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不能让相声“生于市井死于庙堂”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娱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姜昆:不能让相声“生于市井死于庙堂”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4-0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做客东方卫视《非常记忆》,不仅回顾了他30多年的艺术历程,针对目前相声曲艺界的现状还深感忧虑,“十几年前我就提出相声要回归剧场,只不过现在某些表演者的作品品位不高,我觉得不能拿老百姓当挡箭牌,光说些荤的黄的。”

     1983年的第一届春晚,姜昆是策划人之一,当时他除了与李文华合作表演相声《错走了这一步》之外,还和刘晓庆联合担任了主持人。从那时起,原本只在剧场演出或者通过广播为大家知晓的相声走进了千家万户,由此也迎来了相声界最辉煌的“黄金十年”。不过,自从1990年,赵本山和黄晓娟的小品《相亲》在春晚一炮而红后,观众对语言艺术类节目的注意力渐渐转移到了小品上,相声也逐渐走向一个发展的低谷。说到这一现象,“引狼入室”的正是姜昆自己,当时向春晚剧组推荐赵本山的正是姜昆。直到现在,赵本山还很感激这段知遇之恩,跟姜昆说:“你知道吗?那时候我见到你,腿都直哆嗦!大腕啊!”姜昆对此笑道:“现在我看见你,腿也哆嗦呐!”至于这几年相声从作品、人才方面呈现出的青黄不接态势,姜昆也感叹“有些弹尽粮绝入不敷出”。

      最近,有关相声往何处去的争论一直没有消停过。有的相声演员说,相声是自己养家糊口的手段,是商品,而观众既然花钱来听相声,就得让他们满意而归。有的相声演员说,相声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形式,还是应当保持高雅的品位。对此,姜昆认为,二者之间并不矛盾,相声需要观众,说好的、高雅的相声也能挣钱,“不能拿老百姓当挡箭牌,光说一些荤的黄的,相声演员还是应该有艺术追求和艺术良心的,可以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加以艺术的提炼、提升。我不是简单地反对俗文化,只是觉得不能满足于低俗、恶俗,应当追求更高的品位。”

     近日媒体上热炒姜昆关于治理“灰色文化”的提案,甚至以讹传讹说是他建议取缔小剧场,昨天尽管姜昆并未直接谈及此事,但他言语中透露,自己十几年前就提出相声应当回归剧场,在与现场观众的交流互动中接受考验和锤炼,不能让相声生于市井死于庙堂。而姜昆的弟子孙承也表示,每次收徒的时候,姜昆都要送他们一幅字,上书“对同道心存平和,于艺术怀抱忠诚”,因为“相声没有门派,大家应该互相学习”。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