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在时光章中以发誓的形式而强调指出:除了具有四种特性的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都是亏本和不幸的。这四种特性分别是:信仰、行善、为真理而相互勉励、为忍耐和坚韧而相互鼓励和嘱托。这就是人类幸福大厦的四个支柱。其第一根支柱就是信仰,这一最基本的要素是人生活的支柱。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人离开信仰就感到无法生活,无法过上安逸的日子。人要想使自己的活动与努力的范围超出吃、喝、玩乐享受的圈子,就必须有一个动力和目标。没有动力和目标,人的任何活动和努力都不会井然有序,也不可能充满活力和兴趣。如果用一匹马或一只羊来举例说明,我们就会明确地感到,马和羊是不具有我们所说的信仰的。因为它们活动和努力的范围是极为有限的。它们所做的不外乎吃草、喝水、交配、照顾自己的儿女,是它们的本性促使它们这样去作的。它们渴了就毫不犹豫地去喝水,饿了就毫不迟疑地去吃草。
如果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只局限于人的本能和天性,那么,人也会凭本能而完成自己的工作。但是,人类的活动范围要比动物的更广阔。因为人类与动物之间所具有的另一种区别就是,人的生活是集体性的。正是社会生活使得人从其他存在物中获取无数的益处。因此,面对他从中获取无数利益的社会,人承担着各种义务和职责。鉴于人必须履行社会义务和职责,因此,人的本能和天性就无法再向人发号施令,在满足天性时所感到的快乐、享受和愉快在此是没有的。在此,人只感觉到自己肩负着沉重的负担。比这更甚的是,他会感到在尽自己的义务时,有许多事物是违背个人天性和意愿的。履行职责需要他具有正直、忠实、奉献、公正、敬畏、纯洁、廉洁的精神和情操。而他个人的天性则完全与此相反。因为他的天性要求他去享乐,为获得个人的利益而说谎、偷盗和背叛。天性唆使他不顾奉献、公正、敬畏、廉洁和尊严,而达到自己的私欲。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发现,面对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得做出决策,要想获得巨大和最终的成功就得舍弃自己的私欲和暂时的享受。在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人的精神不能因为自己拥有这些美德而感到满意和喜悦的话,人是无能经受得住种种考验和诱惑的。而人的精神之所以能对美德感到满意,是因为精神具有动力。这一动力就是信仰,而信仰则是《古兰经》中所称颂的人类幸福的四个支柱之一。
使人类幸福的第二个支柱就是有许多人具有信仰,但是,却不作好事。这一问题乍看起来是令人费解的:一个有信仰的人怎么能不作好事呢?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有一些人的信仰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对真主、使者、天经、后世等具有着坚定的信仰。但是,由于许多错误的思想使得他认为:人仅仅有坚定的信仰就足够了,人的工作是无足轻重的。也许有些人是依靠自己的信仰而工作的,但是,他却分不清好坏。也就是说,他因自己的信仰而完成了一系列工作,而这些工作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
使人幸福的第三个支柱就是,在坚定信仰、追随真理和行善方面相互勉励。人不光要有信仰、做好事,而且还要在言行中相互勉励、相互警告。应该使自己的社会成为一个人们争相作好事,人人向善的社会,千万不要使自己的社会变成一个以做恶、挥霍浪费、淫荡为荣的社会。
使人类生活幸福的第四个要素是在忍耐坚韧方面相互劝告和勉励。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并不是始终都那么一帆风顺和平静的。人生的历程中充满了无数的坎坷和灾难。人无论是愿意与否,都得经过这些艰难的历程。因此人们之间应该经常相互勉励和劝告对方,应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险的精神。《古兰经》在精灵章第十七节经文讲道:“人们如果坚韧,我会从自己仁慈的海洋中给他们提供充足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