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者一奉安拉之命传教的先知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圣训导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信使者一奉安拉之命传教的先知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5-0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使者,在阿拉伯语中称为“莱苏勒”(Rasul),复数词称“鲁速勒”(Rusul)。指的是安拉派遣到各地区不同民族中传教、劝导的使者。有些经文中又称使者为“乃宾衣"(Nabbi),复数词为“安比雅”(An-biya),意思是“先知”。

《古兰经》中曾经指出:“我在各个民族中,确实已派遣一个使者,说:‘你们应当崇拜真主,当远离恶魔’……”(1636)。在若干章节中不仅列举过许多使者、先知的名字,而且也讲述了其中一些使者劝导本民族的故事,有些故事甚至很详细、很具体。可见在先知穆罕默德之前的漫长岁月中,曾经出现过许多生活在各民族中的先知。因此,伊斯兰教“六项信条”中的“信使者(或先知)”,应包括和上溯历代众先知,特别是确认穆罕默德是最尊贵的、最后封印的先知。

既然自有人类以来,安拉在每个民族中都曾派遣过使者,那他们的数字肯定很多。尽管在《古兰经》中,列举其名字或讲述其事迹者仅20多人。而且,其中有的已具体涉及被降赐的经典名称,有的侧重概述了主要传教经过,有的则突出其生平中的片断故事。但使者的数量究竟有多少?据伊斯兰教经学家的解释,即根据《哈底斯》与有关传说资料,并按他们在不同时空背景下被委派或受启示的状况,以及他们的作用和社会影响,将历代出现于各地区、各民族中的先知,分为4品,并各有其特殊称谓。

由于我国明末、清初的回族穆斯林学者,把“先知”或“使者”,借用汉语词汇译为“圣人,因此,对先知中所分的4类品第,汉译时也一律以“圣”称之,计分:

1.列圣。阿拉伯语叫“安比雅”(Anbya)。其特征是:虽然安拉没有对他们直接下达命令,他们也没有自己的经典和教律,但他们深切领悟并遵循前代钦圣的准则,并在言行修养方面以此律己诲人。列圣的数量很多,据传约有124千人。

2.钦圣。阿拉伯语叫“穆勒赛鲁”(Mur-salun)。其特征为:安拉的启示曾分别下达于他们,他们各有其单独的经典和自己的教律体系。据说钦圣的总数是313人。

3.大圣。阿拉伯语叫“乌鲁·勒·尔兹米”(Wulu al-Azmi) o其特征是:不仅受安拉启示,有自己的经典、教律,而且比列圣、钦圣更有建树和发展。大圣都具有勤奋、坚毅、果敢等优良品德。至于他们的总数是多少,经学家的解释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有18人。根据是《古兰经》第六章《家畜》章内第83-86节中列举的18位先知的名字。[5]①但也有人认为,只有最杰出的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尔撤,再加穆罕默德,能列入“大圣”的范畴。被称为“六大使者”。[6]

4.至圣。阿拉伯语叫“哈梯母‘勒·‘安比雅"(Hatm al-Anbya)。这是众先知的最卓越者,集中了前代圣人的美德和智慧,是安拉派遣的最后一位使者,继他之后不再续派任何先知。因此,“至圣”之称就专指穆罕默德而言。

综上所述,可知上起人类始祖阿丹,下迄封印使者穆罕默德,被派遣到各民族中的使者为数甚多。《古兰经》中有6章(第10111214,4771章)都以先知的名字为章名,第19章是以先知尔萨的母亲之名麦尔彦为章名,第31章章名《鲁格曼》,是一位贤哲的名字,也有人认为此人亦属先知范畴。此外,第21章章名为《众先知》,讲述了15位先知的有关事迹;章名题为《故事》的第28章,也记述的是先知故事,被列名举事而散见于各章者不胜枚举。

对于“使者”或“先知”的理解,似乎不妨归纳出以下5点:

1.历代各民族(部落、群体、集团)中的先知,都是本民族的优秀代表、杰出成员。多是理智清醒、品德高尚,明辨是非善恶的人,他们坚持公理正义,关心族人,劝人行善、止人作恶,敢于挺身而出,向歪风邪气、残暴霸道作斗争。出身本民族,劝化本民族,热切关注并希望拯救振兴本民族。因此,他们的活动、传教、劝化范围,多在本地区进行。如古老氏族阿德族的先知呼德、塞木德族的先知撒立哈、麦德彦部族的先知舒阿布等等,都是在本民族中劝化;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最初也是传教于自己所属的古莱什部族。他们都是本民族的土壤中出生成长的优秀儿子,不是从殊域异邦远游而来的不速之客,更不是神出鬼没而凭空降落的“外星人”。

他们多以品德优良、高风亮节、表里如一而受到善良的本族人民大众爱戴欢迎,奉为楷模;但也会遭到恶棍歹徒、异己败类的忌恨敌视。

2.历代先知数以万计,说明凡有人群聚居的境域,在各部落民族中,都会有先知先觉者,都会出现品德、智慧、才能卓越的、有威望、有影响的人物。安拉虽然并没直接赐予每一位先知经典,没有间接向他们转达命令,没有明确委派他们去肩负具体使命,但凭安拉给予他们的〔天赋的〕智慧—善于思索参悟的头脑,凭他们在潜思默想中领悟的人生真谛,并参照先圣前贤的言行轶事,劝化族人,率领、带动自己的宗族遵循正道,远避邪恶。这些,多属上文所说的“列圣”。

至于分别获得安拉启示、命令以至经典的“钦圣”,以及成就和影响特别突出的“大圣”,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凭安拉的恩宠、指引,承先启后地、一脉相承地宣传了“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的认主独一的正教,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治世救民”的良好作用,更博得后人的尊敬。

3.穆罕默德,作为所有先知中的最后一位封印的先知,贡献更大,品位更高。他奉行安拉颁降启示的《古兰经》,是“本真理而为报喜者和警告者"(3524)。他以伊斯兰教为思想旗帜,创建了阿拉伯民族统一的国家,使阿拉伯民族从“蒙昧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清代穆斯林学者刘智说:“千古以来,为圣者多矣,而唯穆罕默德为至圣。至圣也者,德无不备,化无不通,全体真宰而为用者也……其教统万教而备,其法集万法而成,其道卓越万道而中正,与日月同光,与天壤同久也”。[7]正因为他具有很高的品位,才将其称谓译作“至圣,,。《古兰经》中把穆罕默德提得很高,如第34章《赛巴邑》第28节说:“我只派遣你为全人类的报喜者和警告者,但世人大半不知道”。可见穆罕默德虽出生于阿拉伯半岛,始传伊斯兰教于古莱氏部族,但他并非仅仅是这一地区这一部族的先知,他是属于全人类的。第33章《联军》第45-48节对先知担负的使命、意义,评价更高,并且给以鼓励和慰勉:

先知啊!我派遣了你,

作为见证者,报喜,警谕;/

作为奉安拉之命趋向主的召唤者,

作”明亮的灯笼火炬。/

你应该向诚信者报喜:

他们将获安拉的深恩厚裕。/

你切不可顺从悖逆者和伪信者,

你对他们的辱骂不必介意,

你应该对安拉仰赖托倚,

安拉足以监察护理。

正是在《古兰经》的启发、鼓舞、指弓、下,先知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传播伊斯兰教,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时至今日,传遍全球,方兴未艾,非穆斯林的西方学者也承认穆罕默德。确实是在宗教和非宗教领域内都取得了无比辉煌成就的唯一的历史人物”。[8]就伊斯兰教“六项信条”说,“信使者”的突出重点是相信穆罕默德是最重要的也是“封印”的最后先知。

4一切使者都是俗子凡胎的普通人,没有超凡神化的属性,都是在各部族群众中土生土长,同样必经生老病死历程的被创造者,包括品位最高的先知穆罕默德在内。因此,任何使者、先知,都绝不能受崇拜,他们只能跟族人、门徒、信士一起,只崇拜安拉。

使者、先知,只是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衣食住行、饥渴冷暖、七情六欲,他们跟普遍群众一样;所不同者,在于他们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作风表现堪称楷模,值得钦佩;他们奉主命传播宗教、劝化世人,宣扬正道,制止恶行、肩负使命,自然与平庸之辈截然有别。正因为这样,使者作为奉命传达安拉旨意的先知,部族中之感悟者、警觉者,领袖或师表,劝善止恶者以及法典制定者,理应受到群众赞扬、仿效和尊敬,但绝不能视同神灵偶像,赋予玄妙色彩,而顶礼膜拜。使者、先知,是凡人,是普通人,绝不是神,更不是主。而除了造物主安拉之外,绝对禁止崇拜任何人或物。

《古兰经》许多章节中都提到先知只是象群众一样的普通人,请看第18章《山洞》第110节,便可见一斑:

你说:“我只是像你们一样的普通人,

我只是受到默谕:

你们的主是绝无仅有的主,

谁希望同他的主相遇,

那他就应该功修行善,

除崇奉养主之外,

绝不能以任何物跟他并举。”

人类全体,包括一切先知在内,在伊斯兰教观点看来,都是安拉的仆人,谁也不例外,谁也不能与安拉并驾齐驱,更不会有任何人或物,敢驾凌于安拉之上,超越安拉。因此,穆斯林们常借以表述基本信仰的“作证词”〔阿拉伯语“舍哈德”(Shehad )的意译〕,内容为:“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独一无偶;我作证: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仆人和使者”。其措词中先用“仆人”后用“使者”,确切表达了安拉是从芸芸丛生、仆人群体中选派穆罕默德为使者。“仆人”,是阿文“阿布杜”(Abud)的意译,阿拉伯人名和穆斯林经名中,常有命名为“阿布杜拉”或“阿布杜拉赫曼”者,意思就是“安拉的仆人”、“普慈之主的仆人”。

5.有些伊斯兰汉文译著中,将“使者”译为“钦差”或“钦使”,主要是出于敬意,借用汉语现成词汇表示尊称。例如有人将“凯拉孟拉”(Kalam Allah,意思是安拉的语言)译为“真主的皇言”,本此,把“莱苏伦拉”(Rasul Allah,安拉的使者)译作“真主的钦差”,尤其在明、清之际的穆斯林汉文译著中,类似例子随处可见。

对另一词汇“乃宾衣,’(复数词为“安比雅,’)的汉译,通见的译法有两种,一种译为“先知”,一种译为“圣人”,实际上也是选用现成词汇中含褒意、敬意者表述之。

译为“先知”,曾经有人提出非议,认为这个措词容易引起似乎能“预知未来”、“未卜先知”的错觉或误会,因为除安拉以外谁也不可能预知未来发生的一切。所以有人宁肯选用“圣人”一词。但仍用“先知”字样译述者,则认为这个词汇的含意实际上是指某些人的思维、智慧较敏税,对客观事物的觉察、认识比一般人迅速,正如《孟子·万章上》所云:“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至于“圣人”之译称,实际也是借用汉语词汇。我国古典文献《书.洪范篇》中说:“聪作谋,睿作圣”。解释它的《传》说:“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可知“圣”,是指“无事不通”的人。《抱朴子.辩问篇》则说:“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便谓之圣”。在儒家典籍中,通常将被视为典范的人物称之为圣人,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等,有时也把堪称为“圣”者分成若干类型,如《孟子。万章下》曾举例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9]①穆斯林汉文著述中译“乃宾衣”为圣人,较贴切,也颇有约定俗成的趋向。故前述先知分4品;列圣、钦圣、大圣、至圣,中心词都是“圣”,只是所冠定性词不同而已。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