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诗词创作的“含虚”手法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新月诗刊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济南穆斯林 > 新月诗刊
资讯回顾

浅读诗词创作的“含虚”手法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6-2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朱仲宽

 

    吴乔《围炉诗话》中:“诗贵有含虚不尽之意,尤其不著意而见声色者为上”。

    对此观点本人很久以来表示赞许,并在诗词创作中,努力照此去做。我认为吴乔精巧地概括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点,点明了诗与其他艺术门类之区别。我亦认为:“意境”是诗的生命,“含虚”是诗的钥匙。唐、宋以来,许多诗词大师,都看重这一问题而且为后人做出了典范,使后人学有榜样,追有踪迹。

    以唐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人)的一首《寒食》为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侍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以古时寒食节为题(春秋时晋公子重耳在逃亡时期,十九年中介子推为他精心服侍,重耳做晋国公后,为纪念介子推,将每年清明节前二天禁火吃冷食,俗称寒食节)一、二两句专写寒食节时,杨花柳絮,漫天飞舞的美好景象。三句转写“汉宫”,以“传蜡烛”的典故紧扣“寒食”。四句用“散入五侯家”点出宦官得宠。皇帝宠爱太监,造成大太监掌权,终于亡国。这一事实,正是通过“轻烟散入五侯家”来进行讽刺。这种寓意深远的兴怨之情,正体现了诗贵含蓄不尽的特点,在不著意间,而表现出诗人的复杂情感,升华了诗的主题。

    又如,大家所熟悉的南宋陆游的《卜算子》一首词。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因此不断地受到当权的主和派的排斥和打击,以致仕途坎坷不得志。作者积极与金人抗争的主张在政治上屡次受到打击后,在孤立无助的情况下的茫茫宦海中,不免滋生了消极的孤高自许的情绪,但是他坚决不肯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气节始终如一。作者以梅自喻,词开头“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营造一个独特的艺术环境、气氛,表现出词的主角——“梅”的孤独和寂寞,以此比喻作者本人在仕途、官场中的孤立无依的现实;二句、三句“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描述“梅”在孤独自愁的黄昏,又遭到风和雨的无情打击。这种悲苦的不幸境遇,只有“梅”自身才能体会得到。以此来深刻的比喻作者自身在政治上受到的孤立和屡遭贬斥。词的最后两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虽遭孤立和打击,但爱国主义的精神和与金人积极的抗精立场是不会改变的。主观上表现了作者可贵的劲节;客观上也反映出作者孤芳自赏的消极的一面。读了这首千古绝唱,人们无不被作者(陆游)的巧妙的构思和高超的艺术手段所折服;无不被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怀所打动。而这种艺术效果正是由于采用了“含虚”的艺术手段而达到的。正所谓“不著意见声色”。

    象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我以为“含虚”是诗的特质;“含虚”是诗区别其他艺术门类最明显的标志。这种手法运用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我在诗创作中,也常常学习、运用这种艺术手段。例如:我在八十年代初期写了一首诗,题目是《明湖之秋》,借此反映在那场浩劫中,在“极左”猖獗的年代,知识分子所受到的无情的打击,以及爱国的、善良的知识分子心中的哀怨。诗是这样写的:

    明湖冷雨后,晚秋伴荷残。

    只鸟渡寒塘,孤舟荡绿涟。

    楼台映白日,鹊桥拢雾船。

    纵然湖光秀,怎奈朔风寒。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