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卿,名维麟,字玉卿,因蒙受刺激,精神有失常现象,故群众称为“疯汉马玉卿”。回族,祖籍山东济南府人,清世因避战乱徙居兰州,继落籍临夏八坊。诞生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农历正月初一,辞世于公元1953年农历9月26日,享年69岁,清末庠生。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任国会议员,时甘肃督军张广健与西军总统马安良不合,互争雄长,他不详其情,往来奔走张、马之间,谋求仕途,终因怀才不遇,绝望无助,遂从兰州中山铁桥跳进黄河,漂至河北延长堡附近黄河彼岸的雁滩时被人营救生还。自是精神受到严重创伤,疯疯癫癫,穷愁潦倒,但受到了社会人士的同情和帮助。1949年8月,他喜迎临夏和平解放,后被政府安排为甘肃省文史馆馆员,月发生活费,精神上无比欣慰,但任职仅一年时间而病故。他善诗工书,曾倡办古文学习班,遇有不平,辄题诗讽之。
王卿元配夫人为兰州望族宪有林,续弦王氏,临夏八坊人。生有三子,名超祥、超云、超龙;三女为超宁、超英、超惠。孙辈有念庚、念祖、念生等。
其父马恩,为人品学兼优,厚道朴实,曾当过塾师、代书等,以维生计,终老天年。
玉卿先生轶诗较多,多书写在达官显要,豪门府第,富商巨户和街头巷尾门墙上,有心人目睹后颇感趣味而背诵下来,流传至今,现将收集到的轶诗,选录45余首,供研究、欣赏、参考。
(本刊《民族苑》曾于2003年4月,刊登10余首,今一并刊出,但取消了注释,以保持其完整性。编者注)
有感马占鳌父子
闻道当年子爵公,叱咤风云一时雄。
保国亦起劲三旅①,赴难曾许救驾功②。
父老犹谈西天柱③,梨庶尚称北海云④。
百年世事浑如梦,一时雄业变古今。
佳城才子松柏林,观望先墓一场空。
早知身后事如此,休必营业遗子孙?
[说明]
诗题据意由编者所拟。民国二十年,诗人前往临夏县大河家(今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参拜清末西北回民反清运动首领之一马占鳌及其长子,民初精锐西军总统,甘肃提督马安良的墓地拱北时,感怀两世雄业弹指间化为云烟,遂在门首赋诗,以志悼念。
(注释)
①劲三旅:指马安良统率的精锐西军辖左中右三军人马,光绪末年“八国联军”侵犯北平等地守卫京畿。
②救驾功:光绪末年,“八国联军”侵犯廊坊、北京的危难之际,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马安良与马海晏、马福祥等部回军护驾西逃,经山西界黄河风陵渡,安抵西安。太后和皇帝感其智勇双全,救驾有功,许赠官爵殊荣。
③西天柱: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感念马安良等救驾有功,以为西陲倚重之力,称颂为西天砥石柱子。
(4)北海云:喻指其为汉代苏武,忠于朝廷。
劝戒歌
有眼莫观大烟灯,有耳莫听竹战声。
大烟灯上烈火红,竹战声中家产倾。
男过瘾,女过瘾,烟瘾过足竹战兴。
红中白板争相对,东西南北都是风。
如夫人
门庭寂寞静无人,说是西方去朝真。
朱家桥头小小院,内有新弦如夫人。
勿贪尘世
(一)
杨柳树,锁封候①,不知愁,上翠楼②;
贪恋尘世八尺地③,一生两腿为谁忙④。
(二)
红花柳叶春又新,今年不见去年人;
楼台亭榭今犹在,宾客不来鸟飞鸣。
[说明]
原诗无题,据意代拟。有一天诗人路过被刺身亡的“池斯拉雾”即临夏伪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马为良修建在临夏市韩家寺的豪华公馆门前时,不见昔日岗哨林立、达官显贵、豪绅宾客以及含冤百姓求见者络绎不绝的场面,呈现一片阴森、凄苦和萧条的残景,感慨万分,便赋诗一首。
[注释]
(1)锁封侯:即坐镇一方的军政高级官员马为良。
(2)不知愁句:指马为良身居高官要职,娶妻纳妾,丫环美女侍侯左右,荣华富贵,享乐无穷。
(3)八尺地句:眷恋官位,贪图享受,不愿离去。
(4)一身两腿句:马为良在其主子的驱使下,曾两次往东乡地区屠杀自己同胞,酿成震惊西北的“汪百户事件”,被愤怒的群众刺伤,致其家道败落,楼阁大厦竟为鸟雀筑巢,蛛网纵横,诗人感叹之余,劝戒后来人勿贪尘世,视权势宝贵如粪土,多行善举。
不见三少君① 四首
(一)
当初原是他一人,变牛变马为子孙;
今日报到归西去,何人为你把冤伸。
(二)
四十年前此中居,松柏青青与天齐,
花亭楼阁今何在②,是是非非赴太空。
(三)
禧幛禧对满街红③,城内音乐城外行;
今日妻小欢乐甚,不见当年三少君;
(四)
腊月十三雪纷纷,杀气腾腾鬼哭声,
妻子儿女聚欢宴,不见当年三少君。
[注释]
①“三少君”:名马廷勷,字少翰,今积石山县大河家人,回族。为清末民初甘肃提督、西军总统马安良之第三子,故称其为“三少君”。
②花亭楼阁句:指“三少君”马廷勷和其父马安良在临夏八坊修建的上将提帅府大公馆,1928年“河湟事变”中毁于战火。
③禧幛禧对句:指“三少君”之长子马祖武,字燕翼,(解放后曾任西宁市人大副主任),次子马宗武兄弟相继结婚,临夏城内外回汉各族群众庆贺的盛况,全家喜气洋洋,却不见的踪影。
何不战太阳
大炮步枪盒子枪,马刀刺刀闪寒光;
既有如此好武力,何不上天战太阳?
欺文不值钱
一幅对联一块钱,如此斯文太可怜。
怪道世人不念书,原来斯文不值钱。
招魂
长夜不闻报晓钟,自起焚香自招魂;
上下四方都呼遍,地暗沉沉叫不应。
天道
轻云薄雾遮太阳,风送麦花扑鼻香;
午炎晚凉幻变甚,天道也如人事忙。
迎接马军长
纷纷乱乱接军长,军长还在青云上;
悬灯挂彩国旗飘,饿在洞中烧奇香。
[说明]
1937年夏,驻防武威的国民党骑兵第五军军长兼甘新公路督办马步青,字子云,回族,临夏县人,系原青海省主席马麒之长子,因回籍探亲,伪临夏专署、县府动员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和各族群众团体,从城内、八坊以及郊外至东北郊之北塬大坡头沿途悬灯挂彩,张贴标语,热烈欢迎,如此徒劳三天,备受艰辛,终未迎见马军长。
难见马军长
我见军长未得见,须更青云天色变;
路上逢着周主任,说是明天到公馆。
[说明]
解放前,驻防武威的国民党骑五军军长马步青,曾是诗人的受业门生,马步青对其颇为尊重,在生活上常给予关照周济。
咏月明楼
月光照华筵,鹤发童颜康熙帝;
明镜灿楼阁,巧言令色小六三。
[说明]
月明楼是临夏八坊一家马姓富商于解放前开设在临夏市南关商业繁华中心石桥巷号称一流的所谓“京馆子”。有天,老板请诗人为其题书馆名,马即题名“月明楼”三字金匾,并赋诗一首,以壮声句,招徕顾客。诗人被老板款待酬谢。
[注释]
①月光照耀:老板像康熙帝般富有,财源茂盛。
②明镜高悬:楼堂内小伙热情待客,服务周到。
再咏月明楼
八坊有座月明楼,一股清水底下流①;
有钱时月明楼,无钱时要命楼②。
[说明]
有天,诗人走进石桥巷月明楼,老板转眼不认人,横眉冷对。他看透了奸商唯利是图的欺诈行为,愤怒至极,在其餐馆门首挥炭头斥责,扬长而去。
[注释]
①一股清水:指从华寺街流经王寺街、石桥巷至韩家寺的一条水渠,灌溉居民庭院和农家菜园。
②要命楼句:揭露奸商认钱不认人的欺诈、无耻的卑劣行为。
两块定钱
回绒羊布和毛兰,家中儿女少衣衫;
大人说是明天来,先拿两块作定钱。
牛如彪
从底下来的牛如彪①,三大麻钱②卖醪糟;
摇身一变坐了官,摇头摆尾不得了。
[说明]
牛如彪,系化名。原名马如彪,字宪臣,回族,祖籍陕西西乡县人,清末民初,迁徙河州八坊,为人忠厚诚朴,武术精湛,曾在临夏南关谢家巷口经营醪糟小吃维生。后与西军总统马安良不期而遇,得其赏识,聘为所部武术教练,后任其帮办,侍从左右。曾随军参加抵御侵犯北京的“八国联军”战斗,护驾“两官”西驻西安。晚年孤诣清修,终其一生。有子四人,长、次子随反抗国民军的马仲英部西进新疆。三子兹廓为临夏市政协委员。诗人与其交识有年,感叹人世的变迁。
[注释]
①“底下”句:临夏人的方言,对外地称“底下”,外地人则称“底下人”。认为外地地势较西北黄土高原为低,故称“底下”。
②麻钱:指明、清时期铜铸的一种流通钱币。
酒坊胆寒
黄叶风吹碧云天,口饮黄酒心胆寒;
自知囊中空虚事,时来朋友开酒钱。
一斗按七升
左军阿爷在病中①,手提糖包去探亲;
天下管家太黑心②,一斗粮食按七升。
[说明]
原诗无题,编者据意代拟。诗人与左军阿爷交识有年,情感笃甚,曾受其周济。当闻悉左军阿爷患病时前往探视,受左军善念施舍,但其“官家”不付足施舍粮食数量,却瞒上欺下,克扣粮食,以少报多,诗人痛恨天下“管家”人心狠手辣,剥削手段的惨酷,挥炭头在门首赋诗一首,以泄愤恨。
[注释]
①左军阿爷:左军姓马名占奎,字显垣(公元1858—1940年),祖籍山西省大荔县。清初行居临夏县漠泥沟,清光绪乙酉科举人。为清末西北回民反清运动首领之一——马占鳌之堂弟。
②阿爷是社会上各族群众对左军马占奎的尊称。
③左军阿爷闻悉门首书写诗文,揭露“管家”一斗粮食竟支付七升,显见数量严重不足,当即训斥“管家”,如数补足粮食送往诗人家,并表歉意。
蝴蝶楼
奠筑地基垒高墙,古城大路起沧桑;
万里长城今犹在,大梦沉沉秦始皇。
剃发辫
仪容真可贵,发辫价更高;
剃去当不难,需费四百银。
[说明]
1937年马步青由师长晋升骑五军军长兼甘新公路工程督办,驻防凉州时,派专人接迎老夫子马维麟至凉,拟任其军司令部秘书长职务,马厌弃世俗而拒任。当时,马步青见其蓄留长辫,不修边幅,有碍雅观,奉劝夫子尊爱自己仪容,剃修发辫。他即微笑作答,赋诗一首。
马步青尊崇老夫子马维麟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极同情其贫困处境,当即奉送银洋400块,作为剃辫整容的酬劳。在凉州婉留课授两月有余后,馈赠丰厚礼品、衣物和家庭生活费用,派专人护送回归临夏。
油饼味香两首
(一)
一阵香气冲云中,湘子垂涎问洞宾①;
快下尘凡去尝试,哪怕纸票费几文。
(二)
麻花油饼发大财,半夜三更买主来;
你赚银钱当员外,千万别娶尕奶奶②。
[说明]
临夏市有位商人在菜市街开设油饼、麻花食品铺,夫妇二人勤劳经营,味香、色鲜、清脆可口,招徕顾客,获利较丰。
[注释]
①湘子、洞宾:指道家“八大仙人”中之韩湘子、吕洞宾。
②尕奶奶:临夏方言,即小妾。
五块大洋
敌机飞窜枹罕天,男女老少奔西川;
路上遇见毛福亭,急忙送我五块钱。
召唤旦夕
山拉雾,林戴孝,你来河州不得吉;
尽快回到癿藏去,真主召唤到临头。
[说明]
原诗无题,编者据意代拟。
马麟,字勋臣,临夏县人,为国民党青海省主席马麒之胞弟,历任青海省建设厅厅长、省主席、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37年被其侄马步芳排挤,窃据其职务后,愤然离开青海,回归原籍,在癿藏地区霸占山林,广置田产,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别墅凤林园,安享其乐。1944年初冬,因身体违和来临夏疗养,栖居柏家庄。时诗人往见,马麟咸为时景异常,心生疑窦,对座品茶款待并询问诗人:“现观南山雾气腾腾,雪压松林,不知是何祥异,请闻高见?”马即赋诗以示其意。马麟闻悉抑郁满怀,回归癿藏,卧床不起,于1945年元月26日病逝,享年71岁。诗人前往参加葬礼,题赠挽帐,以志悼念。
一颗明星江湖坠,德留人间神归真;
人人都说有德人,万古长青世上存。
槽牛不闲 槽闲牛不闲,牛闲槽不闲①; 何时槽闲牛闲,好好喧两天②。 [说明]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后,诗人目睹祖国大好河山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获得光复,无比兴奋。他多次登门探视门生、马鸿宾将军的侄子马敬轩先生(解放后曾任临夏市副市长、临夏回族自治州人委会秘书长,州人大、政协常委等职),均因故未晤,殊感遗憾,遂在门首留诗,希望有朝相会。 [注释]①槽牛句:喻指诗人自己和马敬轩先生。 ②喧两天:临夏人方言,即畅谈阔论之意。 庆赞至圣 指月两分,德盖唐室深信仰; 传教万国,光照东土耀宇寰。 [说明]1945年9月,临夏清真老华寺等,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举行隆重的庆赞圣纪活动,祈祷真宰护佑,永奠世界人类持久和平,盛况空前。诗人被邀至寺,为其大殿金柱撰题对联。 杂碎美香 翻大肠翻小肠,肠肠不断; 绑前蹄绑后蹄,蹄蹄不乱。 [说明]解放前,一位名叫安由爸的“羊杂碎”名师在临夏市南门板桥附近的马路街经营“羊杂碎”生意,直到解放。“羊杂碎”是临夏各族群众惹人口馋的一种风味小吃,多在早晨经营,可充作早餐,其味香扑鼻,但其制作十分繁杂。诗人有感于拜老经营有方,手艺超群,洁净卫生,回味无穷,遂在门首留诗,予以褒扬。 门第不凡 大将伏波门第,小桥流水人家。 门额题书:总统门。 感怀马金钦 山川钟秀气,看黄河东去积石西来; 甘青仰贤名,是旭日初生台星朗耀。 [说明]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即将覆灭之际,马步芳秉承其主子蒋介石之命,疯狂地抓兵、派款、要粮,作垂死的挣扎,致使各族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永靖、民和、积石山县毗邻的部分地区,连年遭受旱灾,农业欠收,群众无法为生。当地推选回、汉、土族等代表,前往大河家求情于绅耆马全钦先生,俯念民众疾苦,解民倒悬。经马全钦恳请马步芳“以马代丁”名义,以数匹军马顶替了30多名兵额的繁重任务,解除了群众困苦,感恩戴德,为此请诗人题书帐联锦旗奉赠,表示谢忱。 [注释] ①马全钦,名廷斌,字全钦,今积石县大河家人,祖籍陕西大荔县人,回族。为清末民初西军总统、甘肃提督马安良之胞弟马国良之长子。曾任西军和宁夏十五路军骑兵团长、旅长、国民党立法委员等职。1935年后解甲归田,兴办地方教育,培养民族人才,享誉西北。1949年8月,王震将军挥师西北时,他随将军奔赴青海等地,为和平解放青海、新疆作出一定贡献。曾任命为一兵团高参,西北和中央民委委员,宁夏、甘肃省参事、委员等职,1981年病故。 访绅耆张健二首 (一) 二斤贝母制良药,一牛耕地全家乐。 (二) 不写对子不请我,美酒佳肴充饥饿; 今天日子今天过,明天到了明天说。 [说明]原诗无题,编者据意所拟。 有天,诗人前往临夏绅耆张健(字质生)府宅拜望,因故闭门未纳,诗人便在门首以其字名“质生”两字析解成“二斤贝母制良药,一牛耕地全家乐”的对联,扬长而去。张老见其对联,不禁愕然,恐诗人再来题诗,有碍观瞻,遂准备美酒佳肴,差家人邀请至府,盛情款待,并表示歉意。 莫恋尘世 弹指光阴催人老,失落人身何处讨; 莫随蜂蝶花间闹,最怕东风一夜狂。 [说明]诗人怀才不遇,对尘世抱消极淡漠态度,人生苦短,转瞬百年,劝戒老人珍惜人寿年华,努力进取,莫像蜂蝶花间忙忙碌碌飞来舞去,一旦狂风骤起花落蜂去,悔之晚矣。 访兰大人 金瓜糊涂大①,不见胖娃娃②; 要见胖娃娃,再等瓜长大。 [说明]原诗无题,据意代拟。有年秋天,诗人登门拜访“兰大人”未着,曾在其门题诗一首,表示遗憾,并希望来年金瓜挂满堂前时再来拜见。 [注释]①金瓜糊涂大:临夏方言。秋后的金瓜长得非常大,且果实累累,挂满堂前,一派丰收景象。 ②胖娃娃句:意指兰文治(字尧轩),回族,祖籍陕西省凤翔县人,清同治年代,为避战乱,离开世代繁衍生息的乐土,随西北回民反清运动首领之一的白彦宪辗转甘肃,落居临夏八坊,经商置产,为富一方,为人诚信正派,乐善好施,周济贫困,多有善举,誉满遐迩,群众尊称“兰大人”,因其身高体胖,诗人取雅号为“胖娃娃”。 步解缙诗 光阴消逝几千秋,地辟广场便无楼③; 多少贤哲留不住,纷纷归去不回头。 解缙①原颜 陇树秦云万里秋,思亲独上镇边楼②; 几年不见南来雁,真个河州天尽头。 [注释]①解缙:省州人,汉族,为清年代进士,曾任河州知州。 ②镇边楼:指河州北城楼。 ③地辟广场句:指河州南城楼,60年代拆毁,辟为南门广场。 锥破鞋 铺子东倒又西歪,叫人如何做买卖? 眼看斗价涨又涨,不知天天锥破鞋。 [说明]题为编者所拟。抗日战争期间,诗人目睹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商业萧条,尤其斗价,一日数几起,群众生活困苦,不如在街头修补破鞋匠的生活。 龟孙子 裁缝龟孙子,聚众尽下棋; 你妻站门前,见人笑嬉戏。 [说明]题为编者据意代拟。解放前,临夏市南关商业繁华区域石桥巷月明楼餐馆附近有一人开设裁缝铺,但他不务正业,每天与恶少、市侩等下棋、打牌玩睹,争吵斗殴,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诗人愤慨之余,予以拼击讽刺,劝其勿与恶少为伍,要务正业,常回家看看。 题赠长女 知足常乐,和平宁静。 [注释]诗人题书其长女马超宁题联(长婿赵香匠三子赵学成提供)。 倒灶 曹操倒灶遇蒋士,法币倒灶遇白元; 南关倒灶遇大全,燕贻倒灶遇知夭。 俩无 去了个麻五①,来了个矿务②; 来五去五,最后俩无③。 [注释]①麻五:即流行河湟地区《麻五哥与尕豆妹》故事中的主角之一马麻五,临夏县漠泥沟人,回族,是个游手好闲的乡野浪荡人物。 ②矿务:名马佐,字辅臣,临夏县漠泥沟人,回族。为甘肃提督马安良的堂弟马维良之子,国民党青海省主席马麒、马麟之外甥,曾任马麒部宁海军矿务马队管币,后为团长。善于经商,重视实业,兴办教育。1949年8月王震将军率大军解放西北时,曾为青海、新疆的和平解放作出贡献。后历任西北区工业部副部长、青海省政府副主席等职。 ③俩无:诗人喻指人生来去匆匆,庸碌经营,但最后空空如也。 自勉 拜访明师,点破玄关窍; 早下苦功,永世乐逍遥。 [说明]相传,诗人怀才不遇,贫病潦倒,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刺激,悲愤不堪。有一日,诗人专程往兰州拜访伊斯兰教灵明堂始祖马一龙先贤,聆听教诲,得受真传,使其看破尘世,大彻大悟,修真养性,乐在其中。 无题 百无一成乞丐身,性命久已等灰尘; 羞见家乡父老百,萎缩寒酸过光阴。 [说明]1953年9月,仅任职九个月的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的诗人马维麟(字玉卿),群众雅称“疯汉马玉卿”先生,于临夏病逝,享年69岁。(完) (马今明 杨生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