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失温零距离接触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特色旅游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与失温零距离接触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4-2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失温(Hypothermia)在医学上是指人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身体丧失过多热量后体温逐渐降低,生理机能随之减弱,在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死亡的症状。

  造成失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高海拔地区,雪线高度以上空气含氧量低,登山者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假如长期暴露于低温环境、大风、缺氧,加之缺乏适当的保暖措施,也极易发生失温。当体温降到摄氏35度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失温的直接后果是内分泌紊乱、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即使经过抢救挽回生命,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体温过低的危险是易于理解的。死于体温过低即通常意义上的冻死。有经验的人知道,我们平日所说的“打寒战”(发抖)是轻微的失温,如果失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身体会停止发抖。注意,在20℃就可以考虑成上面说的“冷”了。20℃下要是不控制失热就终归会很受罪,但失温过程一般能让你等到天亮或找到救援。到了10℃十度,不控制的失热(比如没雨衣也没地方躲,被冷雨浇了一夜)会让人失去大部分活动和判断能力,进入早期失温状态,这时要开始有意识地怀疑自己的判断力,技术性的活动要避免(有些貌似技术性的事故可能基本原因是衣服没带够)。到了零上几度,不控制的失热就快有生命危险了,人会很快失去自救能力。所以就是在零上温度也会“冻死人”,决定因素是失温人失热多快和失热过程多长。

  穿着湿衣物、暴露在寒风中,会使得体温过度降低的风险大大提高。注意,失温是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而不是极度严寒引起的。流动的空气不断把热量由体表移走,这种“风冷效应”使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更低。

  体温过低并不仅发生于登山运动,也可能发生于任何户外冰雪运动。同时体温过低也是落水者的第一大杀手。在登山过程中,预防体温过低除了选择适当的御寒衣物外,自我保护及抢救、保护失去活动能力的登山者是最重要的防御措施。

  表一:不同体温下不同症状的描述

  体温(℃)症状

  36.9-35 肌肉强烈颤抖,手不听使唤,复杂的活动有困难;劳累感;协调性不良。

  35-33 肌肉剧烈颤抖,步履踉跄,言语困难;思维迟钝开始忘事;有冷透和深入的麻木感。

  33-31 肌肉颤抖减弱开始发僵,患者无法站立;思维不清出现幻觉;对周围环境没有知觉。

  31-29.5 肌肉僵硬无颤抖,失去理性;开始昏迷,呼吸脉搏缓慢,瞳孔开始散大;皮肤开始显蓝色,嗜睡状。

  29.5-26 对言语无反应,脉搏无常;神志半清,无应激反应;开始心房搏动紊乱。

  26 呼吸脉搏停止;心室博动紊乱,可能脑肺出血;死亡状。

  资料来自www.dynanet.com/~chadw/belay/scouts/winter/physmhyp.htmlby Smokeyurtevant

  失温与服装的选择

  失温是户外安全知识里最基本的知识之一。它的隐患在于人们平时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认为丧失热量很常见,因此很轻视它,对失温一般并不清楚。

  一个常见的无知的看法是“XX温度并不太冷,不应该有危险”。可以这么说,条件合适的话30℃以下的温度都能导致失温。那为什么从来没听说有人在二十几度下被“冻死”的呢?那是因为失温的进程快慢决定于皮肤与环境温差和身体向环境散热速度两个要素。服装在这时候就显得很重要,选择合适的服装是避免失温最有效的方法。

  皮肤暴露在空气里表面会产生一层很薄的温暖空气层。人在风里觉得冷,就是这层空气被冷空气快速替换(汗水蒸发加快也是原因之一);由于空气散热不太快,所以普通情况下吹风不会导致很快失温。

  如果人泡在流动的水里,要是水的温度不太低,那身体热量消耗不太快;如果在水里泡得久了,失温会一直发展下去。要是水温低,那失温会很快来临,人的体力和反应会大打折扣。比如2001年董务新就是在接近零度的河水中很快失温造成的事故,很多溺水的人灾难性的原因是失温,然后才是溺水。

  流动空气比静止空气传热快,但冬天满街都是(尤其是南方长大的)领袖口不严、漏风,穿得挺多但还是冷得发抖的人。在野外,一件简单封口的尼龙衫在有风时的保暖能力会让你惊讶。其实面料本身不太隔热,但它会让你身体附近的热空气层不遭破坏。这是它的效果所在。要注意,热量还是会从很薄的面料散失,所以这种衣服不能在低温下代替厚的隔热层。

  干空气的导热性能低,但如果你身上是湿的,水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所以冷的时候要避免穿湿衣服。现在大家常说的排汗内衣原理就是把身体表面的水份(用其他物理过程)快速除去。没有干衣服,防止失温的一个办法是脱下内衣,赤身等着衣服晾干。

  一旦同时有“冷”、“风”、“湿”这三个因素存在,你就要认真考虑体温过低的可能性。

  冷当然是体温过低的首要条件,只要气温低到二十度以下失温就可能发生。人的身体在感到冷时会主动调节产生更多的热量,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体温稳定,但是(尤其在野外)如果制冷因素强于身体调节能力,失温就很容易发生了。

  风是一个很强的制冷因素。一般的羊毛、棉织品、抓毛绒以及领袖底边不能扎紧的衣物的防风性能都不好。在有风、气温低时,这些衣物的综合保暖性能是很有限的,所以去野外带件能防风的衣服是很重要的。防风衣服未必要GORE-TEX这样的顶尖材料做成,有收口的轻便尼龙夹克衫甚至雨衣都会很管用。

  湿是另一个制冷因素。由于空气隔热性能好,人体就是暴露在低温空气下也能维持一段正常体温(37℃)。如果穿着湿内衣(因为出汗,雨雪或者掉到河里了),湿衣服贴在身上会通过传导和蒸发使加速热量丧失。水的导热性能比空气大八十多倍,寒冷时身上穿件湿衣服比不穿衣服还冷(如果风不能直接吹到皮肤上的话)。排汗内衣都是用合成材料制成,可以很快把皮肤表面的水排到外边。

  冷、风、湿三者关系是这样的:只有寒冷和风时,普通的挡风隔热的衣服就能解决; 只有湿衣服和寒冷时,找没风的地方脱下衣服就会大大减缓失温速度;只有风和湿衣服但温度不冷(指气温接近体温)时不会有问题。一个简短有效的防止失温的说法是:冷、风、湿只允许接受两者。

  2001年5月华峥嵘在太白山就是丢掉了他的装备而丧命的。当时温度可能在没风情况下并不低得吓人,但结合大风和潮湿在没有额外挡风隔热衣服(或睡袋)情况下,几小时内让他达到晚期失温一点也不惊奇。晚期失温的人,心脏弱得就是很轻微的移动也会导致心力衰竭。

  最常见的三类做内衣和隔热层的材料是棉、羊毛和某些化纤织物。棉的性能不宜做内衣;羊毛是很好的天然保暖材料,即使在湿的情况下也很暖和,在聚酯化纤出台之前曾是户外保暖的最佳材料;现在化纤品越来越便宜,又有不招虫、轻便、速干、不刺痒等优势,所以化纤已大部分取代了羊毛在户外服装中的地位。

  失温的预防措施

  1、避免淋湿全身

  2、避免暴露在寒风中

  3、避免或杜绝产生脱水现象。

  4、适当的保暖防水措施,户外运动要注意保持体温,保证内衣干燥是很重要的。

  失温的急救原则

  失温的治疗要从避免散发更多的热量开始,让患者不再暴露在寒冷中。首先应脱去湿衣物,换上干衣服,以温暖的衣物、睡袋等裹住患者全身;

  如果只能现场救治的话,将热水带包在厚手套或袜子里,放在患者的腋窝或腘窝处,因为这里的大血管最接近身体的表层;

  如果患者仍有吞咽能力,给其服用热而甜的流食。如果患者呈半昏迷状态,不必喂他喝水。失温的治疗应持续,直到患者恢复排尿为止。某些时候,需要借助于他人的身体直接接触,才能让患者暖和过来。

  对于严重的失温,若已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势躺着;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展开心肺复苏术,并尽快需要将患者尽快转送到医院治疗。失温的患者必须小心搬移,以免无意间让大量的冷血液从表皮回流到心脏,这可能会导致心律失调。

  对失温患者突然加温会导致患者休克。严重失温的患者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恢复正常体温,这一段时间里必须时时观察。切记不可给患者喝酒,亦不可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也不可鼓励患者作运动。

  在极高山区条件充分的可以考虑吸氧。在行军途中被困于风雪的,应在最短时间内设置营地,或挖雪坑、雪洞躲避风雪。有一个流传下来的传说是两个人裸体贴身睡一个睡袋,最好是鼻子对鼻子,这样不容易冻死。

  户外提示:

  人体正常体温35.8-37.8℃,一般在下午15-17时最低。

  高海拔地区气温低于平地,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气温垂直递减率=6℃/Km)。

  体温在环境影响下通过蒸发(Evaporation)、辐射(Radiation)、对流(Convection)、传导(Conduction)而降低。

  除非温度每天都接近30℃,永远记得在身边多带件衣服,大塑料袋也能短暂地防风防雨;

  “-30℃的寒风”和“-10℃的绵绵细雨加强风”相比,后者更容易引起失温。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