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高山病知识和预防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特色旅游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了解高山病知识和预防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4-2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高山环境对高山病的影响

    去登山之前,要了解高山病的症状及救治方法,这对登山非常重要。

    高山病可分为二种:一、高山特有疾病,指在别的地方不会发生的,只有在高山上才能发生的病;如:高山反应、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等。二、高山易发生的疾病,如雪盲、冻伤,胃出血,这些病其它地方也有,但在高山上更易发生。这里我们主要讲述高山特有疾病,下文提及的“高山病”就是指“高山特有疾病”。

    高山病的发生与高山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直接关系。高山环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地理方面的特点,地质、地貌;第二个是气候上的特点。大气里含氧量的多少和高山病的关系很大。 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中含氧量、大气压等都会减少,具体见表一:

表一: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状况 

高度

大气压

氧 分 压

空气密度

含 氧 量

沸点

毫米汞柱

毫米汞柱

相当海平面 %

立方米

立方米

%

8844

236

49

31

     

75

8000

270

56

32

     

76

7000

310

65

41

575

133

47

78

6000

355

74

47

644

149

52

81

5000

405

85

53

719

166

59

84

4000

460

98

62

802

186

65

87

3680

489

103

65

810

   

88

3000

530

116

73

892

206

73

90

2000

600

125

79

990

229

81

93

1000

680

140

88

1096

254

89

97

0

760

159

100

1180

284

100

100


 
 
    先介绍几个有标志性的数据,一个是 3680 米(拉萨),含氧量比海平面降低了约 1/3 ,这个高度是生理障碍发生的限度。一个是 5308 米,含氧量已经降到海平面的 1/2 ,这可以看作是人类长久居住生存的限度,在 5300 米以上的高度没有常住居民。在这个高度以上,只有一些采矿的工人和登山运动员活动,连游牧民族也没有常住居住点。人类最高的居住点大约 5330 多米,在南美的一个矿区。矿区工人工作在 5700 多米,但是他们无法在 5700 米长期居住,每天往返于 5330 米到 5700 米之间。

表二:不同海拔高度的体内氧分压 
 

高度( m )

动脉血氧饱和度(%)

肺泡气氧分压( mmhg )

动脉血氧分压( mmhg )

8000

50

30

29

7000

60

35

32

6000

66

40

33

5000

75

45

40

4000

85

50

45

3000

90

62

62

2000

92

72

75

1000

94

90

91

0

95

105

103


 
 
  大气中氧分压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变化。人体从空气中吸入新鲜空气,通过气管到肺泡,进入动脉,然后进入红血球,表现为动脉血氧饱和度。

    有几个高度对我们有重要影响。在 4000 米时,人的呼吸气量大幅度增加,增加 20%-100% ,氧气已经明显不够用,必须使劲呼吸。在 6000 米时,肺泡内气氧分压已经降到 40 毫米汞柱,动脉内血氧分压为 33 毫米汞柱,压力差为 7 毫米汞柱。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 6000 米是一个坎,在这个高度氧气从肺泡弥散进入动脉有一定困难。

    在平原地区,氧分压差一般是 10 个毫米汞柱。然而世居高原的人( 4000-5000 米范围),肺泡内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相差仅 1 个毫米汞柱,这可能是当地人对高山适应,压差需要很小。从理论角度上讲, 7000 米是人的生理极限。在这个地方,人体肺泡里氧分压和动脉氧分压基本上差不多,从理论上讲,氧气难以从肺泡进入血液输送给人体。

  北京地区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为 95% 以上; 4000 米, 85% ; 6000 米, 66% , 8000 米, 50% 。

  从我们以前观察情况看,在 5200 米的珠峰大本营,运动员的血氧饱和度在 85% 左右,与实验室测定的数据相差不大。

   人对缺氧的适应,主要取决于先天素质。在 5500 米以下,血氧饱和度两极分化, 70% 的人降低的程度差不多,适应能力差异不大,明显好的和差的人不多。到 6000 米,很好的占 40% ,到 7000 米,耐低氧能力突出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大概 4% 左右。耐低氧能力明显差的约为 6% ,其余大部分都差不多。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登山,要知道自己的极限,不能不考虑自己的情况硬上。

  大脑在完全缺氧 3-5 分钟,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到 8 分钟时,大脑细胞大量坏死。小脑的存活时间长一些,造成不可逆损害的时间为 5-6 分钟,延髓的存活时间还能延长十几分钟。

    雪崩时,人周围有少量空气残留,虽然严重缺氧,但并没有完全断氧,这种情况持续 30 分钟,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这些数据是在人工实验室的减压舱里测出来的。但由于不同人体适应能力存在差异,还由于减压舱里实验测量和登山不一样,登山是一个很慢的逐步适应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尊重科学,但也要看实际。 1960 年 5 月 25 日王富洲他们三人登珠峰,从 8830 到 8848 高差 18 米,路程约 50 米,用 4 个多小时才爬上去,再从顶峰回来,从 8848 到 8800 米,上下共用了 6 个多小时,一点氧气没用,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曾经有一个登山者在减压舱里做实验,上到 9120 米,停留 30 分钟,肺泡里氧分压降到 31 毫米汞柱。比珠峰还高一点,他很清醒,又上到 1 万米,肺泡里氧分压降到 24 个毫米汞柱,他还是清醒的,只是活动缓慢一点。

  适应性差的人在昆明 1800 多米就有高山反应,大部分人在 3000 米开始有高山反应。

    高山死亡带最早被认为是 7000 米以上,后来认为是 8000 米。在高山死亡带上,从理论上讲人类无法生存,但不一定马上会死,呆长了才会死。如果有人在珠峰顶,无氧呆上一周,肯定下不来。英国生理学家和登山家 Poul 根据自己体会定出 5800 米以上是人类能够完全适应的高度极限。 Poul 把登山营地设在 5720 米,他感觉在这里能做到完全适应。从生理测试的各个综合因素的数据来看, 5500 米是个界限。由于他本人既是生理学的专家,又是登山的专家,国际上多数专家认可 5800 米是人生理功能可以完全代偿的限度,这是结合生理测定和实践经验估算出来的。

    3000-5800 米以上称高山地带, 5800 米以上为特高海拔。 5800 米以上是人类长期生存极限。 6000 米是高等植物生长极限, 7000 米是陆地动物的生长极限, 7000 米以上无陆地生物。

  另外,高山病的发生还受紫外线辐射、低温、风速、湿度等因素影响,这里不展开说明。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