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性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感悟人性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5-26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儒家经典《三字经》开篇即道:人之初,性本善……
       

        为什么“善”会在人之初呢?大概一个新生命自娘胎出世,一切都是赤裸裸的原因吧!可能这种“赤裸裸”是未经红尘所烙印的原始。这好比一张洁白的纸,而纸的“洁”暂且当作“善”吧。这张纸经过风吹日晒,霜打雨滴,结果纸还是纸,但洁白度难免降低,这大概是人性善的一面在渐退而向恶渐强的理儿吧。更何况世人都以“赤裸”为丑而羞,为不遮丑掩羞,改变“赤裸”之现状,便动了心思,甚至不择手段。
        

        事实上,人性是蕴含着善与恶双重因素的统一体。而且,伊斯兰指出,人性不是定型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它有三个阶段:混然阶段、制约阶段、安全阶段。下面逐一谈谈吧!
 

        一、混然阶段
 

        举一例。一个幼童,当别人递给他一件东西时,他就接受了。然而,再从他手中取走时,便会遭到拒绝,当他饥饿时,见东西就吃,口渴时,见喝的就喝,管它合法与否。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意识的增强。当他发现别人在经济、权势、地位方面显赫时,他就产生了攀比意识和超越心理,甚至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于是乎,人之初的性“善”向“恶”了。原来,这种变化是人性因简单的生理需求而引起的。难怪《古兰经》告诫世人道:“恶魔确是怂恿人作恶的”

        二、制约阶段
 

        随着人的生理机制的日超成熟,造物主便赋予人的理性。加之寺院、家庭、学校的教育和法制观念的输入,人性与理性结合了。它们的结晶体便是道德。从此,人性受到了制约。
道理如此,然而人性的专横,悖逆依然存在。甚至变本加厉。表现最突出的莫过于一个“贪”字。这个“贪”字从结构上看,上“今”下“贝”,若从会意角度去理解,“今”者,当世、现世也,“贝”者,货币、宝贝也。究其意,是爱财。是啊,爱是没错的,爱当世之财也没错,错的是爱之度。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极限),过了度就出了格,出了格就极容易变质。这种变了质的爱你还敢说没错吗?俗话说的好,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但人性的专横,人性的悖逆怂恿人向恶了。虽然他们的生理机能日趋成熟,但他们的心理机能一片混然。他们的心灵拒止信于千里之外,自然,他们的道德观就缪之千里了。可能他们满嘴仁义道德,而骨子里的虚伪,谲诈本性一点不变。这类人滥用真主所赐恩惠,践踏理性。在贪、占、夺的逆流中恶性循环。做着人类悲剧的导演。也难怪《古兰经》严厉地谴责:“我确已为那些不信道者设置了火狱”而创造了许多精灵和人类,他们有心而不去思维;他们有眼却不去观察;他们有耳却不去听闻。这等人好像性畜一样,甚至比性畜还要迷误!
 

        三、安定阶段
 

        《古兰经》说:“安定的性灵啊!你当喜悦地被喜悦地归于你的主”。

        所言安定的性灵,是指人性由于正信维系,理性的制约,善功的陶冶,在五光十色纷然复杂的世界里不迷航,以《古兰经》为路标,始终沿着伊斯兰所指的航程前进,且以敬畏和笃诚走完自己的人生路的完美人性。安定的性灵终将喜悦地被喜悦地“迈进永恒地乐园”!
人们啊,你——赤裸裸的来,是否能赤裸裸地去呢?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