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物志卷四十三 丁 炜 詹应凤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中国历代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回族人物志卷四十三 丁 炜 詹应凤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7-10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回族人物志卷四十三 丁 炜 詹应凤 

  丁 炜

  先世一 丁自申②

  丁炜(约1631—1701),字澹汝,号雁水,福建晋江人,是清初有名气的回族文学家。他的先世,高祖丁自申、祖父丁启浚,都作过官,有著作,也是当地的有名人物。

  了自申,字朋岳,号槐江。明嘉靖二十八二十九年(1549—1550年),他联登进士。授南京工部营缮司主景进虞衡郎中,主管营造、修理、山泽采捕陶冶之事。在任期间。有太监贪污官款,自申以法绳之,令立即退赔,不得拖延。后来,任顺庆(在今四川)太守。三年后,调任梧州(在今广西)太守。
—————————————————————————————————————
①本文所据资料,见《碑传集》卷八一,《泉州府志》卷六十、《国朝文苑》卷六十、卷七五,《江西通志》卷一八二。
②丁炜的先世所据资料,见《泉州府志》卷四四、卷四八.张玉光、金德宝之《到陈埭乡去》。
—————————————————————————————————————
  自申每到一处,守法,有政绩。他重视赈济、平冤狱,有循良之称。

  明廷自成祖修建北京宫殿开始,历朝在四川、湖广、山西等地大量采伐木材,耗费资财甚多。嘉靖年间,所费财力更巨。加之 督运官吏侵冒不报,虚靡干没,致使公私交困。顺庆在四川,难免有伐木的困累。自申守顺庆,宽征缓摇。对因避摇役而逃亡的民户,只在名册上除去姓名,不加追究。这时遇上年荒,富户不肯出卖粮食,夜里被人抢劫。自申查办此案,发现抢粮人正是富户的亲戚。自申说,粮食既是被亲戚抢去,何不干脆算作赊欠,等明年庄稼丰收了,加倍偿还。他这样了结此案,当然还是对富人有实际利益,但也缓和了当时对穷人的威逼,因而双方都感到满意。

  居住在龙州(在今四川平武)的少数民族上层,为争地界而武斗。自申奉命前去处理,适当地解决了问题,把武斗乎息下来。

  梧州是当时明廷在广西的军事重镇,事务繁多,都须太守亲自处理。自申任梧州太守,勤于政务,从不积压。这时瑶民暴动,自申也参加了镇压。将领们为邀功请赏,往往掠平民充数。而自申则让被俘人的家属识别,凡能证实其身份的,便放其归家。这样,便使不少的瑶民得到释放。

  自申秉性刚直,祝阿谀奉承为耻。他以“惜笑”二字名其堂,就是避免左右以他的面部表情来揣度他的心理而取悦于他。某权势人物的儿子因省亲到顺庆,许多人前去奉迎,馈赠钱财。自申不肯这样做。他说,君子爱人以德耳。盐亭(在今四川)县令受贿,案发后,权势人物从中周旋,百般阻挠。自申的上司也暗示意旨。但自申不为所动,仍旧依法裁办。自申由于往往不能与上司意见一致,遂辞官回家。

  自申嗜好读书,藏书数百卷,朝夕翻阅。外出宦游,也随身携带书籍。回归故里后,他杜门读书,著有《三陵稿》十二卷,《古文搜玉篇》若干卷,藏于家。

  自申有子,名日造,字肖梧。自申守梧州时,日造跟随母亲在家,侍奉老人,操持家务,周恤亲友。缘自申藏书繁富,得以博览。著有《朝野萃言》《六书考》藏于家。

  先世二 丁启浚

  丁启浚,宇享文,号哲初,又号赛初,丁日造之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他由德化(在今江西九江)中举。四年后,登进士。初授宝庆府(在今湖南)推官,掌刑狱。到任后,分析案卷,审定案情,一丝不怠,清理了积压的案件。后改杭州推官,迁户部主事。又转吏部文选司主事。晋考功员外,掌官吏考课黜步。因母亲去世丁忧,期满后,补文选郎中,仍掌官吏考课黜陈。嗣擢翰林院四夷馆提督,掌译书事。调南京太仆少卿,管理京畿马匹。因间党势焰愈盛,到任不久,他便辞官回德化家居了。

  启浚做事,一向恪守职责,不为权益所动。他任户部主事,负责筹备边睡粮饷,既以章程为准,又能斟酌时令,使上司和下属都不为难。他掌官吏考课黜涉,十分慎重,从不轻易假人名器,也不轻于称许。因而遏制了相互间的争逐,杜绝行贿之路。当时,朝廷为宦官控制,章奏多被太监压住,迟迟不得批复。丁启浚位尚书,每就一事,再三上疏,直至御批允可。

  崇祯初年,丁启浚又被召为南京太常寺少卿,旋升太仆正卿,掌牧马之政令。不久,晋阶刑部右侍郎,迁左侍郎,兼理都察院。时都察院因宦官擅权,妄作威福,政纪混乱,风气败坏。都察院拟派某御史督学北京,并已通知吏部。而御史本人欲去南京供职,便通过掌科扣下了都察院的咨文。启浚得知此事,感到非常诧异和气愤,他坚持都察院的拟定,拒不退让。

  熹宗在位时,信任宦官魏忠贤,令他处理内外章奏。掌管东厂,并放任他在内阁六部、地方督抚中安插死党,成阉党集团。魏忠贤和他的养子崔呈秀,大肆迫害东林党人,使明的统治更为腐败。崇须帝继位后,为整顿纲纪,大力治裁魏崔奸党。启浚在刑部都察院,查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以一疏将东林党周顺昌等十三人治 死。启波认为,李实以一片纸杀十三人,这十三人又都是忠臣,理实难容,故拟以大辟。崇祯帝觉得,在阉党 盛行时,这不能怪罪李实。且李实疏上有朱批墨迹,实属魏忠贤所为。李实不该定为死罪。诸大臣均不敢言,启浚坚持上奏说:“仁爱之心是皇上的大德,依法办事是臣下的职分,我根据法律定案,请皇上裁决。”李实虽未定以死罪,但最终被革职充边。阉党案子结束,启浚以病告归。

  启浚在朝作官,持廉清政,在家事亲,孝养备至。父母之丧,居哀骨立,筹办丧葬,躬自负土,对待兄弟,真诚纯一。族中有难事者,他都给以周济,从不怠慢,遇贫穷之士,必以礼待之启浚在德化闲居期间,体恤民情,办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他了解到永宁卫守候条件困苦,德化通京师道路不平,都设法予以解决。又为德化请示上面增加科举名额,大家十分感激启浚,为他修了一座祠堂来颂扬他的启浚生平手不释卷,熟悉历代制度沿革。所著有《哲初诗集》《平文集》《诗集》行世。年六十八岁,卒于家,赠刑部尚书。

  仕宦的经历

  丁炜幼年丧父,少年丧母。他的父亲丁棕为启浚五子。棕年十七岁时考为生员,用心苦读,足不出户。烷孝顺父母,众口称誉;友于兄弟,不分嫡庶。他身体赢弱,由于父亲去世,悲痛不已,加上学习过于劳累,得血疾,年二十三卒。

  明永历五年(1651),丁炜年二十岁,补漳州县学生。十二年(1655 ),清军占漳州。丁炜应乡试,名列首位,授漳平教谕。改鲁山县(在今河南)县丞,迁献县(在今河北)县令。嗣擢户部主事。当时户部议于福建开征盐税,以增加财政收入。丁炜认为此事应当慎重,力陈不可行的原委,便把这事搁下了。不久,丁炜转户部员外郎,改兵部武选司郎中,负责通惠河(在今北京昌平附近)的疏通工程。竣工后,出京,分巡赣南道。这时,军队调拨频繁。丁炜亲自督理,秩序井然。

  赣南是产粮地区。民间运粮,经常受到敲诈。每逢藩台到此征税,衙役们又多方勒索。丁炜于是指陈当地十弊,请上司予以革除。总督于成龙十分赏识丁炜的才能。经他推荐,丁炜升任湖广按察使。到任后,他认真办案,平雪冤狱。曾有二十余人被诬入狱,判为死回。

  丁炜察其冤情,全部予以平反。后武昌兵乱,被乱兵推戴为巡抚。丁炜不从,越墙逃走。事平后,左迁姚安  (在今云南)知府。不久,又官复原职。在去京城的路上,因眼疾归家。年七十而卒。

  诗 和 诗论

  丁炜酷爱诗文,虽一生为官,总能抽暇,肆力于诗歌和古文词。他每到一处,总要结交当地文学名士。在京师时,他多与词人结交,切磋诗文。丁炜对诗,有独到的见解。他论诗说:“清而不已,间入于薄。真而不已,或至于率。率与薄相乘,渐且为俚,为野”又说:“诗贵合法,然法胜则离。诗贵近情,然情胜则俚。”他主张写诗要真实质朴,不可过于夸张。丁炜批评当时的诗风,说:“天下莫不为诗,连篇累陵,云驰泉涌,可谓大盛。顾唐家音律与晋室清谈,士大夫靡然成俗,至于旷职废业,以求一二字语之工,又余之所惧矣。”

  丁炜的诗,以“丽而则,清而腴”著称,为清初文学家江琬、魏禧、钱澄之、宋琬等所推重。清代文豪王士祯评论说:“闽诗派,自林子羽、高延礼后,三百年间,前惟郑继之,后惟曹能始,能自见本色耳。丁雁水炜亦林派之铮铮者。其五言佳句颇多。如‘青山秋后梦,黄叶雨中诗”‘莺啼残梦后,花生独吟时’花柳看憔悴,江山待拔除’皆可吟讽。①丁炜的词,也十分出色。所作《自赋莺啼序纪事词》,为人争相传抄。著有《问山诗集》十卷、《文集》八卷,《紫云词》一卷。

  丁炜性情温厚,事亲孝,待兄弟恭让。有女报珠,有才学,亦能诗。所作《越中寄父》云:

  遥望白云飞欲回,亲闱长隔蓟门限。

  凭栏乡国知何处,寂寞庭前花又开。

  诗句清丽质朴,感情真挚,表现了她思父的孤独心情。不幸早年。丁炜悲痛不已,哭以诗云:“女美生前白傅夸,清心丽质比幽花;凤凰未驾铁先折,寥落萧声隔彩霞。”

  丁 氏 家族

  晋江丁氏家族,是回族中所罕见的文学世家,诗文传授,累代相继。丁炜的弟弟焊。族人丁仪、丁启汴、丁奇昆,均善诗文。

  丁焊,字韬汝,生卒年不详。曾为副贡生,官至理一藩院知事。诗与丁炜齐名。著有《沧露诗集》、《沧露词》。                                            —————————————————————————————————————
①见《清诗话·渔洋诗博》,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
  丁仪,号汾溪,明弘治十八年(15 05年)进士。史称其诗,“本性情而谐音律,格调卓然。”可惜诗稿大多失散。他的孙子衍夏多方搜集,得诗若干首,汇辑为《归囊遗稿》一卷,了自申为作序,刊印行世。

  丁启汴,字享中,号东畴。他不肯出仕,对五经传注多有研究,曾有志于重新作注,对于性理之学也颇有兴趣。著有《香雨堂诗文集》。其诸兄弟启溥,著有《蕊编》。

  丁奇昆,字葆汝,清雍正元年 (1723年)授训导。他常在友梅堂讲儒家经典,阐发先儒注疏,条理清晰易懂。自号“易园”,学者尊称之为易园先生。年九十卒。 詹应凤

  詹应凤,安徽宣城人,明末清初凛贡,回族文学家。他的父亲詹沂,哥哥詹应鹏,明代卷各有传。

  《宣城县志》载有应凤《过闲云庵》一诗:

  久约到招提,春游共仗黎。

  不辞山北路,来向竹林西。

  远蚰封残雪,疏篱带浅泥。                                —————————————————————————————————————
①本文所据资料,均见《宣城县志》。
—————————————————————————————————————
  十年曾过此,回首负幽栖。

  应凤以德行著于乡。著有《广教志略》。

  宣城詹氏家族与晋江丁氏家族,同是回族中少有的文学世家。詹沂、詹应鹏,俱有著作。詹应凤的侄于希颢、希诚、希舒、希悯,任孙宇及其子天挺等,均有文才。

  希颢、应鹏子,康熙十一年(1672年)副榜贡生,著有《清寂遗居文集》。

  希诚、希舒、希颢,詹应鼎子。应鼎,字玉铉,应凤堂兄弟。希诚等三人合著有《一家言》。

  詹宇,应鹏孙,字在周,号谷轩,康熙二十四年  (1685年)进士。少有异才,过目成诵。詹宇孝敬父母,曲尽其意。家贫而好施舍,常捐资为人解难而不留姓名。他与儿子天挺俱善待。《宣城县志》录有詹宇诗  《澄江楼别宴》云:

  扁舟冒雪般江限,朋好追寻共把杯。

  敝拟杏花春后看,却惊梅蕊腊前开。

  长途孤剑寒光动,隔院疏钟瞑色催。

  分手河桥还有约,北风归雁寄书来。

  又,天挺诗《江楼写生》云:

  江楼容膝不容尘,秋色初浓眼界新。

  远树欲无烟接好,夕阳如客雁声频。

  潮日沙有垂钦篆,石露山为劈斧敲。

  此景自来谁拾得,谢公吟后更无人。

  《宣城县志》又著有詹同怀、詹作揖,詹作梅、詹退、詹淇澳、詹代、詹圣春等人,都能诗。詹暹并著有《存一诗稿》、《文稿》、《向隅草》等。他们是否为詹应凤族人,待考。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