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第一届“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新人选拔赛在北京正式启动,这次大赛将以国内颇具影响的青春文学刊物《最小说》为平台,由王蒙担任大赛总顾问,张抗抗、曹文轩、周国平、海岩、王海鸰等中国当代文学名家担任评审,而作为《最小说》的主编“80后”文学偶像郭敬明将担任大赛的执行评委。(6月27日《齐鲁晚报》)
“THE NEXT”将借鉴“美国偶像”等电视选秀类节目的模式,参赛作者将经过全国海选、晋级赛的逐级淘汰,最后选出决胜者,即下一个或一批“文学偶像”。这几年如火如荼的“青春文学”其实是扯了一柄文学的大旗,大玩“时尚圈钱”游戏。“THE NEXT”(下一个)意味着青春文学的后继有人,意味着青春文学的圈钱计划不会停止、还要“NEXT”下去。这次选秀可以被看作是青春文学的“N(EXT)计划”。
笔者很早就注意到:一些青春作家总是在书的封面上、或者宣传活动上,打出一副酷似明星的“作家肖像”——很酷很帅很摩登。不要小看作家的肖像,它已经成为作家占据市场的商标、符号,类似于衣服上的“NIKE”、“ADIDAS”等字眼,俨然成了商品价值的重要标识。同时青春文学还大玩“概念游戏”,这无疑与“品牌”一样,也是从时尚界舶来的把戏,比如当年狂炒的“80后作家”、比如郭敬明重磅推出的“最小说”“POOK书”等等。
现在这种“时尚文学”终于又要泡制一种“新时髦”——海选“文学偶像”。不要以为这是文学的堕落,也不要以为这是市场对文学的战胜,其实它只是文学与时尚结合而生的文化怪胎。青春文学虽然采用了文学的手段,但却放弃了文学的操守和气质,它不过是时尚文化界资本运作和权力运作出来的产物,实则与真正的文学无关。这年头“选秀”泛滥,各类文艺节目中,有开发流行音乐和身体的“秀”、,有开发名人评委的“秀”,有开发舞蹈和身体的“秀”,开发历史和文化的“秀”,现在终于有了时尚文学的“选秀”,一切都十分正常,这再一次见证了当前“秀经济”的蓬勃繁荣。
在我看来,商业化的文化娱乐市场从来都是以服从商业利益、以消费娱乐为基本特征的,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只是如果我们硬是把“青春文学”这种文学(文化)怪胎当作“文学”来看待,那么上当的就是我们了——任何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人都能看出青春文学如同中学生作文一样浅薄空洞,它之所以能够衍生出众多的商业复制品,仅仅是由于它套用了时尚文化圈的低俗规则。这些规则就是:包装、炒作、偶像崇拜、概念先行、装嫩摆酷、颠倒价值(如以浅薄为乐趣、以忧伤为高雅等等),没有时尚圈这些现成的规则,“青春文学”的空前盛况简直不可想象。
青春文学本就是“文化营销学”的次生产品,说它具有多大的文学价值,实在犹如用大炮打蚊子、用屠龙刀杀鸡。从这次“文学选秀”的评委阵容、宣传造势上来看,似乎很文学、很小说。其实呢,这些不过是一面招兵买马的大旗,大旗之下则是饕餮的文化资本的藏身之所,这是一次兵强马壮、声势浩大的文化行动,大有在文化市场上攻城略地之威势。只是可怜了我们那些填鸭式教育下缺乏文学鉴赏力的孩子们了,他们的钱包将又一次为打着文学的幌子的文化产品开放、他们的求知视野再一次被花里胡哨的浅薄文化时尚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