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宗教与精神的祈祗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读书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职业的宗教与精神的祈祗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6-1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宗教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类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在宗教产生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位先知作出了牺牲才将一种宗教确立。祆教的产生应当说最具有这种典型性,直至最近还听说祆教于美国相当流行。我们无法去追究古老的祆教教义与现今之教义有多大的相似性。任何一个古老的民族都曾经产生过对火的崇拜,而唯独在伊朗的德黑兰高原上产生祆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困扰着当今的社会学家。当一种宗教变成一种精神,就会改变人的意志,在信奉中塑就宗教的职业化,从而完全背离宗教的原旨,进而产生流派。宗教的特点是一神化,在一个宗教之中只有一个神需要并值得崇拜,通过对神的虔诚得到精神的解脱。我们无需局限于宗教精神的可验性,因为精神的寄托总是寻求苦闷的逃避抑或顺从,而宗教首要面对的问题便是现实中的“谜”,谜的解答与可证性并不是可行的,在面对这一系列征象时,宗教以一种虔诚赋予了这些“谜”精神的含义,我们自然无法去解答人为赋予的答案的真实性,于是就产生了先验,先验性自然是无需证明的。于是宗教产生了,并且解答了所有无法解答的问题——只要你信!

        伊甸园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在解剖学产生后的几百年,基督教徒依然相信女人比男人少一根肋骨——虽然肋骨的查明并不是那么困难。我本也曾编造过一个故事,赋予人类的先祖另类浪漫,似乎也可以解答一些离奇的问题。譬如,女人是比男人少一个心房的:上帝第七日造的第一个人并不是亚当而是夏娃,在西方,神和人一样都是嫉妒的,似乎嫉妒就是一种天性,基于这一天性,上帝不可能乐于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类,总是因为塑造的完美超过自己,上帝也会嫉妒(如果说上帝不会嫉妒,他就不会在和摩西的摔跤中,耍赖咬人!),所以,上帝造的第一个人更应该是夏娃,女性的夏娃永远都不会让上帝嫉妒,因为他们性别不同。上帝创造了夏娃,对于这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上帝也有点依恋了,而寂寞和孤独依然是神和人的天性,怜悯之情很快充斥在上帝的心中,上帝这才从夏娃的心中拿出一个心房塑造了亚当。(基于上帝的嫉妒,上帝造就的亚当一定是不完美的,是不是说女人比男人完美?这个故事无异于挑起我的同胞对我的憎恨,我也是刚刚发现的,不过似乎这一种观点有些人还是和我一致的,譬如曹雪芹借用宝玉言:“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在中国的古代水是至纯至真的,所以水做得女人也应当是很完美的;还有似乎不完美并不是一种过错,我的认识里不完美才是一种真实,而完美往往是女孩的想法,这有验证了男人是不完美的,而女人是完美的,太可怕了,呵呵,扯远了!)于是,男人和女人有了一个根本的区别,即男人两心,而女人一心。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女人大多对自己的丈夫一心一意,而很多的男人却总是三心二意,因为女人的一心是上帝铸就的。当然,社会的发达总会弥补这一缺陷,聪明的人类发明了心脏搭桥手术,将男人的两个心房搭在一起,男人也就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妻子了。现今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明就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小伙子以二心的本性沾花惹草,而在实施了心脏搭桥手术之后,就一心一意爱自己的妻子了。似乎不着边际的扯远了,我的本意只是在说明先验无需证明的并不一定都是真实,即便他会和一些现实相契合。我不否认宗教中的一些先验是客观实际的,但是客观实际与宗教的教旨总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相信才是宗教唯一的忠诚。为了维护这一忠诚,总是需要在宗教的内部成立一个团体,为传教塑造更多的理由,于是宗教就形成了职业化。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将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联系在了一起,宗教的发展所带来的教派对于教义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差别,同样的教义甚至产生了完全相反的认识,归其原因在于宗教教义的先验性,正是宗教的先验导致了教派的林立。那么,是否可以说正是宗教的先验性才使得宗教职业化?宗教的职业化包括内职业化和外职业化,内职业化主要是指宗教的内部产生宗教职能的分工,产生专门的以宗教为职业的专职人员——主教、牧师;外职业化是指宗教对社会分工的影响以及形成的以宗教为核心的职业团体——譬如宗教艺术行业、宗教用品行业等;还有一类则为宗教的内职业化影响下外职业化的关联问题,韦伯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结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又源自于新教教派的精神。一神化的宗教特质为何在宗教的传播过程中产生分化,基督教里面天主教、东正教的首先分裂,从而又产生了新教的分立:达尔文宗、路德宗等等等等,在教义的理解上在精神的宣扬上存在着天壤之别,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的产生,于宗教的信仰体系里,宗教精神的承续是否有宗教外的东西作用于此?在宗教的内部如何去解答忠诚与信仰都随着宗教的分化而产生矛盾。我忽而又想到了先验性,宗教的产生源自于它的先验,那么宗教的分化又何尝不是先验性的结果呢!宗教的教义是先验的,而人类对于“谜”的解析却从来希望产生逻辑的结果,那么先验的不可证性如何在逻辑体系中得到证明,在新教的发展过程中就产生了分歧,从而造成教派的分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教派的产生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宗教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形态,宗教的产生是与人的求知,与人的探知世界的本性紧密相连的,那么他同样会随着人类思想的延长而不断延长,不可知论或许在这里拥有它最大的价值。新教在路德改良后,更加地适合小市民的精神状态,同时,这一精神的确立也造就了宗教对社会现实的影响,宗教的分工、对于财富的热望、资本观念的产生都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于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唯独在欧洲茁壮成长,恐怕和新教的精神不无关联,中国的宗教精神并不具有资本的观念,于是无法将资本主义萌芽发扬,从一定意义上也反证了宗教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用。于是,社会的分工、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教会的内职业化关联了起来。从这意义上说,宗教的职业化影响的不是宗教的发展而是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对宗教的壮大却起到了削弱的作用,教会分立总会在一定程度上将教众分离,违背了最基本的教旨,于是产生了宗教的原教旨主义。

        当然,我不是在鼓吹原教旨主义更加地契合宗教的本来含义,宗教的职业化及教派的分立才应当是宗教生命延续的动力,黑格尔说过哲学发展的终极是宗教。宗教仅仅是一种思想体系,它是“谜”的发现方式,而谜的解答综会伴随着人类的认识而剖析,直至不再成为问题,就好像我们现在1+1=2的简单公式一样,我们理解它的简单,我们认为它的成立,那么在最初它依然是一个谜,我相信远古的人类一定难以理解它的成立,只能将它作为一种先验,如果我们依然渴求于1+1=2的成立理由,他便成为了哲学,一种高深的数学理论体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宗教的分化是必然的结果,或许它也是一种先验的结果。那么去追求原教旨就不再是一种前卫而是一种倒退。但是原教旨有一点却是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一种虔诚、一种精神的祈祗。我不是一个教徒,我也不是一个诋毁宗教的人,我只是想通过宗教学到一些对我有用的事情,因此,我在这里说的任何一点都没有冒犯的意思。

        宗教的原本只有信仰、忠诚与虔诚,而虔诚的表达是对神圣的膜拜,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无论你是否相信,在我们面临抉择时,总是寄托于一种虚无,而这一种寄托于宗教的本源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人类并没有办法穷究世界的本源和社会的现象,正是在此基础之上社会化了的宗教给人民提供了一个膜拜的对象,这样的膜拜对于信众来说就意味着虔诚,而对于观望者来说则为一种敬佩。或许,宗教不是每一个人的信仰,但是不信者依然尊重它,就源于它的仪式体现了一种社会精神以及人民心中的一种对未知的忐忑。因此,宗教往往用神祗来宣扬他们固守的观念,从而达到传教的目的。当宗教的神祗脱离了宗教,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宗教是神祗的表现实质,而神祗则是宗教展现的物质外壳。那么,人类在宗教面前接受抑或否定是进入职业化的宗教还是仅仅固守这一精神的祈祗呢?其实,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很困难的,两者往往是相互接纳并彼此促进的,进入职业化的宗教总是意味着你接纳了宗教的神灵,对神灵的忠诚与热盼总是通过神祗来实现的,而对神祗的真正崇拜,则必须皈依宗教。很久以前,我无法理解藏传佛教的朝圣路上“三拜九叩”式的仪式,我也无法理解在朝圣路上自己制造的千难万险到底所谓何意!而今,我知道这本不就是我该去理解的,只因我并不是藏传佛教的一员,因此我也就只剩下敬佩了。

        可是,随着宗教的分化,神祗的崇拜也变得不同起来,神祗崇拜的异化并不意味着对宗教实际的背离,而只是在自己的心理采用了另一种更加接近神灵的表达方式——即便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是最理想的,而只要信,还有什么关系呢!可是在这里我还想说说宗教外的神祗,也就是精神的祈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甚至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根本无法去控制结果,面对这一系列的事情,我们会在心里下意识的树立一种超自然力量来渴望得到解决或者将事情的发展朝向于自己期望的方向;也有些时候我们近似于遇到谶言一般,对未来发生的事情与以前的言行经历联系在一起,从而认为事情已被决定甚至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每当此时,我们经常借助于精神上的信念奢望得到摆脱,在此时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祈祗,这样的一种祈祗没有固定的外形,没有固定的仪式,仅仅是瞬间产生于心的对超自然力(也是一种虚无)的崇拜或者依赖,此时,我们的精神祈祗就开始了影响我们的生活。

        其实,精神的祈祗并不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而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于我们的心灵中。犹如宗教的创立一般,它所解决的是先验的“谜”,我们没有办法去解答它,因此我们也就没有办法去避免它,我唯有一一种平常心去接受它,当我们摆脱了一个心灵之“谜”时,我们自然就会放弃基于其而产生的祈祗。而对于一些我们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妨通过这样的祈祗寻求一种寄托,因他与我们的本身本没有利害的关系,我们不必渴求它的对与错,更不必在意它的灵验与否,我们仅仅是通过精神的一种寄托为我们存在未知的生活寻找幸福的理由。

        沔然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塑就了内心的恐慌,生活的完美常常需要在内心寻找一种神圣表达我们自己的愿望,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样也是一种“宗教”,而对美好生活祈盼的“宗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先知”,为了生活的美好,我们内心的精神祈祗一直在为它的实现创造着条件。我静静地祈盼圣灵的出现,恍然发现我的幸福生活里自己就是“先知”!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