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内容:3月27日,随着首任部长周生贤拉下蒙在牌子上的红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正式挂牌。1998年组建的国家环保总局,在历经十年后,升格为国务院的组成部委。
从大罗山出发的周老师
周生贤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部的韦州古镇旧庄村。周家一共七个孩子,两男五女,周生贤是长子,排行老三。周家原住在百余公里外的金积镇,因生活贫困解放前逃荒到韦州镇。甚至到周生贤出生的时候,还没有自己家的房子。
周的小学同学彭海强说:“小时候周生贤学习非常好,经常考第一,而且作文写得好。”
韦州镇回民占90%以上,所以那儿的小学都是阿拉伯语学校。小学六年周生贤学的都是阿拉伯语,到现在周仍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出访摩洛哥时,周纯熟的阿拉伯语,让摩方和随行人员都很惊讶)。
1965年9月周生贤考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师范学校。1968年,师范毕业的周生贤回乡务农,一年后做了韦州中学的老师。
78岁的老人杨兆岐,时任公社书记,当时杨看到一份韦州中学的工作总结报告,发现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调查发现作者是周生贤,于是公社决定把这个人“挖”过来。“工作了几个月,我们发现,周生贤不仅文章写得好,工作能力还特别强,工作方法有一套,能解决基层问题。于是没半年又提了公社副主任。”
两年后,周从副主任的位置调任下马关公社党委书记。上任后,周就承担了国家林业部的“防风固沙样板林” 项目。
凭借自己的钻研以及同仁们的共同实践,样板林取得了成功,成了西北地区的样板。周还被林业部安排在人民大会堂介绍了经验。
1999年,原本传闻要到西藏任职的周生贤被一纸调令,调到了北京。此前,组织部门已找过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的周生贤,周随后也做好了赴西藏的准备。时隔不久,西吉县忽然发生大规模械斗事件,做过西吉县委书记的周被派往一线去解决问题。在上级的指导下,凭借多年的群众基础和威信,以及对复杂问题的把握,周生贤很快制止了械斗,平息了事态,随后被调到北京。
宁夏一位官员回忆说:“周生贤走的时候,场面很感人。好几千老百姓开着手扶拖拉机啊,农用三轮车啊,早早就赶到机场去等着送周主席去了。”群众到了,说明了情况,挤进了机场,最后把飞机围得水泄不通。
推动林业“拐点”的实现
1999年2月,周生贤调任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周到了林业局后,遇到部门定位的转变——砍树历史被终结,资源保护、生态建设成为首要任务。2000年11月,周生贤出任国家林业局局长。一个月后,他就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递交调研报告,提出将原有的十几个林业重点工程整合为六项工程,并逐步形成以这六项工程为中心的中国林业生产力布局。这六项工程就是后来中央文件所写的“新世纪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以六大工程实施为主要标志,周生贤宣布,我国林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到以生态建设为主。
2006年6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56年来全国土地沙化首次实现了逆转——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胡锦涛总书记特别肯定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
松花江不会忘记
2005年11月30日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的周生贤接到通知,到中组部候命。2005年12月1日,中央刚刚宣布任命,周生贤便出席国务院防治松花江污染会议,然后到林业局交接工作。上任第四天,他已经赶赴冰天雪地的东北松花江畔佳木斯市。
到了佳木斯,他坚持要到监测点去实地察看。佳木斯分布着三个监测断面,相距60公里。陪同他的当地领导说:“看一个就行了吧?”周说:“不行,三个都要看。”到了江堤上,环保部门的人说:“冰薄,路滑,站在这里能看见。”他说:“站在这里看不清啊!”趟着积雪,沿着浮桥,他到江中心察看每一个取样点,与那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握手,询问每一个细节:多长时间取一次样,什么时候会加大取样频率,穿的衣服能不能抗风寒。
佳木斯市环保局局长回忆道,周在佳木斯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工作到后半夜两点钟,每天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到后期显得很疲倦。面对紧张的工作局面,他着急上火,嘴上起了大泡,当周离开佳木斯的时候还没有痊愈。
履新环保总局下猛药
此前海外媒体曾把中国的环保局,列为世界上最尴尬的四个部门之一,暗讽部门对自身职能履行上的尴尬。周生贤对此也深有了解,他曾毫不隐讳地指出,环保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上任伊始,周生贤即施以猛药,推行了一系列果断措施。2005年12月8日,在检查佳木斯一些企业排污情况时,周生贤对随行的环境监察人员说:“我们环保的权威从何而来?就是通过严格执法,来树立环保部门的权威。”当日他签署就任后的第一个紧急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随后,环保总局连续否决七个大项目;其后,又叫停11家对饮用水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查处了10家大型违法项目……
2006年5月,周生贤严厉批评了当前存在的破坏环境的开发行为。他明确表示,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环保目标,必须坚决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而关键就在于把好“环评”这个重要关口。
周生贤还在环保系统内部推行环保官员问责制。并公布各省需要完成的环保指标,地方环保官员乃至政府官员完不成就不能提拔,显示新一轮的环保问责风暴正在展开。
家庭非常和谐
记者来到周出生的地方,一个用泥坯围起来的院子里面盖了几间房子。周的弟弟周生辉还住在这里,他现在镇上做纪委书记,但自己还在种地,跟当地的农民没什么区别。
据记者了解,周的弟弟当年军队转业回来成了民办教师,转正时需要考试,结果只差1.5分。而当时周生贤就做同心县的县委书记,弟弟找到他,他却死活不肯帮忙。弟弟只能自己努力,第二年考的成绩很好。
周生辉还记得, 1969年前后,刚毕业回来的周生贤经人介绍娶了邻村的姑娘,下雨的天气,用驴车把新娘子拉回来了,简短的仪式,就算婚礼了。谈起自己的家庭,周说:“家里这方面情况还是算不错的。”“孩子也都比较争气,家里除了老伴全家都是研究生,一半是博士,我的三个孩子都结婚了,还有一个小孙子。”
“我跟我们老伴也有分工,家里的事我不管,单位的事她不管。我现在拿多少钱我都不知道。我们家里的这些开支,一切都由老伴说了算。我们定这个规矩的时候家里的大事她问我,但是我们结婚几十年从来没有过什么大事,也没有问过我,都是她在那儿开支。”
“(因为子女)品行都比较棒,自己都有自己的事业,家庭现在非常和谐,所以这样反过来就增添我的信心。”周生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