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德“中国煤田灭火战略”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德双方代表就技术合作、煤火监测、煤田灭火方法和生态建设等展开交流。
中国的煤火集中分布在北方沙漠干旱带上,累计燃烧面积达720平方公里,加之近年来因小煤矿乱挖造成新的火区,煤火问题严重 影响了煤炭开发和安全生产,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
中德双方合作的“中国煤田灭火战略”运用新的地面探测方法,研究煤田灭火和矿井火灾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规律,并建立对资源损失和气体排放进行定量化的物理模型,为在《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框架内开展的项目活动提供了方法。
中国的煤炭产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陕西等8省区,煤炭资源量之和约5.1万亿吨,占全国煤炭总量的91.12%;其中新疆煤炭资源量2万亿吨。
据新疆煤田灭火工程处统计,新疆全区共计56块火区,现在还有35块火区在日夜不停地燃烧。新疆每年因煤火燃烧造成1千万吨煤炭资源损失,排放出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环境,不完全燃烧的副产品还导致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毒化,煤田灭火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