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兰经》看“论语”的孝道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以《古兰经》看“论语”的孝道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5-2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孝道是伊斯兰教最重视的美德之一。《古兰经》第四章三十六节阐述:“你们当崇拜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主;当孝敬父母,当优待亲戚,当怜悯孤儿,当救济平民,当亲爱近邻、远邻和伴侣,当款待旅客,当宽待奴仆,真主的确不喜爱傲慢的、矜夸的人”。理解这段经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大致有其内在的双重奥意:一是对主;二是对人。对主方面的要求是尊奉独一的安拉,不以任何物去举伴和配偶;而对人方面,首先是对生养之父母恪行孝道,这是根本的原则。因为人性之中惟能孝敬父母,然后才能善待家属,善待家属又才能善邻里、贫穷者、孤儿等一切授善之物。这是一种相对的理性辩证关系的自然循环……
         反之,凡是对生养父母不能行孝敬之礼的人,对于身边其他的人也不可能行仁善之道的。既不可能“发乎于情”,又何谈“起之于礼”的仁德至诚?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里,做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对孝道的论述,也是极尽重视和推崇的。“有子”是孔子的门徒,《论语》记载:孔子问有子:“何为孝悌?”有子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于父母兄长行孝悌之道,如此可以一步步地推演下去,所以孝悌是为人的发端,也就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君子的做人方法,首先要注意这个根本,本立而道自生,反之则一切都谈不到了。
        孔子曾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意思是说,子女出生之后,三年之内离不开父母的怀抱,使父母疲劳而费心,这种恩德何以为报?所以他又有父母离世守三年之丧的主张,对于父母双亲之养育恩德尚不知有所报答,而对于其他人还有什么悲悯之情呢!?
        孔子的这番主张,在《古兰经》中可以得到更精辟且无法媲拟的注解:“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亲弱上加弱地怀着他,他的断乳,是在两年之中,你们应当感谢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后的归宿。”这段明文训示我们,不应忘记恩德,对我们恩德最大的首先是真主的造化,然后是父母的养育。生养化育我们并受尽辛苦的是我们的父母,而造化人类,为人类赐与给养的则来自真主。所以我们在感激铭报父母的时候,也要感谢伟大的造物主。
        汉语词典注释:孝即孝顺;道为准则。顾名思义,孝道便是指孝顺奉养父母的准则。以伊斯兰的爱与理解,“孝”的定义对象专指父母、尊者;道的准则是一种广义、弘大的仁爱方式,是既对真主、父母,又旁系亲友、邻里、社会关系、宗教伦理等道德准则的泛指。譬如:孝道、主道、人道、夫道、妇道、师道等等。对生之养之父母,则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孝道。对造物主安拉的遵从和敬畏则是天命主道……
        最后,让我们以虔诚的心奉主命之道为人之孝道,为高堂父母祈求:
        主啊!(祈求)你仁慈他俩(父母),就像小时候他俩仁慈我那样!(阿敏)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