,所引用的事例大都停留在宗教故事、宗教寓言及清真寺围墙范围内。不能很好的联系每个教众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真实需要,用伊斯兰的世界观去分析和回答教众现实中面临的问题,帮助教众很好的结合伊玛尼和现实生活。
   

    ——比如,阿訇不仅要讲如何洗小净,还要推演、联系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个人卫生,更要推演到如何保持公共卫生,就如,不仅要洗脚还要洗袜子,不仅不能在大殿吐痰、寺内吐痰,也不能随地吐痰、随地小便,等等。
   

    ——比如,讲到要按时礼拜,关键要讲清楚礼拜的核心是感赞真主的赐悯、祈求真主的引领,礼拜对礼拜者心身的益处等。可我老是听到,阿訇用埃及和波斯的寓言故事,来讲缺礼拜者如何在后世里被砸得脑浆迸流、血流成河,让一个原本愉悦的事情,听得人毛骨悚然。须知,正信不是吓出来的,更何况是吓不了人的寓言。只能说明,我们宣教所用事例的苍白,也说明我们宣讲者的离题,因为,听众已经是来礼拜的!他们到底需要什么,阿訇压根就没去了解。
   

    ——比如,一谈起学习,就只是限定到教门知识,以及阿訇所认识到的知识。不谈如何去寻求真理,去学习一切科学文化知识,更不谈在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时候,如何用伊斯兰的世界观加强免疫,剔除现代文明中的糟粕,用信仰寻找真知,用真知强化信仰。
   

    ——比如,交友,饮食,社会公德,行贿受贿,为官为人,求知做学问,守法等等,大家都可以想想,我不一一列举。
   

    总之,一句话,伊斯兰不仅是让每个人用教门和教法衡量他的“五功”和“伊玛尼”,更应当用它去衡量穆斯林的思想实际、工作学习及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第二,阿訇的宣讲的形式要灵活一点,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使宣讲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的阿訇们都已经会电脑,那么,我们就应当在宣讲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用幻灯投影和声像,全方位展示宣讲的内容,力争在有限的40分钟内,传递更多的信息,通过现代教学技术更好的吸引教众的注意力。我想这是一个观念的问题,不是经济问题,我们有些寺在修建上化了几百万,更有些寺又在大面积装修,可我们的大殿及经学生的教室没有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是不是我们的学董和高目们认为,学古兰必须用牛的肩胛骨?
   

第三,阿訇的宣讲要有计划性。
   

    现在的宣讲,我们教众大家好像是在大殿中的瓶子,有些瓶子本来就有水,有些是装了油的瓶,有些瓶子里是脏水,还有些瓶子压根就是没有开盖,阿訇只是闭着眼睛,往瓶中倒水,谁要水阿訇也不知道,倒进去了没有阿訇更不知道。旱涝不均,就是因为信息交流从来都是单向的。
   

    所以,建议阿訇和学董应当走访一下高目,做一个调查,经过分析归纳,按照教众需求拿出宣讲题目,制定宣讲计划。最好以两个月为周期,就像课表一样,将演讲的题目提前印出来,如果一个坊附近有几个清真寺,教众就可以有选择的听。同时,每一次演讲结束前,可以将下一周内容告知大家,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提前做准备。有条件的还可以,把宣讲的提纲印发给大家。
   

第四,阿訇的宣讲中使用经堂语言要注意受众的接受能力。
   

    这里只是举两个例子,来说明我的意思。
   

    例一:我的一个朋友,他父亲是寺里的学董,他在主麻听阿訇的宣讲20多年了。有一次我和他到他们坊上的寺里做主麻。阿訇讲的经堂语很多,我下来问他,他说不知其意。然后我们去问阿訇,到阿訇的房间,我们想不起这个词怎么读,因为我们都没有学过阿语,弄得我们很难堪。到现在,我认为那天宣讲题目和内容非常好,可我还是想不起那三组词,影响了我的理解。
   

    例二:为了培养孩子的信仰,我带领孩子去做主麻,要求他听讲,下来我们讨论。孩子不高兴的说,一是阿訇的方言很重,没听懂;二是用的经堂语很多,好像在故弄玄虚,故意让人不明白,显示阿訇的水平。童言无忌,我只能打哈哈,说我给你讲讲,但我也不知道有些词义,找有关的书籍吧,还没有浅显易懂的。
   

    所以,阿訇要看着大家的眼睛演讲,如果不能提问的化(完全可以提问),可以观察,然后对用到的每个阿语词汇进行口头翻译(当然完全可以用汉语,对一些词反过来用阿语口头标注)。
   

    另,大学附近清真寺的阿訇,更要注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信仰需求,不能让人感到还在远古。

   

    第五,正确对待教派分歧,避免随意武断其他派别,更反对有意识的通过否定其他教派来显示自己的水准。
   

    我们的大部分阿訇,宣讲大多围绕 “五功”、“伊玛尼”、“伊哈萨尼” 话题来谈,就教门谈教门,就理论谈理论,帮助教众对教法和教条的理解,虽然没有联系教众的生活实际,可也没有传播不良观念。但是,还有个别阿訇,三句话亮明自己观点后,马上通过攻击其他教派和学派来显示自己的水平,由此,造成教众的一种潜意识和潜规则——只要谈教门就要谈差异,把自己先冠以什么“品派”,然后就对有些教条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彼此你长我短,讨论的大多数的结果就是从“教法”起到“分歧”至,弄得乌烟瘴气,心情很不愉快。阿訇应当告诉大家,交流中应当有包容之心,求同存异,许多事情就压根不是一个答案,更何况,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上坟,上还是不上,如何上,女人该不该上,等等,《圣训》也不一致,这都没有定论,我们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上坟者的目的时什么,上坟是否有利于坚定他的信仰,是否有利于上坟者心灵和精神得到净化和升华。有利,就去上,如果他不需要通过上坟来解决对亲人的哀思等问题,或他的信仰水平和层面不需要通过上坟带来的吉庆而超越自己,就可以不上。再比如,礼拜举手一次、两次、三次都是圣行,留头发和不留头发都是圣行,可我们几十年来纠缠到这里面,引发了不少矛盾,却忘了我们尊圣行的真正目的——在一切言行举止操守等方面以至圣(祈求真主福安之)为楷模,通过圣行放下自我和一切不良的欲望,使我们的所有言行都在举意之下变自发为自觉。如果你有意识的在强调你所尊的与他人不同的圣行,并且否定他人,那么,你是在强调你的自我,刚好与尊圣行的目的背道而驰。

  

    祈求安拉,引领我们的教众、学董、阿訇,让我们放下历史的包袱,以博大的襟怀去探求伊斯兰的真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织好每一次的主麻的宣讲,让每一次的宣讲成为久旱的甘霖!阿敏!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