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得名于国内主要民族摩尔人。“毛里”和“摩尔”是一个名词的两种译法,译民族名为“摩尔”,译国名为“毛里”。意为“黑色的”,指黑皮肤的人。1958年定名为“毛里塔尼亚伊斯兰共和国”。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西北邻西撒哈拉,东北接阿尔及利亚,东邻马里,南界塞内加尔,西濒大西洋。全国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主要为摩尔人,图库洛尔人、萨拉科列人等仅占20%。国语为阿拉伯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
摩尔人的婚礼自然反映出沙漠上那种特有的粗犷气息,从该国饶有兴味的习俗婚礼仪式也可窥见其五彩缤纷的文化特色。
在摩尔人眼里,衡量一位新娘是否美的标志,不是以长相和身高来划分的。也不是以首饰和衣着来区别的。而是凭姑娘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是否发达来判断的。哪位新娘腰身粗、脖子短、臀部突出等,她便是公认的“美人”,新郎自豪不必说,家人更觉得是莫大的荣耀,同族人也感到脸上有光。那些瘦高的男人总是渴望娶一个肥胖的妻子,在他们看来,肥胖的妻子是财富的象征。若是哪位小伙子娶了一位肥胖超群的妻子,这家的婚礼必定异常隆重,许多人会不辞辛劳地赶来贺喜,一睹新娘子的风采。
从七八岁开始女孩子便由父母施以致肥的训练,通常吃的是羊奶和含有丰富脂肪的油脂食物,从不参加户外劳动或做剧烈运动。每天喝下大量的骆驼奶,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带强制性的饮食习惯,女孩的身体便明显地发育起来。这种以肥胖为美的观念,在经过许多方面长时间的严格训练之后,她们进入成年时,便变成只见肉不见骨的胖闺女,成为男性追求配偶的最佳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