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话泺源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穆民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往事悠悠话泺源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4-1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一九九一年,我市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可以说日新月异。大马路一条一条展现在面前,让人们为之兴奋和喜悦。特别是从经七路一直向东,一条又长又宽,非常漂亮,笔直地现代化马路,横贯东西,出现在济南市的市区内。这条马路穿过了我们回族聚居的杆石桥、西龙街(俗称后街)饮虎池一带。它的建成,代表了我们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代表了我们城市繁荣的景象。这条“金光大道”尚未命名,叫什么名字呢?
    一日,阅览报纸,欣然发现一则消息称:市政府、省会规划委员会联合为经七路东段拓宽的这条马路“征名”。改变过去由政府命名而发动广大市民
群众,集思广益为这条马路起个名字。这个活动不但激发了广大市民对我市城市建设的关注,也群策群力,采取领导、专家、群众结合的方法,给这条大街起个名字。看了这则消息,心有所动、跃跃欲试,其实笔者并无能力和水平参与这类活动,但我心情又是复杂的;这条大街的出现,是我市的大喜事,从感情上讲,好象失去了什么:土生土长的地方、熟悉的街巷、童年的“游戏——弹琉璃蛋、捉迷藏、伙伴的家……”。于是为了留个纪念,便不揣浅陋大胆一试。参加起名活动决心下了,起个什么名字好呢?从济南特色考虑,只有在“泉”字上做文章,才能体现历史文化内涵。这条大街经过“饮虎池”和“万竹园”“趵突泉”等名胜,唯趵突泉为七十二名泉之首,叫“趵突泉大街”有些俗气。叫“名泉大街”也不妥,七十二众多名泉,哪个名泉呢?突然想到济南老城的四大城门,受到启发:东门“齐川门”西门“泺源门”南门“舜田门”北门“汇波门”(水门)。趵突泉不正是泺水之源吗?在书上也曾看到过:“齐桓公会诸候于泺水”就是指的趵突泉。趵突泉内有“泺源堂”;西门桥叫“泺源桥”。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济南兴办书院(学校的雏形)多达13处其中在全省最大的是“泺源书院”。可见泺源二字最能体现济南泉城特色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一个街,尤其一条大街的名字,它将会同这条大街一道,永远载入城市建设史册、载入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史册。
    但是,也有一丝阴影:就是七八十岁以上的人记忆犹新,日寇侵占济南时,设立了一些杀害中国人的魔窟,其中一个在老城西门里名字叫“泺源公馆”。这地方中国老百姓进去就很难活着出来。这个名字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永远是刻骨仇恨的;永远也忘不了的。可是这是日本强盗们盗用了和玷污了这二个字。但“泺源”二字最终还是我们泉城人民的,而且永远属于我们的。它丝毫无碍我们对这二个字的感情。笔者决定只起一个名字——“泺源大街”。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收到市政府来函,我的“泺源大街”的名字的方案中选。并且邀请参加“济南市泺源大街建成通车典礼”邀请函中说:“共收到1512封起名的函件;征得街名共1231个。”经群众讨论与专家推荐相结合,市委、市政府批准,经七路东段名称定为——“泺源大街”。12月20日上午9点钟在经七路纬一路路口举行典礼。
   12月20日早上很冷,迎着寒风,到达会场,会场周围已经人山人海,十分热闹。届时持函入席,受到市长的接见,中选者不足十人,市长一一握手致谢,亲切问侯。问到笔者,回答:“我是回民,居住在这里,是西关老居民了。”翟永浡市长说:“少数民族来参与我们的命名活动,欢迎!欢迎!感谢大家为这条街起了个好名字!”
    典礼开始,鞭炮齐响,军乐队奏起国歌,领导简短讲话后,进行通车典礼:一辆新车,披上彩绸,驾乘人员身穿着鲜艳的服装,身披授带、满面微笑,迎我们几个人上车。车开的很慢,沿途受到鞭炮、气球、掌声的欢迎。然而这一切对笔者来说都没在意。仰望不见大楼彩旗、俯视不见欢呼的人群,往事历历在目,回忆插上翅膀越飞越远。回忆起当年,车到杆石桥,我想到了在这圩子门下站着呲牙咧嘴、横行霸道的日本鬼子兵,让我们中国人出进给他鞠躬;经常打骂我们中国人;甚至杀害我同胞。想到国民党反动军队在这里歪鼻子斜眼欺辱老百姓……这一切是忘不掉的。“马家大院”就在眼前,多少亲切而熟悉的穆斯林老少爷们为生计而奔波的背影,浮显在眼前,今天可告慰先辈们:一切都变了,破房烂屋不见了,窄街陋巷不见了,我们的家在变,生活也在变。
    随着车轮缓缓向东,看到了“钱家胡同”、“窑胡同”、“丽生堂”金家药铺旧址;眼前一亮,来到了最熟悉、最亲切、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清真南大寺,想起了很多很多从童年上穆汉小学、学念经、学礼拜,到回中师范,学当老师,都是在这里,都是从这里受到启蒙、成长、而走向社会的。看到沐浴室一排窗户,想起童年在这窗户下晚上学练拳的地方“俊英体育社”;南大寺高大的影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变化;见证了几代人的辛酸和幸福;见证了几个时代的黑暗和光明。啊!车缓慢的向前,很慢,但我仍觉得快,看不够的熟悉的地方;想不完童年的故事。到了“张家井”了,这里地下水旺盛,这井用勺子就能舀水,这是泉城的特点,这里真可谓“家家泉水”。在这条老街(西青龙街)上有些人家利用充分的地下水资源,在院子里按装一个抽水机,扎一个铁架子,上面按装一个蓄水桶。在蓄水桶上按一根铁管子通到墙外弯下来。在院子里铁架子下有一双踏板,双脚踏板,地下水引上来通过铁管到蓄水箱内,再借助蓄水箱的高度,顺着铁管流到墙外,供外边水车灌水。这里和“打水巷”内打水卖水的不同,打水卖水的是靠一条扁担两个桶,服务范围也只限于家沿前后,不太远的地方。这里卖水的则不同,是用水车拉着卖,服务范围是圩子外商埠一带。卖的贵一些,但付出的辛苦比挑水的多一些。首先说水车,是很笨重的,木制架子、上边固定一个水桶,一般用大油桶加工制做的,有圆形的、方形的等。水桶上一方孔,框是木头的,上有一木盖。这孔是接水用的,接满水后盖上木盖子,防上漏水和防止尘土进入。大水桶后面下方,有一个小圆孔,用一软木塞子堵住,木塞还用布条缠着,这样不易脱落、也不易漏水。这孔是买水时,用桶在孔下面接水,所以每辆车上都挂有两个小水桶,买水时一桶接满再换一只桶,一手提一桶给用户送水,距离较远的用户,车上还备有一条小扁担,可挑着送水。水车很笨重,车本身很沉,再灌上一车水,轮子又是木制的,轴也是硬木的,经常抹滑机油,路又是石板铺的,拉起来十分吃力。买水的是多辛苦,一车才能挣几个钱?一天多拉紧走,仅能养家糊口,靠力气挣个温饱。他们虽然辛苦,也有愿望就是省吃俭用,在这点不多的收入中,每天拿出点钱积攒起来,攒钱干什么?不买房子不买地,买个小毛驴拉车,可以多拉几趟,可以多收入几个钱,可以减轻体力。因此,他们有了奋斗目标,干起活来特别带劲。的确,用毛驴拉的水车,拉的快、次数多、自然收入就多。用毛驴拉水车者灌完水,一手执一小棍,赶着毛驴去送水,回来空车时,可以坐在车辕上,一手用小棍敲着毛驴屁股,一手扶着车辕,哼着小曲,倒也悠哉!悠哉!这时如果碰上用人力拉水车的,双方必然有一场玩笑:毛驴者越见人力者越哼小曲逗他。人力者也不示弱,吼道:“长(zhǎnɡ)什么脸!谝(piǎn)拉么?不就是个破狗驴子吗?我攒了钱买匹大马拉车!”哈……一阵笑声双方都得到满足,这真是“苦中求乐”。
    在西青龙街(俗称后街)路北一带,每天真可谓“车水马龙”水车一辆接一辆,人力拉的、毛驴拉的,排成一拉溜。这辆灌满水,下一辆紧顶上来,车多而不乱,秩序井然,形成了一道泉城独有的风景线。有微风吹来,一串串水晶珠随风吹在行人脸上,凉丝丝一股清爽使人十分惬意。这几家有水井的穆斯林,对这些水车十分同情和关照,也不计较,所以相处极好。穆斯林爱洁净,每家每户的水管上扎上一块洁白的布,象个白袖子套在水管子上这样既刮风扬尘,也污染不了水;还不至使水流到车外边,又清洁又节水。孩童时期上学路上,三五伙伴,跑到刚拉走水车的水管下,仰起小脑袋、张大嘴,喝那水管里银丝般的水珠珠;甜啊!甜到心里,用袖子一抹嘴,一溜烟跑了。有时外地游客,打此经过,见此情景,也忍不住,不顾斯文也跑过去仰起脸来,美美的喝上一口清冽可口的泉水,也算不虚此行。
    当年刘鹗如果拐一个弯,来咱后街,看见这情景,这老先生一定会撅起胡子来,喝上一大口,大声呼曰:“甜哉!”“甜哉!”“名泉之水,名不虚传也!”他的《老残游记》里,将会出现更精彩的一页。
    汽车不留情,也不理解我此刻的心情,慢一点吧!再慢一点吧!让我完成六十多年前美丽回记和永远再也见不到的情景吧!这风光也只能在梦中再显了。
    车轮是无情的,它继续滚动着,把我从这个风景线带到又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也是我们永远难忘的地方——“饮虎池”。饮虎池是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地方,可惜如今已经面目全非了。记得孩童时期放了学和小伙伴在池边玩耍一番再回家。这里泉水旺盛;这里小贩云集;这里夏季可乘凉,因为“清泉石上流”凉爽;这里冬季可晒太阳取暖;这里是老年人休闲谈天场所;这里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这里还是个“信息中心”,是我们西关穆斯林的一块“风水宝地”;“前街有鸭子桥,后街有饮虎池”它和鸭子桥同样繁华,同样人气兴旺。饮虎池因何而得名?传说不一,但归纳一下是一个传说:相传很早很早以前,人烟稀少,南山一带常有野兽出没。老虎夜间来池内饮水,池边一方巨石,老虎喝了水,在巨石上cǎng痒痒,此石名曰:“cǎng虎石”。石缝中常留有虎毛;并有老虎的排泄物(粪便)。因此,这池而得名为——“饮虎池”。可是它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是永远,永远。
    我们的“饮虎池”和“鸭子桥”一样永远活跃在我们老年人的梦境中。
    啊!到了“劝业场”了!(也叫国货商场)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七八十岁人童年的游戏场所。
    劝业场,规模并不大,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据说是韩复渠在山东时兴建的。东西长、南北较窄,接近正方形,总面积还不如现在一个中学的面积大呢。但在当时来说,它可与“西市场”、“大观园”、“新市场”(南岗子)相比。尤其它地处西、南关交界处,又邻趵突泉、饮虎池、花墙子街、直通西城门,对面还有“万竹园”(一官僚的私人住宅)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是城关内唯一的商场。
    劝业场,是集商业、游艺、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场。劝业场的特点是:虽然面积不大却在商场中央地带建一小型花园,十分别致。可以说是:小桥流水、垂柳婆娑、游鱼戏水、鸟鸣枝头、百花争艳、蜂蝶飞舞,另有一番景象。这一点,在济南的商场中是绝无仅有的。
    劝业场主建筑为靠街一长拉溜高大的楼房占了整个一条街(围屏街)从饮虎池前街口一直到营盘街口,长度约 百米。楼是两层的,但其高度相当于现在楼房五、六层,一拉溜红色高楼十分壮观。楼基为大石块砌成,十分坚固。商场共有三个门:东门、中门、西门;东门最大,也最巍峨,高大的灰色水刷石门面,高于楼顶,顶端一圆形大钟表,钟表下有七个金光闪闪大字:“山东省劝业商场”(每字有1.5米见方)很远就能见到。这个门最繁华,人最多。此门正部花墙子街和趵突泉之间,有台阶数级,拾级而上。大门下两边楼梯,楼梯下空间是两家“银楼”(即卖银首饰的店铺)。这两家店铺虽小,可很干净,货品摆在玻璃柜台内,显得琳琅满目,十分显眼。这个门出入商场人数量最多。中门和东门建筑形式一样也有七个大字,但没台阶,比东门略显低一点而且不如东门“火爆”。游人从此门出入者少,楼门下两边也有楼梯,但楼梯下空间无店铺显得有些冷清、荒凉。中门进去直冲花园小桥可直接入小花园。西门为简易门,既无高大的门面大字,也无楼梯,是个便门。此门虽简陋利用率确挺高,我们西边居民上商场多走此门。让人难忘的是:童年时,一进西便门“馋虫”就上来了,非喝茶汤不可。进得门来一眼就看到朱大爷的茶汤摊子。朱大爷身材高大,和蔼可亲,喜欢小孩,每次去喝茶汤,总是那么亲切,做好后,上跟前一放,再放上一把勺子,说声:“吃吧!小咧”。朱大爷很干净,收拾的摊子非常整齐,更醒目的是那把大铜壶,老人家擦的铮明瓦亮能照出人来。老人家沏茶汤时,右手执大铜壶把一歪,左手执小碗,碗内有茶汤面,左手执碗从壶嘴接着,向下一个弧形,再上来,大壶嘴冒出银丝般的开水,沏在茶汤上,碗中立刻出现花一般的熟茶汤,再加上青红丝、红白糖,好看极了,就象一个雕刻的艺术品。朱大爷沏茶汤的动作,那么干净利索,那么矫健的身影,至今难以忘怀。
    劝业场一拉溜楼,楼下商店,可从两边出入,靠街也有门,靠场内也有门,十分方便。据回忆:店铺(从东向西)有京花店、鞋店、卫生泉理发店、文英照像馆、宏云理发店、福记理发店……印象最深当属“猴子阎王”专治猴子、瘤子。当时很有名气,远近患者,都来此诊治。
    商场对面“万竹园”很大,是集园林与四合院、泉水一体的建筑群。此园西邻是我们穆斯林的正骨专家张杨文慈老人家的医院,老人家医术精湛、闻名遐迩。童年时,记得医院里挂满了大匾,十分气派。
    商场内商贩很多,童年时买毛笔、仿纸、铅笔什么的,都上一家叫:“瑞芝阁”的文具店去买。其他买日用品的、买衣服鞋帽的、买布的……。场内有一处电影院,位置在西南角童年时并没有在这里看过电影,因为当时电影片子尽是些什么“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女镖师”、“十三妹”,打打杀杀片,家长不让去看。这电影院是循环演出,门口一人,在那里喳呼着:“都来看,刚开演!两毛一位啦,打起来啦!快来看啊!”不买票,给门口那人钱就进去看电影,也不对号入座,随便坐。商场内还有一处戏院,在中门的正前方位置,是一座楼房(原国货陈列馆)旧址上建起来的,但这个戏院与新市场的“天庆戏院”、大观园的“第一剧院”相提并论。很多当时著名的演员,都曾经在这里演过戏;如名噪一时的评剧演员花淑娟;五音戏著名老演员“鲜樱桃”(戏洪山),“两盏灯”都在这里出演过。曲艺方面也很兴旺,一进西门就听到:“……家住山东济南府,姓秦名琼字叔宝……”这是老艺人吴兰溪在说评书《隋唐响马传》;马和义老艺人的《济公传》堪称一绝,老人家表演的维妙维肖,学济公太象了,有“活济公”之美誉。张和顺老艺人的《小八义》、《七侠五义》、《雍正剑侠图》等书每天客满,风雨无阻。他的书场与其他几家书场不同,他的书场是瓦房,其他都是蓆棚。(张和顺老艺人是穆斯林,一直不知道,到了1951年开回民代表大会,和老人同桌就餐,方知他是穆斯林)。
    从整个劝业场看,没有什么象样的商店建筑,只是一些平房和摊贩。只有沿街一拉溜高楼房;还有一所象样的房子,就是在中门正对面,从中门进入过小桥再从花园到这座楼成一条直线。这座楼是灰色水刷石,两层,很高,很气派,也很讲究,这楼名曰:“国货陈列馆”从外型到内装饰,在当时来说,算一座“洋楼”了。可惜,时间不长,毁于战火。此楼四墙尚未毁坏,搭建了戏院。后又改建商店,菜场,直至拆除。
    劝业场内小花园,是场内中心,从中门直冲花园,再到“陈列馆”是一条直线。花园不算大,好象现在街头花园一般。但是非常精致四面环水(人工池)水中有鱼、有水浮莲,有水草。四面有小石桥,小河呈正方形,四周有栏杆,河边垂柳,直垂地面和水面。当时,笔者才会学步,每次去玩,总要用手拽(zhuài)柳条玩还能“打滴溜”。园中心一花坛,花开鲜艳,树上很多小鸟叽叽喳喳叫。夏天人多,河中荷花盛开,人们坐在柳树下的石凳上乘凉,听着树上蝉鸣,看着河中莲花,倒也惬意。园内石子铺路,有各种图案,在当时来说就算够“洋”的了。尤其到了秋初,晚上在这里休息散步,明月当空,清风徐来,月在柳稍,时隐时显,花朵和柳条被微风一吹,在月光下时明时暗,池中鱼儿探头探脑,被柳条轻拂水面,吓得一下钻进水底……美景如画。可惜短短几年,就夭折了,这是个最短命的景区。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点印象,笔者仅仅沾了一点边,有幸见过此景,尚能回忆一二,现早已荡然无存了。
    劝业场,最热闹时,要数春节了:从旧历腊月底开始,到正月十五,场内小摊贩多起来了。卖年货的居多,如:年画、鞋帽、围巾、红头绳、扎腿带……。尤其卖玩具的吸引了小孩,“洋茄子”(汽球)一吹一下口上有一哨就发声。小孩子买一个吹着玩。卖“鼓铛子”的(玻璃制品,形状象个倒过来的漏斗)吹气时底部玻璃一凸一凹发出清脆的声音,其声音象“鼓……铛……铛……铛”所以叫做“鼓铛子”小孩子围着“鼓铛子”摊子,大声喳呼:“大鼓铛!小鼓铛!鼓铛、鼓铛啪了吧!”十分热闹。
    还有一种“拉洋片”的:一个大箱子,箱内存有一张张画片,操纵一边绳子,可以拉一张一张,可以随时换,箱前沿有几口镜头,可以望里看,放着一条窄板凳,能坐三个人,每人在一个镜头前看。“拉尖片”的一边敲着乐器(一个架子上边是一面小鼓,下面是一面铜锣,一个鼓,一个锣,结在一起,一拽绳子,鼓锣一齐响发出“澎锵”声音)一边唱道:“望里瞧!望里观!各地风景在里边!”、“望里瞧!望里观!外国人跳舞在里边!”……。其实一些风景画和一些外国人的照片,当时就觉得挺一景(注:一景:新鲜的意思),有的就叫“拉洋片”的为:“西洋景”。
    想看拉洋片的,没钱也不行!一毛一位,交钱坐下,趴在上面看。没钱只好站一边“望洋(片)兴叹”了。坐下的朝站着的做鬼脸:“捞不着看!啊!”谝(piǎn)啦人。“喂!快跑!玩“舞逗逗”的来了!”一个小孩眼尖,看见一个玩“舞逗逗”的立刻一大帮孩子跑了过去。看玩“舞逗逗”的,不要钱,看完后拿个小箥箩敛钱,其实一等演完,孩子们早跑了,再锣鼓一响,再回来看,比看“洋片”强多了。
    “舞逗逗”就是木偶戏,一人扮演好几个角色也真难为这玩“舞逗逗”的。一个人扛一个大架子顶上一个戏台,走到哪里,往墙上一靠就打家伙开戏了。小戏台下边蒙着一圈蓝布,上边演戏——小木偶有动作,各种姿式,有时俩人打仗。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哭有笑。到底这个蓝布幔子里有几个人?偷偷掀一角一看——啊原来就一人,又装男腔、又装女腔、口里含着一个竹子哨,吹着学哭声、学笑声,手里摆弄木偶真不容易。一天下来累个半死,挣不了几个钱。因为忙活一阵子,出来敛钱,人跑了一大半,无奈。有时请一位管闲事的帮忙敛钱,效果好些,但一般谁也不愿意找这麻烦事。
    劝业场上一拉溜靠街大楼,楼上是什么?笔者印象有一图书室,可在那里阅览,也可借阅。楼下商店与楼上无关,只有一家楼上楼下一块就是照像馆,楼下开票收钱取像等,照像上楼并且室内有楼梯。
    从劝业场出得东门,对面有一座“药王庙”奉祭哪位药神,不清楚。往东一点是趵突泉南门,趵突泉门对过(路南)有一个古戏台,石块基砌成,高约三、四米,上顶为古代建筑。从雕梁画柱看,这个戏台当年是很风光的。原是药王庙三月三庙会唱大戏用的,后改为民用,一直为一竹货店在上边编竹器。
    往东一点,趵突泉门东侧,有一组白色平房店铺,组成一组象“迷宫”一样方形饮食业区,里面很多小路可通。里面多数卖包子的;其中清真包子铺有两个,每次去趵突泉玩后,到包子铺吃包子,最有兴趣是这里边转来转回,十分好玩,比逛趵突泉还高兴。因为这里卖包子的多,所以童年时称趵突泉为“包子泉”。
    趵突泉前街一带多为竹货商店和瓷器店。夏季是打竹帘旺季,两边打竹帘的乒乓乓乒十分热闹。路南一家张家锅饼铺,这家的锅饼与众不同,很厚。比平常锅饼要厚三、四倍,虽然厚但很熟成,口感很好,很筋道,越吃越香,越吃越愿吃。为什么好吃?锅饼铺下了功夫,面是压扛压了再压,烙的时候,火候掌握好。外边焦黄喷香,一个一个花图案,镶子又软和又不暄。经常排队来买锅饼,供不应求。顾客多为劳苦大众,都称赞:张家锅饼当饭、实在、还撑时候(饱的时间长),很久再也没见有这种锅饼了。
    车轮在缓缓向前转动,进入南关一带,西双龙街(西豆腐卷)口,对面是日寇时期和国民党时期的警察局,也是残害、欺压老百姓的魔窟,多少无辜百姓,被迫害。走在这里真是记忆犹新。东双龙街(东豆腐巷)到了,这里是通向齐鲁医院、广智院的路……。
    “老同志!对这次活动很有兴趣吧?有何感想?”一位记者打断了我的思路,让我又回到了现实。只好回到“泺源大街建成通车典礼”上,如果记者不问还在回忆中。
    这次随车参观,虽然心不在焉,也没细细看大街,也没听到鞭炮声,像做了一个梦,一次系统的回忆。不然,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这次重游了一下童年的乐园,重温了一下儿时的梦。
    这次随车参观,是对故友的一次怀念;对自己的一次莫大的欣慰,因为这是一次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游历”。
    人老了,爱怀旧,对过去不管怎么样,都是怀念的。对现在,是珍惜的。对未来是向往的、是寄予希望的。希望祖国日新月异,繁荣富强新的一代比一代强,世世代代幸福、和谐、吉祥。

◆马叔兴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