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游艺习俗 (五)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回族的游艺习俗 (五)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7-0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二)回族民间音乐舞蹈

  回族的音乐舞蹈,与其他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相比,差距虽然很大,但也有本民族的一些特点,需要认真地发掘整理。就回族舞蹈来说,虽然受到伊斯兰教的限制,但早在唐代,回族先民就跳西域乐舞,元代则更加重视回族的这一光荣的文化传统,专门设立了回回乐舞机构,并且由回回人自己掌管,使回回乐舞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宫廷舞,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到了明代,回回乐舞大胆汲取汉族舞蹈营养,取长补短,融合发展为回族民间广泛流行的舞蹈《回回舞》。清代以后回族的舞蹈受到摧残,逐渐销声匿迹了。但是从现在回族民间的一些舞蹈和根据回族民间舞蹈素材加工整理的一些反映回族人民生活的舞蹈来看,说明回族的舞蹈有一定的潜力,只要加强引导、挖掘、整理,还是能够取得成绩的。如现在宁夏回族民间流传的《踏脚舞》、《汤瓶舞》;云南的《田龙舞》;甘肃的《念舞》、《坐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流传的《落莲花》、《碟子舞人》、《耍场》等,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

  回族的音乐包括民俗音乐和宗教音乐等。回族的宗教音乐,既有伊斯兰教音调的特点,又有回族自己的特点。因为我国回族伊斯兰教分为“虎伏耶”、“哲合忍耶”、“尕得忍耶”、“格迪木”、“伊黑瓦尼”等教派,这几个教派每日都用高亢、优美、洪亮的音调进行五次礼拜、主麻聚礼、三大节日会礼以及念班克等,特别是在赞圣,念班克、呼图拜等时,旋律优美,声音动听。由于回族各个教派不同,历代教主传授的音调不同,加上有的教派在朝觐时还学习了阿拉伯国家的一些音调,这样在回族内部,宗教音乐包括两大类:一类叫也门调,回族人也叫‘穆罕麦斯”;另一类叫麦加调,回族人称之为“麦达义合”。回族把这种具有浓厚的宗教音乐往往称做音调,忌说唱曲子、唱经等。

  回族除了宗教音乐外,还在传播伊斯兰教时,把伊斯兰教教义编写成压韵诗文,并用回族民间传统的一些曲调来吟诵,使之记得更清、更快,影响更深,目的是教诲人们遵信真主,与人为善,勿行恶事。如同心县流传的经堂歌《五更月》、《联五篇》、《清廉才受真主惜》、《普赐今世》;平罗县流传的《劝善歌》、《穆圣赞歌》、《伊玛尼歌》等,都配有民间乐调,还有苏武牧羊曲、五哥放羊曲等,也有根据伊斯兰教音调和民间曲调自己融合加工改编的曲调。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