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钱币(1)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史料钩沉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中国伊斯兰教钱币(1)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4-1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崔长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悠久的货币历史、丰富多彩的货币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出我国几千年来社会经济的兴衰,政治的变革,又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早在公元一世纪至四世纪之间,就出现汉佉二体铜钱(钱币一面铸有汉文,一面铸佉卢文)和古龟兹国铸行的龟兹五铢(钱币两面分别铸汉文“五铢”和龟兹文),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中国货币史上,少数民族王朝,完全用本民族文字铸行的钱币(信仰伊斯兰教的王国除外)数量极少。仅有粟特文突骑施钱、西州回鹘文钱、契丹文天朝万顺钱、西夏文福圣宝钱(三种)、蒙文圣元通宝(两种)、八思巴文大元通宝、满文的天命和天聪通宝,以及维文的热西丁汗钱等。新疆地区,自9世纪中叶受西邻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钱币的影响,在打制、铸造、机制钱币上,有着浓厚的伊斯兰教特征,同时结合了新疆地区和民族的特点,所铸行的钱币文字,不拘泥于陈式,稚拙古朴,热辣豪放,风格独特。这种融中阿文化为一体的设计构思,即使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仍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二十年来,笔者在收藏中国历代钱币的同时,对自己宗教所发行的钱币更是情有所钟,尽力的收集到一些品种,并查阅了有关的资料,对本宗教发行的钱币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不揣浅陋,按不同时代将中国伊斯兰教的钱币概述一下,请专家赐教。

    一、中国伊斯兰教最早的钱币——喀喇汗朝全阿文打制钱

    喀喇汗朝是9世纪中叶,即五代末、宋初之际,由属突厥语系的回鹘撒吐克喀喇汗,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至中亚一带建立的政权,立国两个半世纪。“喀喇汗朝”是西方学者的称谓,我们多称之“黑汗朝”。“喀喇”是突厥语的音译,原意为“黑色”,引申为“强大”、“伟大”等,我们也采用半音译称之为黑汗王朝。当时,与喀喇汗朝领地相邻的西面和北面为信仰伊斯兰教的萨曼王朝;东南和西南分别为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王国和于田李氏王朝。喀喇汗朝早期,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民族,主要有回鹘、葛逻禄、样磨、乌古思、处月、处密等。

    喀喇汗朝创始人是毗伽阙卡迪尔汗。他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将汗国分为东西两部分,长子巴泽尔以巴拉沙衮(今吉尔吉斯坦的托克玛克)为都城,统治东部地区,号称阿尔斯兰汗(意为狮子王);次子奥古尔恰克以怛逻斯(今吉尔吉斯塔拉斯)为都城,统治西部地区,号称博格拉汗(意为公驼王)。公元893年,怛逻斯被萨曼王朝侵占,奥古尔恰克将都城迁至喀什噶尔。在此期间,巴泽尔的次子萨图克在阿图什同信奉伊斯兰教的萨曼王朝王室成员过往甚密,并皈依了伊斯兰教,秘密发展教徒。不久,萨图克借助伊斯兰教势力杀了他的叔父奥古尔恰克,夺取了喀喇汗朝西部的统治权,接着又从萨曼王朝手中夺回怛逻斯。后又攻下东部都城巴拉沙衮,从其兄伊斯迈尔手中夺得喀喇汗王朝东部统治权,完成了统一喀喇汗王朝的大业,结束了东、西并立的分裂局面,自称大汗,定都喀什噶尔。萨图克执政以后,用政治手段强制推行伊斯兰教。他死后,其子木萨继承大可汗之位,继续推行伊斯兰教,并于公元960年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曾盛极一时的佛教被视为“异教”,在喀喇汗朝的统治区域内逐渐地消亡了。

    喀喇汗钱是伊斯兰教传入以后铸造的,钱文内容具有浓郁的伊斯兰气息,钱币有银、铜两种,园形无孔,铭文为科斐体(库法)阿拉伯文,并沿袭中亚、西亚制钱传统,也是采用打压法造钱。钱币正面铭文汉译为:“除了安拉,别无它神,至高无上的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背面汉译为:“寻求安拉保护者穆罕默德阿尔斯兰汗”;还有的钱币正面铭文同上一样,背面铭文为:“祈求安拉宽恕的苏来曼卡德尔桃花石可汗”,背面铭文不同的品种不少,其中有的首领在铭文后自称为“桃花石汗(意为中国汗),它们认为喀喇汗朝像中原的宋朝和辽国一样,是中国的一个王朝。

喀喇汗朝(黑汗)钱币是丝绸之路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早的全民族文字的打铸钱,也是我国最早在钱文中有伊斯兰教信条的钱,同时也是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的历史物证。□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