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在中国信仰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在中国信仰

来源:星期五北京穆斯林青年俱乐部 时间:2008-04-1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

        两年前曾陆陆续续写就,几篇关于在中国信仰的片面思索,回头再看,不禁心生恐惧。求安拉恕饶年少无知的仆人。也许两年前,举意探寻一种模式,以减少城市年轻穆斯林的周折,是不现实的,也许我的兄弟们需要的,只是一些原则的重申和方向的提醒。

        将那些个人的经历质朴地讲述也许更为妥当,但我却试图以此而寻找一条路径。我忽略了环境的繁杂和人的各异。但那些文字,还是触到了我们面临的现实,如何生存,如何在保持信仰的情况下,明朗地生活。保持信仰也许表达为拥有一份自由质朴的伊斯兰生活方式更为贴切,体面的生活则因人而异,但应当是幸福的安宁的。

        很多穆斯林都知道,这两点并不矛盾,甚至有人做得很好,即使在当下这个艰难的环境中。在我持久关注的城市年轻穆斯林群体里,我所认识的一些人既有着安宁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也履行着一个穆斯林的义务和责任---内外兼修,每日五次礼拜,按时封斋,身体力行着伊斯兰。但他们大多有一条条坎坷的信仰之路,在考验历练之后,是成熟、平和以及圆融。但这种成熟不是世故,平和不是麻木,圆融也不是无原则地妥协。

        也有人正在路上。我想我是其中的一个,我曾无知,也曾堕落,后来生命的归去、光阴的纷乱与集体的感染让我回归,回归途中的崎岖坎坷乃至自取其辱,让我逐渐坚定和冷静。感赞安拉,我的工作和生活也是安宁的,或者说逐渐安定下来,但我依然会在工作中和领导者发生冲突,因为我不再喝酒,我对满桌的菜肴视若无睹,我平日不在食堂和大家共餐,在这个社会里,我的应酬受到了影响。所以,即使我在工作的忘我中获得安宁,在温暖和顺的家里获得安宁,却都未达到那种成熟、平和与圆融。而我还是会在面对非穆斯林介绍信仰时,变得刻意和迫切,我还会在面对现实的时刻,变得愤愤然和抱怨,在我身上,发自内心的信仰有时却体现得刻板和生硬,也许,这需要时间。

        还有一些人,正在启程。如果说上述两种人已经在反反复复之后获得抉择,那么这一种人,还在选择。他们徘徊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尽管信仰和现实本质上并不矛盾,但他们要跨越的障碍,正是对二者关系的错误印象。这是我当年举意写下《在中国信仰》的起因。在那几篇草率但却真诚的文章中,刚刚启程尚能回望到出发之地的我,试图阐明伊斯兰的灵活、务实和容易,并以此打消一些滑向边缘的回族后代的本不必有的畏难心理。在安拉的襄助下也许我的一些目的达到了,但今天看来,似乎也会引发误解。

        因为这里并不存在广泛的模式,甚或是不需要。每个人处在不同的信仰阶段,有着不同的境况。比如戴头巾,一部分穆斯林女孩戴不上头巾,因为认识不到女人如同珍珠,需要保护,秀发也是一样的羞体,或者是迫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压力,这是现实。但早日顺畅地戴上应是目标,同时在这个举意下努力,并求安拉佑助和恕饶。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随意地对一个女孩做出判断和要求呢?她有她的现状和难处,无论是心灵的,还是境况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是让她认识到穆斯林女人特有的庄重和美丽是什么;我们能做的,是为她们做好杜阿伊,祈求安拉佑助她们。因为我们的伊斯兰,提倡一种循序渐进的温暖方式,坚持一种因各人能力而加以责成的细致原则。

        这一问题,足以说明我的思考了。托靠安拉,在对待别人时,我希望自己能够足够宽容,给人容易,避免苛责;在对待自己时,则能做到谨慎,并不断求恕饶。

        每个人信仰程度都不同,诸如初涉教门者、信仰渐深者以及虔敬者;每个人责任也各样,普通穆斯林大众、学者或伊玛穆,每件事每个问题也都有轻重缓急,这都需要一种区别对待、优先选择的智慧。求安拉慈悯我们准确的认知、坚定的脚步和灵活的方式,以及一颗柔软的感悟的心灵。让我们在这个乱了的光阴里,始终坚定地托靠安拉,信仰地活着,并获得最终的安宁。阿米乃。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