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65年两国发生在克什米尔领土争议的边境冲突﹐四十年多来巴基斯坦与印度停滞了文化交流﹐巴基斯坦文化部禁止印度电影进口﹐然后受到印度同等报复﹐两边电影不许可公开放映。 最近一部巴基斯坦拍摄的新电影﹐向印度出口﹐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新电影《胡达凯利耶》(奉真主的尊名﹐Khuda Kay Liye)由巴基斯坦著名导演舒易伯‧满苏尔编导﹐昨天在孟买举行首演仪式﹐印度电影界著名编导和影星云集祝贺﹐因为这部电影象征着两国电影合作的新起点。
这是一部宣传伊斯兰的电影﹐是说在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巴基斯坦人在英国和美国因为恐怖主义嫌疑而受到歧视和虐待。 电影的主角是两名拉哈尔的年青人﹐都是流行歌手﹐但是在任何歧视和压迫下﹐他们都力争保持自己的信仰。
满苏尔今年54岁﹐拉哈尔人﹐他一直期待巴基斯坦的电影能进入印度市场﹐向邻国观众展现穆斯林的生活。 他对《泰晤士报》记者说﹕“我们两个邻近的国家﹐电影交流隔断了四十三年。 印度是一个大市场﹐从现在起﹐印度人将看到巴基斯坦拍摄的穆斯林电影。 这是今天开放的重大意义。”
他说﹕“印度的穆斯林人口比巴基斯坦多﹐但是我们的电影不仅面向穆斯林﹐非穆斯林也会喜欢。 让印度邻邦了解巴基斯坦兄弟﹐他们应当知道穆斯林是怎样通过奋斗闯过危机的。”
巴基斯坦同印度在2004年达成和平协议﹐两年之后才有一部印度电影允许在巴基斯坦公开放映﹐但是巴基斯坦公众对印度电影很反感﹐因为以宝莱坞电影托拉斯为代表的印度电影模仿美国好莱坞﹐向暴力和色情方向发展﹐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政府对印度电影禁演令的放松下﹐大量印度电影的光碟向巴基斯坦猖獗走私﹐在地下市场流行。 印度是世界最大电影生产国之一﹐年产量超过一千部﹐以票房价值和外贸出口为目标﹐迎合低级趣味的观众需要﹐极少有优秀作品。 巴基斯坦文化不以电影为主﹐年产量多不过四十部﹐而且内容严肃﹐与印度电影走在两条不同的道路上。
满苏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电影艺术家﹐曾有许多著名影片问世﹐《胡达凯利亚》是他的一部得意之作﹐亲自写剧本﹐而且精心编导﹐感情真切﹐情节有趣。 他说﹐电影工业在巴基斯坦从来没有兴盛过﹐没有固定的投资商﹐为拍摄这部电影他到处求人资助和借钱。 他没有经济人﹐也没有财团撑腰﹐一切都是单枪匹马通过各种途径找资助。 最后总算筹集到5000万卢比(相当于40万英镑)﹐一部分是私人朋友借贷﹐另一部分来自许多VCD和电视台片约合同。 在电影制成之后﹐市场输出也是大问题﹐因为巴基斯坦电影在国际上受歧视﹐没有正常渠道。
这部电影在2007年拍摄完毕﹐正式上映﹐获得巨大成功﹐迄今已经收回7000万卢比的票房收益。 去年十二月在第31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特别评审奖﹐肯定为穆斯林世界的一部好作品。 他说﹕“印度宝莱坞的电影评论家们﹐看完样片之后﹐估量在印度能吸引众多观众﹐期盼巨大票房收入﹐同意接受这部电影为第一次进入印度影坛的破冰之旅。 我希望﹐通过这部成功的影片﹐可以打开巴基斯坦电影进入印度观众市场的大门。”
(译自《泰晤士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