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塔里格‧拉玛丹博士
译者﹕阿立‧蒋敬博士
原 书 前 言
自古以来﹐出版过的先知穆罕默德传记﹐多得数不清。(注) 古代最著名的穆圣传﹐有伊本‧伊斯哈格和伊本‧希沙姆合着的传世杰作;近代的穆圣传记作品多如繁星﹐有先知穆圣生平﹐有历史简介﹐也有各种评论。 关于真主使者先知穆罕默德的事迹﹐以及他的各种经历和故事﹐反反复复﹐说了又说﹐好像这个专题话已说尽。 读者会问﹐为什么今天又多了一本先知穆圣的生平传记书﹐是否多此一举﹖
(原书注﹕根据穆斯林世界的传统﹐凡是在提到先知穆圣的地方﹐人们都为他祈祷﹐说“Salla Allahu alayhi wa sallam”﹐意思是“祈主福安之”或“祈主赐福予他”。 我们这本书﹐计划面向社会大众﹐对穆斯林﹐也对非穆斯林﹐所以省略先知穆圣之后的简短祈祷词﹐但愿穆斯林同胞在阅读此书时﹐为穆圣默祷。)
本人无意与前辈们的任何作品竞争﹐而只是从老前辈那里吸取营养。 本书对先知穆圣的生平没有任何新的发现或补充﹐对真主使者的圣品和历史事件也没有任何独创性或突破性的见解。 不过﹐作为现代的学者﹐我对先知穆圣的生平有现代意识的理解和认识。 尽管我谦恭敬意地实事求是﹑联系实际﹐但是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我们这一代人能达到也很不容易。
先知穆圣在全世界穆斯林心目中占据的地位﹐无可比拟。从过去、现代到未来﹐都直接影响着亿万穆斯林的生活规范和思想方式。 凡是穆斯林都相信﹐先知穆圣承领了真主的启示﹐并且把真主颁降的经典《古兰经》完整地传达到人间。 《古兰经》中有许多经文肯定了先知穆圣的神圣地位﹐他是真主唯一的最后使者﹐因此他是先知﹐是启示传告者﹐是信仰导师﹐是正道示范﹐集所有这些功能于一人。 他是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从真主那里获得了启示﹑鼓励和知识﹐因此他的言行改变了世界。 真主选派了他﹐并且恩赐他天赋﹐以他的人格表现﹐成为人类的楷模。对于虔诚的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是当之无愧的导师。
穆斯林从来不认为伊斯兰的使者是造物主与人类之间的中介或代理﹐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与真主直接灵通﹐毋须求助于中间媒介。 作为穆斯林社会的导师和领袖﹐他有时也为全体穆民祈祷﹐但是他坚持教导弟子们承担个人的责任和使命﹐与造物主保持直接关系和对话。 先知穆圣时刻在提醒信士们真主的万能和仁慈﹐引导弟子们向真主祈祷﹐在真主的正道上坚韧不拔﹐接受真主的考验。 他用真主的启示和光亮教诲弟子们﹐真主是独一无二的﹐不受任何造化﹐真主创造并且掌管天地万物。 信士们必须把对真主的崇拜和敬意提升到精神和灵性的高度﹐用虔诚的心灵和由衷的行动赞美真主﹐向真主祈祷。
当时有人请求先知穆圣展现一些奇迹或魔力﹐证明他是不同凡响的真主使者﹐因为许多迷信的信仰都这样吸引信徒。 真主启示他,对这样的请求只须回答说﹕“我只是一个同你们一样的凡人﹐我奉的启示是﹕你们所应当崇拜的﹐只是一个主宰﹐故谁希望与他的主相会﹐就叫谁力行善功﹐叫谁不要以任何物与他的主受同样的崇拜。”(古兰经﹐18﹕110) 真主的启示向信士们昭示﹐先知穆罕默德是真主选派的最后使者﹐从此以后再也不派遣﹐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他具有的完美人性。 真主说﹕“对于盼望真主与末日﹐并时时纪念真主的人﹐真主的使者就是他们优异的榜样。”(古兰经﹐33﹕21) 以上经文所体现的两大特点:第一是他的普通人性﹐第二他是为人类展现行为示范的先知﹐这本穆圣传将集中探讨这两个重点。
这本书中将省略许多繁琐的历史考证和先知穆圣毕生成就的细节﹐对多次重要的自卫战争﹐也将去繁就简﹐只描述其概括。 在许多古典的先知穆圣传中﹐有许多战事的详细叙述和历史事件的多种资料﹐我们不觉得对这些历史事迹刨根问底有多大现实意义。 在对先知穆圣生平的陈述中﹐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当时的环境﹑对待事物的态度﹑以及表明先知穆圣性格的用词上﹐因为他有普通的人性﹐又是真主的使者﹐所以他的这些表现没有时间和地区的局限性﹐对其它地方和今天都能实用。 曾经有人向先知穆圣的爱妻阿依莎询问穆圣的人品和性格﹐她回答说﹕“他的性格(包括道德观念和言行)﹐充份表现了古兰经。”(《布哈里圣训集》) 《古兰经》是真主启示的经典﹐历来是穆斯林的信仰基础和生活指南﹐先知穆圣的心理和言行为《古兰经》赋予了人性的生命活力﹐我们展现他的生平事迹﹐就是为了向伊斯兰信士呈现他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表现﹐对今天的穆斯林也同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
我们最初的设想﹐就是挖掘先知穆圣心灵深处的人类价值。 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先知穆圣当时的心理状态﹐从信仰角度提炼他言行中的精神力量和认识﹐成为普世的人类教训。 他从出生到归真﹐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在他接受真主启示之后面对各种局面时﹐他的反应和对策﹐都是对当时弟子们的开导和教诲﹐一举一动﹐都包含着深刻的涵义。 他坚定不移信守伊玛尼﹐认主独一﹐同真主神交对话﹐观察环境中真主的造化迹象﹐内心里充满胜利信心和经受真主磨炼的毅力﹐所有这些都是对我们展示一个纯洁人性所接受的真理。 是真理﹐就没有时空的差异和局限﹐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 先知穆圣的生平﹐标志着人类对客观存在事物最原始最清醒的认识和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先知穆圣的传记﹐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告诉我们最理性地处理世事的基本原理。
先知穆圣的所有经历都是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但是我们今天可以从中受益。 那些是发生在公元七世纪的社会活动和人情世故﹐在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是先知穆圣遵奉真主的尊名和启示的正当反应和表现﹐我们可以总结出许多处世原则和道德准则。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离不开最基本的优秀人性﹐例如忠孝、仁爱﹑诚实﹑公正﹑坚毅﹑正义﹑勇敢等。 任何有价值的历史﹐都是对现实的借鉴。 我们必须从我们现实的需要看待真主使者承担的使命和传播的思想﹐应当感觉到他是在对我们谈话﹐为我们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
我们诚挚地希望读者们﹐不论是穆斯林或非穆斯林﹐共同来审视先知穆圣的真实生活状况﹐依据时间的脚步﹐跟随着他前进﹐这些都是古代学者对他忠实的历史记录。 古代的历史资料﹐或多或少都增加了学者本人的理解和观点﹐如社会分析﹑哲学总结﹑法制研究﹑政治和文化解读等。 我们尊重历史﹐但目的是古为今用﹐借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引导读者思考今天的现实。 这本书在安排上﹐分成许多短篇的章节﹐便于阅读和思考﹐读者可以从每一个情节中发现﹐既有先知穆圣当时的活动和言行﹐有伴随而降的《古兰经》经文﹐也有切合当时需要的教导﹐这三者之间不分先后而互动, 其中的精神实质﹐正是我们今天所需的历史教训。
我们研究先知穆圣的历史﹐并不限于一时一事﹐不能陷入对具体事件的争论不休中﹐而是要从整体上学到真主最后使者的精神。 他对正道事业的全身心投入﹐以及对周围人的怜悯和仁爱﹐是我们探究的亮点。 不论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学习和体会先知穆圣的生平时﹐不妨试试像他那样全神贯注﹐同他一样在面对的现实艰难中上下求索﹐找回他的心态和情感﹐深入体会他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才把历史的重要意义注入他的使命。 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初衷﹕让先知穆圣的生平成为我们现代人的一面镜子﹐用他的精神来反射我们今天面临的复杂现实。 然后﹐再效仿他的心情做同样的思考和反应﹐达到对复杂世事的渗透理解。许多盘根错节的种族和社会难题﹐都可捋出头绪﹐使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有意使本书成为大众读物﹐让穆斯林或非穆斯林都能阅读。由于行文中必须涉及许多历史事件﹑引证古人的著作和伊斯兰经典﹐所以某些措辞和引文难免艰涩难懂﹐不像现代的通俗文体那样流畅。 从性质上讲﹐这是一部历史书﹐要力求真实和准确﹐就必须借用古代的文献来说明问题﹐因此无法避免使用不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措辞。 但是﹐在叙述历史故事时﹐掺入了许多沉思和领悟﹐这一部份很容易理解﹐因为人人都能接受人性的基本思维规律和伊斯兰的信仰精神。 先知穆圣的生平﹐是当今全世界十多亿穆斯林信仰(信仰生活?)的源头﹐包涵着伊斯兰内在的原则和要旨。 因此﹐这本书也是对伊斯兰认识的基础知识。
先知穆圣对他的弟子们谆谆教诲﹐引导他们崇拜独一无二的真主﹐服从真主的使者。 真主启示先知穆圣说﹕“如果你们喜爱真主﹐就当顺从我﹔(你们顺从我)﹐真主就喜爱你们﹐就赦宥你们的罪过。 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古兰经﹐3﹕31) 弟子们出自对真主的崇拜和对真主使者的敬爱﹐而服从他﹐效仿他的行为﹐遵奉他的教诲。 当时﹐弟子们对他的敬爱有多深﹐可以从以下这个故事中看出: 当欧麦尔‧哈塔布最初听到先知穆圣逝世的噩耗﹐他绝不相信﹐他认为先知穆圣是不会死的。 他是一名勇敢的武士﹐扬言谁再敢说先知穆圣已经死了﹐必置传言者于死地。 他要大家相信﹐真主的使者暂时离别了人间﹐升到了天堂﹐他将再回来。 另一位弟子阿布‧伯克尔要他的弟兄欧麦尔冷静下来﹐并且向众人们宣布﹕“啊﹗ 人们啊﹗ 让那些敬爱先知穆罕默德的信士们都知道﹐他确实死了﹗ 让所有崇拜真主的人都知道﹐真主是永生的﹐真主不会死。”(根据伊本‧希沙姆的《先知传》﹐贝鲁特版﹐6﹕75-76) 随后他诵读了一段经文﹕“穆罕默德只是一个使者﹐在他之前﹐有许多使者﹐确已逝去了﹔如果他病故或阵亡﹐难道你们就要叛道吗﹖ 叛道的人﹐绝不能伤损真主一丝一毫。 真主将报酬感谢的人。”(古兰经﹐3﹕144) 这些历史的纪实﹐标志着先知穆圣的生命终结﹐但并不会减弱穆斯林对真主最后使者的敬爱和顺从﹐一千四百多年来的历史以及现代穆斯林对先知穆圣的感情证明了这一点。
穆斯林对先知穆圣的敬爱﹐持之恒久﹐万古长青﹐因为先知穆圣的言行深刻地印在所有信士的心中和脑海里。从古到今﹐他们每天都为真主的使者祈祷﹐也因为穆斯林处处、事事都以先知穆圣为榜样﹐遵循圣训和圣行成为穆斯林的高尚品德和行为准则。 这本书﹐就是要通过对先知穆圣的认识和理解表达一个普通穆斯林对他的衷心敬仰和爱戴。 先知穆圣的生平轶事﹐是一条通向精神信仰的道路﹐不存在什么要回避的问题﹐因为他所经历过的这些事件﹑真主的考验﹑他所遭遇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及他的深思和探索﹐都能对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做出真实的答复。这些答复多半是心领神会的﹐而不是纠缠不清的理论。 说一千﹐道一万﹐总而言之一句话﹕没有真心的热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
目录
第一章﹕来自真主的迹象
一﹐ 使者的家世系谱及其处境地位
二﹐ 信仰的考验﹕疑问和信托
三﹐ 人生是一场悲剧吗﹖
|
第二章﹕ 出生和早期教育
一﹐ 穆罕默德出生
二﹐ 沙漠中的孤苦与灵性
三﹐ 童年教育和生活环境
四﹐ 开胸洗心的传说
五﹐ 一个孤儿和他所受的教育
|
第三章﹕ 人格与精神求索
一﹐ 基督教修士巴希拉的发现
二﹐ 麦加城《道德公约》的意义
三﹐“忠诚者”与婚姻
四﹐ 载德的故事和经历
五﹐ 重建天房“克尔白”出现一个奇人
六﹐ 求索真理完成生命第一阶段
|
第四章﹕ 启示与知识
一﹐ 信仰基督教的远方表兄
二﹐ 先知的信仰﹑知识(学识?)和谦恭品格
三﹐ 信仰﹑道德和考验三结合
四﹐ 寂静之中的怀疑与宽慰
五﹐ 先知穆圣的贤内助赫蒂彻太太
六﹐ 真主不断颁降启示﹐经典成形
|
第五章﹕ 真主的启示与先知的磨难
一﹐ 第一批弟子﹐穆斯林社会雏形
二﹐ 走向社会面向公众
三﹐ 真主的早期启示
四﹐ 艰难的困境
|
第六章﹕ 抗争﹑屈辱和流亡
一﹐ 吉哈德精神
二﹐ 原则的界线
三﹐ 犹太拉比提的三个难题
四﹐ 穆斯林流亡阿比西尼亚
五﹐ 在纳贾什国王御前的辩论
|
第七章﹕ 考验﹑提升与希望
一﹐ 欧麦尔的传奇故事
二﹐ 哈希姆家族遭到抵制
三﹐ 失去亲人的悲痛之年
四﹐ 在塔易夫的遭遇和一个奴隶
五﹐ 夜行与登霄及其意义
六﹐ 迁移前的社会动荡
七﹐ 在麦加的广泛团结
八﹐ 迁移的时刻到了
|
第八章﹕ 希吉莱(迁移)
一﹐ 与阿布‧ 伯克尔同行
二﹐ 开始新建清真寺
三﹐ 迁移的重大意义
四﹐ 在麦地那的定居和协议
五﹐ 在麦地那与犹太部落的关系
六﹐ 穆斯林社会的伪信者
七﹐ 穆斯林兄弟会联盟
八﹐ 确定礼拜的召唤礼
|
第九章﹕ 麦地那时期的社会与战争
一﹐ 古莱氏部落首领们的争议
二﹐ 自卫战前夕的真主启示
三﹐ 改变礼拜的朝向
四﹐ 麦加的一支商队
五﹐ 阵前商议对策
六﹐ 白德尔战役
七﹐ 麦加与麦地那双城记
八﹐ 盖尼戛尔氏族的犹太人
|
第十章﹕ 训导的成果与失利的教训
一﹐ 对弟子关怀和爱心﹐谆谆教诲
二﹐ 接待纳吉兰基督教部落代表团
三﹐ 嫁出一个女儿﹐娶进一位妻子
四﹐ 伍侯德战役的简述
五﹐ 战争的挫折是一次教训
|
第十一章﹕ 外破阴谋﹐内治叛奸
一﹐ 麦地那城内的纳迪尔部落
二﹐ 法制的公正与人性的良知
三﹐ 敌人阴谋发动联盟进攻
四﹐ 城外挖掘壕沟感人场面
五﹐ 敌人一万大军围困麦地那城
六﹐ 对敌人的一次诡诈
七﹐ 古莱扎部落的悲惨命运
八﹐ 圣女载娜卜与丈夫阿布‧艾斯
|
第十二章﹕ 一个美妙的梦﹐进入和平时代
一﹐ 一个美妙的梦
二﹐ 和平谈判
三﹐ 城下盟誓
四﹐ 侯达比亚协议
五﹐ 精神与理解的胜利
六﹐ 遵循协议一丝不苟
七﹐ 布告天下君王
八﹐ 海巴尔之战
|
第十三章﹕ 重返故乡
一﹐ 伍萨玛‧载德的教训
二﹐ 玛丽雅的到来
三﹐ 麦地那人第一次副朝
四﹐ 穆尔塔之战
五﹐ 协议被撕毁了
六﹐ 返回老家
|
第十四章﹕ 从老家出发﹐再接再厉
一﹐ 侯乃尼之战
二﹐ 战利品
三﹐ 塔布克之战
四﹐ 代表团之年
五﹐ 先知穆圣的儿子易卜拉欣
六﹐ 宽恕与真诚
七﹐ 辞朝演说
|
第十五章﹕ 他大功告成﹐一生轻松
一﹐ 战争武德与保护自然环境
二﹐ 先知穆圣在病中
三﹐ 向弟子们最后辞别
四﹐ 他完成了使命﹐走了
|
全书评述﹕历史的事实与永恒的真理
一﹐ 他是模范﹐他是导师
二﹐ 他追求的自由﹐他所表达的爱
译者在新西兰采访作者拉玛丹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