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8日,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和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多个舞蹈团体的2600多名艺术家,聚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参加了由文化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务院新闻办共同主办的以“和谐中国、魅力新疆”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值得关注的是,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是继举办青岛国际小提琴比赛、厦门国际钢琴比赛、宁波国际声乐比赛、南宁国际民歌节、吴桥杂技节等大型国际文化活动之后,文化部依托地方优势和力量,所开创举办的又一新的重大国际多边交流文化活动,也是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首次举办如此规模盛大的国际多边文化交流活动。
(一)
本次舞蹈节组委会负责人表示,文化部把一个国家级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搭建在西北部的新疆,与已经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搭建起来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形成互补和呼应,有利于完善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提升西部、拉升新疆的文化软实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动新疆的对外开放。
在11个令人无比难忘的日子里,中外艺术家共演出了45场(次)的精彩舞蹈节目,让新疆各族观众集中领略了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民族舞蹈艺术,充分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斑斓色彩,深切感受到通过文化艺术带给人们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对增进世界人民彼此信任和了解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舞蹈节期间还同时举办了“民族舞蹈艺术论坛”、“文化艺术展”、“演出经纪论坛”、“中国新疆文物精品展”、“中国新疆农民画展”、“中国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国新疆美术作品展”等系列文化活动,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中经济、文化、社会不断发展的新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建设成就,彰显了新疆充分自信的文化底蕴和热情开放的宽阔胸怀。
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无疑成为中外文化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文化交流的桥梁、人才辈出的舞台以及产业合作、市场开发的平台和文化艺术发展的论坛,向全世界展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自信和新疆美好的发展未来,对于进一步扩大新疆对外交往、促进该地区对外文化交流和展示充满魅力的新疆文化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团结各族群众、鼓舞人民群众精神、发展经济、喜迎奥运,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本次国际民族舞蹈节是对新疆文化建设成就的一次难得展示。除了新疆舞蹈艺术给本次舞蹈节增加了极大的亮点之外,新疆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就也让中外来宾赞叹不已。截至2007年底,新疆共保存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0个,演职人员4000余人,艺术创作研究机构2个,书画院8个,高、中等艺术院校3所,公共图书馆94个,博物馆32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9个。全区隶属文化文物部门管理的文物事业和产业机构3523人,从业人员15962人。艺术门类以各民族歌舞音乐为主,还包括歌剧、话剧、京剧、秦腔、豫剧、新疆曲子、儿童剧、杂技、曲艺、交响乐等剧种。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努力“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创演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节)目,艺术舞台呈现百花争艳,推陈出新的喜人景象。近几年,仅自治区直属院团就推出了《冰山上的来客》、《洒满阳光的新疆》、《马市巷子的老院子》、《木卡姆的春天》、《阿凡提》等多台优秀剧目,分别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二等奖、全国歌剧舞剧比赛二等奖、全国歌舞杂技比赛二等奖、文华剧目奖、“天山文艺奖”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为自治区争得了荣誉。各地艺术团体也新创推出了《喀什噶尔》、《山父水母》、《龟兹一千零一》、《阿勒泰人家》等一批优秀剧(节)目,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文艺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和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树立了“歌舞之乡”的新形象。在国家实施“流动舞台车工程”的促进下,各级艺术院团深入农村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5年来,全区区、地、县三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共创演新剧(节)目近130个(台),国内演出场次近5万场,观众2600余万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在疆内农村演出场次达2.5万余场,观众1600余万人次,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新疆坚持把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出版放在突出位置,各项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6种语言播发。新疆电视台用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4种语言播发节目。全疆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已达到93.5%、93.5%。新疆出版的图书由166种发展为3750种,报纸由4种发展为134种,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占61%,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占49%,少数民族文字期刊占54%。少数民族古代文学巨著《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和少数民族历史史诗《江格尔》、《玛纳斯》以及维吾尔大型古典音乐套曲“十二木卡姆”等一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并得以发扬光大。其中,“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疆还举办了六届“国际木卡姆艺术研讨会”。一批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一批优秀剧目搬上国内外舞台,并受到普遍好评。
(三)
舞蹈节的举办,也标志着迅速发展中的新疆,正在成为我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中心地区之一。在6月18日举行的由文化部外联局局长李冬文主持的舞蹈节闭幕式上,应邀前来担任本次舞蹈节评委的中国和新疆舞蹈界专家贾作光、白淑湘等11人,联合起草了《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宣言》,《宣言》给予舞蹈节高度评价,并对保护、传承、弘扬世界各民族传统舞蹈文化和继续办好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表达了真挚的期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秦瑞、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柯丽等为获“艺术贡献奖”的埃塞俄比亚国家剧院、山西华晋歌舞剧团、新疆歌舞团等16家演出团体和《一把酸枣》男主角任中杰等7人颁奖;另外,还授予7个演出团体“文化和谐奖”和8个国外艺术演出团体“国际友谊奖”。
各国艺术家相约,两年之后再来新疆。我们相信,两年之后当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举办的时候,新疆将以更加繁荣的经济、文化发展景象和更加宽阔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