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保旭
弹指一挥间《济南穆斯林》已经改版十周年了。
十年来,《济南穆斯林》(以下称《济穆》)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市伊协的大力支持下,穆斯林大众的爱护下,办刊人的孜孜努力下,成长为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扬伊斯兰教优良思想道德传统,传播伊斯兰学术文化知识,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激励穆斯林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宣传阵地,成为中国穆斯林期刊杂志中重要的一员,是济南伊斯兰教协会对外一张亮丽的名片。她立足山东——济南,辐射全国,甚至发行至香港、台湾、澳门和美国、加拿大、埃及等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济穆》于1998年改为胶版印刷,改刊后的第一期至第三期连载了一篇题为《我赴沙特朝觐之感》是我在马明主编的指导下学习写作的,由于本人的才疏学浅,初稿写好后征求马老师的意见,马老师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帮助修改指正乃至成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马老师和各位编辑的帮助下,也时常练习着写一点学习体会刊登在《济穆》上,竟然也小有收获。也可以这样说是《济穆》给我提供了一个和谐的论坛展示的平台,她始终是一位扶持我、帮助我并给予我巨大营养的良师益友。
人们总是这样认为,先知穆圣和他的弟子们是一对一的宣传,通过真心相见的口述和面谈,挨家挨户的访问,骑着骆驼去宣教,这才是伊斯兰的宣传。然而,今天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当年的清真寺中点煤油灯照明,而现在的清真寺中不但有电灯,而且还有电扇和空调,甚至有的还添置了电脑,上了互联网;在圣城麦加和麦地那再也看不到一个人站在宣礼塔上高诵唤礼词,而全城都能听到从禁寺、圣寺通过广播喇叭传来的唤礼声,传统的宣教方式一去不复返。工作之余,《济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尤其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通过《济穆》来学习与了解、交流与探讨。从中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经训,研习伊斯兰文化;杂志中的一篇篇“卧尔兹”,好象阿訇们正在清真寺的大殿上向穆斯林演讲……,通过“史料钩沉”了解到族辈们的辉煌与沦落,风情与习俗;“人物春秋、穆民精英”向人们讲述着今天和过去穆斯林浪漫的事;“伊苑绿地”中一首首小诗在滋润我们的心田;“穆民生活,资讯拾零”向我们介绍穆斯林社区的信息。一节节经训,一篇篇文章,一张张照片,一首首小诗渗透了各位撰稿、编辑、校对、出版、发行者的心血。翻开《济穆》让你感到惊奇的是作者的广泛。他们中有伊斯兰教界的学者;有大学的教授、博士、硕士;有经学院和阿拉伯语学校的老师;有清真寺的阿訇、乡老、海里凡;有作家、有记者、有医生……;还有普普通通的穆斯林。作者所处职业的广泛性,以其独特的职业视觉所阐释出来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极其满足了广大《济穆》读者的需要,使伊斯兰被社会所理解,使沉醉在现代梦幻中的人们醒悟,恢复人性知觉和道德责任。
《济穆》是穆斯林自己的刊物,作品坚实,渊博深厚,面向大众,像春雨一样子滋润着广大读者的心田,深受穆斯林群众爱戴与支持。这从捐款的人名录上就能看出,不少读者为了杂志的发展献计献策,有的来函,有的干脆直接到编辑部来反映,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把刊物办得越来越好。
我相信《济穆》在市伊协的领导下,办刊人的努力下,穆斯林大众的支持下,明天会更好!
在此谨向济南市伊协及编辑部全体人员敬致“色兰”,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