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攀龙①
哈攀龙,直隶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生年不详,死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雍正十年(1732年)武举,乾隆二年(1737年)一甲一名武进士,授予头等侍卫。乾隆九年(1744年)任福建兴化镇(今莆田)城守副将,乾隆十一年(1746年)先后任河南南阳镇、福建海坛镇及漳州镇总兵。乾隆十二年(1747年)哈攀龙的母亲去世,回河间在家守制。
———————————————————————————————
①本文取材,见《清史稿》卷二九六、二九七、三—一,《国朝老耆类征》卷二八六,《圣武记》卷七。
———————————————————————————————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皇帝东巡,哈攀龙在河间受接见,并被派往金川军营,听总督张广泗委用。四月,署松潘镇总兵,参加平定金川之役。哈攀龙有勇有谋,在进军中屡立战功。也曾有过失误,被经略肭亲和总督张广泗举发,说他滥派懦弁驻守美诺沟,沿途丢失粮食、枪炮;还说在攻夺一座碉卡时,署重庆总兵任举阵亡。哈攀龙未能奋力攻夺敌卡,因此受到降二级留任的处分。不久,乾隆皇帝了解到哈攀龙在军营层次攻坚夺卡,甚为出力,其战功一直向上呈报,而张广泅却没有—一入奏。因此,上谕认为原给哈攀龙的降级处分,甚为屈抑,决定撤销原处分。乾隆十四年不(1749年)二月,金川之役结束。哈攀龙功加三等,再加一等记录二次。九月,升任署甘肃固原提督。乾隆十六年调任署湖广提督。
哈攀龙根据多年治军的经验,乾隆十八年(1753年)制订整饬弁兵条例六项,上报清廷,受到皇帝嘉勉。这六项是:一,凡抓获逃兵,即重责并革去军籍,一个月内自首者量宽初犯;二,已革职的千总、把总等末弁,不得再久住任所;三,施南卫(今湖北恩施)、武昌、永顺、保靖、九路等处归土司安插各省者,恐有私逃回籍的,饬各弁时加查察;四,凡军流重犯往回递解时,遵例一犯二解,兵械防护于单内注明某兵,押交前汛,限时回销;五,解饷,每兵配带鸟枪、腰刀、哨棍,由大路行走防护,委弁督查,交前汛取照回销,仍令沿途塘兵护送出境,该将备报过汛日期;六,州县监狱有拨兵防范之例,应定派拨五名,如额名无多处派四;名,遇要犯另酌增派。
哈攀龙在乾隆二十一年实授湖广提督,第二年调贵州提督。乾隆二十四年皇帝接见,因病留住京师,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故去,赐祭葬。
哈攀龙的太祖哈先闻,祖父哈云,父哈世荣,均以哈攀龙的地位被封赠为通议大夫,一等侍卫。
攀龙之子国兴(1)乾隆十七年(1752年)武进士以三等侍卫分至云南。乾隆二十三年任云南督标右营游击,五年后升至东川营参将。
哈国兴从乾隆十七年(1752年)到云南军营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病死于小金川军中,除了最后一两年参加了攻夺小金川之役,其他时期都是在云南西部同缅甸对我上司地方的袭扰而进行抗击和交涉。同其 他为清廷效力四、五十年的回回老将比较,哈国兴去世过早。然而。哈国兴出身将门,作战勇猛,且有谋略, 深受皇帝宠信,因此他升迁较快,在云南的影响也较大。
在滇西立功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缅军大规模进入我滇西腾越、永昌二府。哈国兴随总兵朱仑出征铁壁关(今瑞丽西北)。十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哈国兴仅率九百名士兵,同数万缅军苦战四个昼夜,他们利用高山优势,竖起木棚作隐蔽。待缅军靠近才下令开枪,这才能以少抵多,坚持不懈,直到提督李时升领兵七百人来援,终于解围。从此,缅方都知道清军里边有哈将军者。乾隆三十二年年初,哈国兴奉命守卫猛卯司(今瑞丽),在激烈的攻防战中,他的右臂受枪伤,门牙也被打落,调回军营调养。由于战功卓著,赐戴孔雀翎,升任腾越营副将。年底又擢升为楚姚镇总兵。乾隆三十三年五月,到北京受皇帝接见,命在乾清门行走。九月,调任普洱镇总兵。十月,擢升为贵州提督,仍留驻滇西军营。不久,皇帝认为哈国兴自从对缅战事以来,甚为勇往出力,办理军务也颇妥贴,月又熟悉边情,因此又调任云南提督。同时,又赏加太子少保衔,以示奖励。
———————————————————————————————
①本文取材,见于《清史稿》卷三一0,《国朝老献类征》卷二八六,《滇系》七之八《典故》,《阿文成公年谱》卷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军机处录副外交类141号、337号
———————————————————————————————
乾隆三十三年,缅甸一个小头目诺尔塔差人送来信件,表示应战说:“当真要比武艺,我们将地方上的城池、濠沟、粮草预备停妥了,并不缺少一样”、“莫说是天朝大皇帝地方,就是各国的人来,出不过我的手。”云南也在准备对缅大举进军。四月,经略傅恒建议兴办水师,以便水陆并进。哈国兴授命在盏达司(今盈江)西铜壁关外督造战船。七月船成,哈国兴随经略由猛拱、孟养等地进击。缅方水陆防御甚坚,清军不服水土,生病者多,水兵又不能进。只有将军阿桂一路。出虎踞关,至老官屯,兵威颇壮。双方没有大的战斗,协议解兵。哈国兴出面与缅方头目谢己万及小头目得鲁蕴协议三事:一是不许侵扰边界二是送还扣留的内地人,三是十年一贡。缅方头目发誓奉约,于是乃撤兵。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缅方迟迟没有照约行事。四月,云贵总督彰宝差派都司苏尔相前往老官屯缅方送信,缅方头目诺尔塔将苏尔相等一行人扣留,并致函哈国兴说:“你们大兵打老官屯时候,你们也打的不耐烦了,我们也累了,两边俱已停兵,两边人俱受太乎了。你们打发苏总爷拿字到我们这里来,字内说的是你们的兵豪强,我们的人软弱,输与你们了的话。”“因此留下你们的人。穷人百姓做买卖的,你们都不放下来,闹起关口。”“求你们照前的话通了买卖吧,不要拦阻,照古礼相通往来.诺尔塔来函还扬言哈国兴曾应允将木邦、猛拱、蛮登三土司归还缅方。总督彰宝也怀疑哈国兴与缅方具约不以实。六月,乾隆皇帝召见哈国兴,斥责他对缅交涉时存有迁就完事之见。至于许给土司一节,哈国兴坚持从未这样许诺缅方。皇帝以事情无可对质,是非难以判断,免去哈国兴在乾清门行走和太子少保衔。考虑到他屡次领兵打仗,颇属奋勉,降职为贵州古州镇总兵,以观后效。不久,乾隆皇帝从副将军阿桂栓等人的上奏中得知对缅交涉仍无进展。考虑到哈国兴在云南多年,熟悉边情,仍让他到云南军营办事。此后一段时间,哈国兴的处境相当困难。他已不是云南提督,却以贵川一个总兵的身份在云南办事。原是在对缅交涉中造成失误,却仍在办理对缅事务。阿桂等人让哈国兴办事,而朝廷已经不信任他。乾隆上谕就曾责问阿桂等人:你们的入奏好象对缅交涉“非哈国兴不行”,假设世上没有哈国兴,对缅事务就置之不问了吗?
在大小金川效命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五月,皇帝上谕 以哈国兴在云南没有紧要事件,而夺取小金川的战事正需统兵大员,命令哈国兴即刻去将军温福军营效力。接着,哈国兴又被任为西安将军,统辖陕甘从征诸军。温福深知哈国兴带兵有方,命他独自带兵由策卜丹径取美诺。哈国兴并不盲目进军,他详察地形,认为策卜丹林深径狭不便取道。改为率二千人助海兰察攻玛尔迪克山寨。由于他作战勇敢又能随机应变而受到奖赏。九月,土司兵愿献鄂克什地(小金川东北境),向哈国兴请降。哈国兴饬令将南北两山、美美卡、木兰坝及玛尔迪克一并献出,才许其降。土司兵果然尽撤各栅,哈国兴以兵入鄂什克旧寨。十月,小金川首领索诺水派人到哈国兴军营投递禀帖,并送还前次俘去的外委臧儒,以求得宽宥。皇帝让温福用哈国兴的名义给与回檄,责备索诺本与僧格桑踞守要隘,抗拒官兵,说明本提督奉命随征,惟知奋勇杀敌,力缚凶渠,断不能为诳言所惑。哈国兴此时与海兰察、额森特等屯驻贡噶山,他们以五千之众,兵分三路,攻占路顶宗,先后击破敌卡五十余所,碉三百余座,俘获甚众。十一月,哈国兴率军进据兜乌山巅,与总兵马彪军会合,夺下附近碉卡。各路清军向小金川紧逼。十二月,朝廷决定夺取小金川之后即三路进兵攻夺金川。皇帝上谕说,哈国兴虽是绿营汉员,对于领兵征剿之事曾经练习。(指在香山设碉卡练习攻取事)而且原在乾清门侍卫上行走,与满州大臣无异。丰升额一路即著哈国兴为参赞大臣,分道并进。不是满洲人而授予参赞大臣职务,是清廷给与绿营汉员的一种特殊恩赐。不久,小金川被各路清军攻夺。哈国兴病故于军中。
乾隆皇帝对哈国兴的逝世深表惋惜,上谕说哈国兴从对缅用兵和在四川西路军营带兵攻剿,劳绩卓著,所以加思授为参赞大臣。现在小金川已平定,正值进剿金川需人之际,倚任方殷,听到他的死,深为惋惜。赏银一千两,加赠太子太保,赐祭葬如例,溢壮武,入祀昭息祠,图形绘制在紫光阁。乾隆皇帝为之制赞词云:“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向略趱拉,屡举险要。中道病姐,成功未告。”
哈国兴的儿子哈文虎,乾隆三十七年由兵部带领引见,授为守备,到四川军营补陕西提标右营守备。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木果木战役中,与将军温福等同时阵亡,入祀昭忠祠,其弟文彪授为千总。哈国兴的弟弟哈国泰。乾隆三十六年在云南任千总,皇帝令其到京,用为巡捕三营千总,以便就近养亲。不久,调任云南临元镇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