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体有时会被各种病痛所困扰。与之相同,人的精神往往也会被各种烦恼和痛苦所困扰。尽管人的精神与身体之间有着区别和不同。例如,人的身体有体积和重量,而人的精神却没有。如果人多少吃一点饭食,人身体的重量就会相对的增加。但是,如果人把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全部掌握了,人的身体也不会增加一丝毫。人的身体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人的精神的容量却是无限的。每当人多吃一口食物,人的胃口就会随之增满,等到人完全吃饱时,就再也无能多吃一口食物了,到那些食物完全消化之前,人是无法吃新的食物的。但是,与之相反,人的精神食粮是无法添满和吃饱的,人的知识学得越多,就更加如饥似渴的要继续学习。同时,会迫切地向真主祈求说:“主啊!求你增加我的知识吧!”另外,人在学得了新的知识之后决不会将过去所学的知识忘掉,也不会把自己的精神的容量腾空,以便再装新的知识。伊玛目阿里说道:“任何容器的容积在装上东西之后都会变小,但是,知识的容积则例外,知识在头脑中装得越多,其容积就越大。”人的身体会逐渐变老变软弱,但是,人的精神则决不会变老和软弱。人的身体会死亡、会腐朽和化为灰土。但是,人的精神和灵魂绝不会死亡和消失。人的灵魂在身体死亡之后,会离开人的身体而奔向另一个世界。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说道:“你们是为了永存而被创造,并不是为了消失和灭亡而被创造。”
在人的身体和精神具有这一系列区别的同时,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似之处。人的身体为了享受和快乐而需要吃一些美味可口的东西和喝一些香甜的饮料。人的精神也同样需要饮食。精神的饮食就是知识、智慧和信仰。正如人的身体得不到足够的饮食就会消瘦和无力一样,人的精神同样也在得不到足够的饮食之时会疲乏和软弱。但是,导致人的精神疲乏和颓废的原因与导致身体疲乏和无力的原因则截然不同。伊玛目阿里曾说过:“人的精神犹如人的身体一样是会感到疲乏和无力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会促使你去致力于寻求哲理和人的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思想。同样,人的精神犹如人的身体一样是会患病的,患病后它需要医治。人的身体之所以患病是由于人体内分泌失调所致。也就是说,真主为人制定的固定的规律被打破。”同样,精神状况和精神素质也是如此,人的精神需要爱、关心,需要道德准则,需要一个可以依靠和对其抱有希望的坚固靠山。所有这些均是人的精神素质所需要的必须品。如果人的精神素质失调,那么再也不会有任何东西可以使人安宁和愉快。
有一些人自我感觉不太舒服,仅从这一点上就已经明白他自己是不乐观的。他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他自己知道,他是没有安宁的,因此感到非常地疲乏和软弱。
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疲乏和软弱,他看到自己生活中什么也不差,什么都有,然而却对生活不感兴趣。这样的人应该知道自己是需要一种精神食粮的。最终他得承认这一点,并接受这一事实,即“信仰不但是人天性的一种需求,而且对于人来讲这一需要比其他任何需求都要强烈。每当我们抵达信仰与精神意义的源泉时,我们就会看到真主的光亮,也就会在自己的精神与生命中认识到真主。那时,我们就会感到幸福、愉快。《古兰经》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纪念真主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安宁。”伊玛目阿里教导我们,真主会使对他的纪念成为人内心发亮的根本。通过这一途径人的耳、眼、心都会顺服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