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处的蒙古族穆斯林虔诚的宗教生活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苑绿地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草原深处的蒙古族穆斯林虔诚的宗教生活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6-1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据史料记载:大约1852年,在克伯尔巴格的沙巴格图地方,穆斯林建了一座简易的沐浴室,成为后来“莫其德”(清真寺的蒙古语名称)的原型。到1890年,克伯尔的伊玛目主管为弘扬教法,建了一座清真寺,当地称南清真寺,也就是现在的“豪勒宝莫其德”。1920年,经阿拉善王府同意,又在克伯尔巴格的伯格特建了一座清真寺,称为“伯格特莫其德”,但在“文革”期间全部被毁。1986年,国家为其出资重建。现在穆斯林聚居区的敖龙布拉格的这两座“莫其德”已成为穆斯林过节、礼主麻的场所。
 
       敖龙布拉格地区总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居住非常分散,因此除“古尔邦节”、“开斋节”等大型节日外,这里的穆斯林集体礼主麻是很困难的,他们因地制宜创办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清真寺”,与“马背学校”、“驼背电影院”十分相似。4人以上就可以在家礼主麻、做礼拜。
 
        由于各种原因,蒙古族穆斯林除了过“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外,还形成了一个自己的集会日:每年农历五月的第二个主麻日,大家集体到阿尔苏过“都巴”(集体上坟)。阿尔苏没有清真寺,只有在空旷的沙地草原上隆起的一个个坟堆。可能因为每家请阿訇上坟念经太分散,阿訇忙不过来,于是大家协商共定一个日子集体上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个节日。每逢这一天,各家不用通知,都自动前往。他们来时几乎每家都带有蒙古包和帐篷以便吃住。在阿尔苏过都巴也十分隆重而热闹:集体做主麻,诵经祈祷过后,便拿出各家带来的羊肉、白面等食物交给主管人统一炖肉、炸油香、做“哈里巴”,然后每人一份,分装共餐。久别重逢的人们,茶足饭饱后开始亲切交谈。如果年景好,牛羊肥壮,自然还要开展一些那达慕活动,举行摔跤、赛马、赛骆驼等比赛。
                                                                                                   
       蒙古族穆斯林的信仰是坚定的,几百年来,他们的生活习俗虽然蒙古族化,但他们的信仰却始终如一。其他蒙古族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并没有影响他们对真主的虔诚。他们从不参加佛教的庙会,即便偶尔与朋友邻居前往,也仅以旅游者的身份。

        不仅如此,他们有自己的阿訇,如马布音吉日格勒、策仁道尔吉、布白等都是土生土长的阿訇。其中马布音吉日格勒的父亲马图门乌力吉在20世纪30年代,克服重重困难,自费到沙特阿拉伯学习阿文和《古兰经》,是蒙古族穆斯林中唯一到圣地朝觐回来的“哈吉”大伊玛目。他回来后培养了许多学生,把他的4个儿子也都培养成了阿訇。因此,他们一家深受当地穆斯林的拥戴。

        现在当地的伊玛目、阿訇、满拉的人数之多与过去已无法相比,尤其是满拉,每户都有。他们自己有祖传家规,只要是生下男孩都送清真寺学习,或请阿訇教学阿拉伯文、念《古兰经》。这个规矩何时传下来的,谁也说不清楚,但他们奉若祖训一直延续至今。他们一般不允许家中出现“俗人”(蒙古语叫哈日空),成年男子中抽烟喝酒者很少见,而作为满拉轮流住清真寺的在册人员有30人。这些宗教人士在继承伊斯兰民族文化遗产、方便牧区经济生活、尊重穆斯林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蒙古族穆斯林友善、顽强、豪放,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创造了过去的灿烂,也收获着今天的文明,使这里的人文沉淀更为厚重。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