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鸣凤、袁国祚、马大恩,是回族中的刻书家。他们对汉文伊斯兰教义书籍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黑鸣凤,字羽辉,号朝阳,临清州(今山东省临清县)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武进士,授侍卫。
乾隆四十六年(1707年),乾隆帝南巡至德州,鸣凤随从扈驾。父嵩早死,鸣凤事母甚孝。乾隆帝赐食,鸣凤多揣在怀里。帝洁问其故。鸣凤说:“臣有老母,敢珍此以献。”乾隆帝特赐他母亲食品二盘,鸣凤驰遣奉母。鸣凤扈驾至西湖水除浙江提标右营游击,任象山协副将。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僧人一念聚众大岚山作乱。总督委宁台道处理,被困。鸣凤奉命前去解围。一.念和尚乘舟从海上逃跑。鸣凤曾沿海巡逻,获巨舟并擒盗贼数百人。其中有被劫商民,鸣凤查明情况,尽予释放。①黑鸣凤不仅能武而且善属文,工书法,②对伊斯兰教义信仰甚虔,尝以“吾教言性,本乎实有,归于一真。理有一定,言确可征,与佛氏之虚无,大不相同。苟有卓荤杰出之士,会通翻译,发明精义,与世共证,稗益斯道,当非浅鲜”。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春,刘智《天方性理》既成,南游至杭,鸣凤亟请相见,诵读《性理》,亟为推崇,说:“三复斯传,精言妙义,坚卓不磨。大慰予怀。”③他以研读所得,附志于《性理》各篇之后,还写了序跋,分别置于全书的首尾.他把他所序跋和加有附志的本子刻了版,公开问世。这是汉文伊斯兰教义书籍有了私人刊本之始。鸣凤又为《天方性理·本经》五章作注释五卷,旨在以浅显的文字解说深奥的道理。这书甚为学者所推崇,认为其功不在刘智原书之下。他在《自序》中说:“并负笈亲聆一斋之指示,庶茅塞少开。遵从有自。”可见鸣凤的解说,是亲自受到刘智的指点的。这里所谓“一斋”,就是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