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就是一座大清真寺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行业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大地就是一座大清真寺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7-1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作者简介﹕威尔‧希哈伯现任《伊斯兰在线》沙里亚部副主编﹐他毕业于艾资哈尔大学法学院﹐获得伊斯兰法学硕士学位﹐现在是艾资哈尔大学伊斯兰法学原理博士研究生。 他专职为《伊斯兰在线》网站写作﹐他的个人电邮是﹕wael﹒shihab@iolteam﹒com。]
 
       我年青的时候在艾资哈尔大学就读时﹐就知道先知穆圣说过﹐“大地就是一座大清真寺。”    圣训说﹕“我有五件事﹐是在我之前的先知所未得的真主恩赐。 这五件事之中﹐一件恩赐是大地。  整个大地都给予我和我的稳麦﹐是一座大清真寺﹐也是心灵净化之地。  因此﹐我的稳麦(弟子们)只要到了礼拜的时间﹐在大地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礼拜。”《布哈里圣训集》   我对这段圣训一直是从字面理解﹐我认为﹐这段圣训告诉我们﹐穆斯林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时礼拜﹐崇拜真主。  但是﹐在不久前﹐我们举行了一次学术研讨会﹐开罗大学政治系教授赛义夫‧法塔赫博士应邀发表演讲﹐他对这段圣训的解释更有深层的涵义﹐使我们得到更多的领悟。
      
   法塔赫博士说﹐在先知穆罕默德之前﹐所有的先知都不曾承担向全人类传播正道的使命﹐而真主的最后使者的出现﹐标志着真主对全人类的仁慈和怜悯。  全世界的人﹐都得到归信正道的机会﹐而且不论什么地方﹐都有隐藏着真主的恩典﹐允许信士们去寻找和开发。 人在大地上生存﹐必须努力工作﹐任何工作都是功修(埃巴代)的形式﹐崇拜真主。 自从伊斯兰出现之后﹐大地有了新的希望﹐假如全世界的人﹐都把工作看作是礼拜一样的功修﹐敬畏真主﹐那将是什么局面﹖  法塔赫教授的演讲发人深省﹐我在会后反复思考﹐对这段圣训深入探索合理解﹐提高对伊斯兰现实意义的认识和领悟。
      
   我们在伊斯兰法学中﹐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就是伊斯兰法学所依据的经文和圣训﹐有字面的表意和深入的含义两个层次的理解﹐对各个时代立法者都是严峻考验。 在《古兰经》和圣训中都存在字面意义的词语“扎希尔”和深层“费格赫”法学原理的区别﹐从扎希尔的文字表面意义﹐深入探讨和领会更为深刻的含义﹐成为在一般意义之外的广泛意义。  例如《古兰经》中有一句启示说﹕“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2﹕275)   凡是做买卖﹐都追求利润﹐但什么标准是“重利”﹐这就是原则性问题﹐因为前者是被“准许”的﹐后者是被“禁止”的﹐是关系到合法与非法的严肃问题﹐含糊不得。  做买卖和重利之间必有明确的区别﹐从而形成法律条例﹐以防某些人错误地断定“凡是买卖都是重利”的谬误。 
       
  在上述圣训中﹐“大地就是一座大清真寺”﹐表面的意思是﹐到处可以礼拜﹐但深层的意义是﹐我们的行为﹐在大地任何地方就像进入清真寺大殿一样。   信士在清真寺中有特别的感受﹕真主就在面前﹐做任何事都像礼拜一样﹐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清真寺”是一个形像化的结构﹐由此引伸到地球上的大地﹐也是一个形像化的结构﹐那么﹐清真寺的含义是它的功能﹐这个功能引伸到整个地球﹐这就是清真寺功能的全球化。   穆斯林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如同在清真寺中一样﹐不仅是礼拜﹐而且是信仰的心情和思想集中在敬畏真主上﹐心中善意﹐行为有功德。   那么﹐把大地比做清真寺﹐穆斯林应当理解更为深入的四层意义﹕行为的意义﹑道德的意义﹑环境的意义和心情的意义。
 
  第一﹐清真寺中的行为
       
  清真寺是最讲究规则的地方﹐大凡跨步进入清真寺﹐就必须遵循固定的规则﹐例如见人道色俩目﹐进入水房﹐步入大殿﹐抬起双手高赞“真主至大﹗”   礼拜面向克尔白﹐在伊玛目身后整齐排列﹐一举动遵一循先知穆圣确定的礼仪﹐全世界行动划一。   在礼拜中﹐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一心向主﹐思想高度集中﹐忏悔和祈祷﹐在排列中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穆斯林兄弟。   把这些行为全部转向社会﹐在社会上遵循规则﹐排除私心杂念﹐一心向主﹐在思考中多忏悔和祈祷。  对待每个人﹐一律平等﹐不论贫富或社会地位高低﹐穆斯林都是兄弟姐妹。  在日常生活中﹐民众之间有许多交往﹐不论什么身份和职业﹐只须对人公正﹐有善心﹐在实际行动中立功德。  不难理解﹐日常生活就是功修﹐功修与生活紧密结合﹐就是清真寺中德标准行为。  当你设想大地都是清真寺时﹐功修变成了生活﹐生活也就等于功修﹐信仰与生活结合形成一个整体精神。
 
  第二﹐清真寺中的道德
       
  有些人在清真寺内外是两样的人﹐在寺内态度和蔼﹑说话诚恳﹑身上干净﹑衣服整洁﹐讨论道德观慷慨陈词﹐可是走出清真寺﹐变成另外一个人。 在清真寺外﹐好像从狱中释放出来﹐表现任性﹐不拘小节﹐说话不检点﹐衣着不整洁﹐有时说个小谎﹐做生意或工作有时来点小欺诈。 人人都在清真寺中保持高风亮节﹐彼此礼貌﹐热心社会公益事务﹐这些优秀的行为应当转移到全社会﹐走出清真寺也是同样优秀的穆斯林。  礼拜是万善之首﹐天天礼拜的人缺点较少﹐礼拜是训练优秀人品的重要方法。  《古兰经》说﹕“你应当宣读启示你的经典﹐你当谨守拜功﹐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记念真主确是一件更大的事。  真主知道你们的作为。”(29﹕45)    如果穆斯林人人都礼拜﹐并且把清真寺中优良表现推而广之﹐形成社会习惯﹐穆斯林对社会将有更多作为和贡献。 
 
  三﹐清真寺中的环境
       
  清真寺中有清静的环境﹐有专人负责打扫寺院卫生﹐礼拜殿上一尘不染﹐水房间很清洁﹐各处飘着香气﹐没有人在清真寺中抽烟。 清真寺是一片净土﹐礼拜的人心旷神怡﹐坐静的人宁静致远。   在许多第三世界穆斯林国家的乡镇﹐清真寺外是另一番情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地沟臭气难闻﹑墙脚堆着垃圾﹑许多人满街倒脏水﹑行人随地吐痰﹐  清真寺多数在穆斯林居民区之中﹐周围的穆斯林给人印象是最不讲究卫生。   假如我们能有“大地就是一座大清真寺”的基本概念﹐也不至于把清真寺周围弄成这般模样﹐使人走在穆斯林居住区感到恶心。  穆斯林应当是环保模范﹐爱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优美﹐使清真寺周围的河流清澈﹑树木繁盛﹑空气清新。  清真寺周围走路的人多半是穆斯林﹐大家心齐﹐出点力气﹐把环境打扫干净﹐把清真寺内的优美环境延伸到寺院外﹐让人们从远处看去﹐前面就是一处仙境﹐因为有清真寺。
 
  四﹐ 清真寺中的心情
       
  许多人在走近清真寺﹐抬头看见看见望月楼﹐心里会有一怔的感觉﹐口中自语说“我的主啊﹗”   一脚迈进清真寺大门﹐心情开始转变﹐感受到寺院内有真主威严的精神力量﹐表现会油然好转起来。  人的思想有局限性﹐比如走在法院衙门口﹐心中有些紧张﹐行动有些拘束﹐其实都是情绪浅薄的心理反应。  穆斯林在清真寺中﹐就是这样的心情﹐好像在这里更容易受到真主的监督﹐不免有些战战兢兢。 这样的心情产生这样的感觉﹑这样的道德﹑这样的行为﹐这是优秀品格的人性基础﹐因为人贵有自知之明精神和自我克制能力﹐ 一切言行根据《古兰经》和圣训有所检点和自我约束。  这样的精神应当扩展到全社会﹐如公司﹑商店﹑学校﹑工厂﹑政府机关以及大街小巷﹐待人要公道﹐说话讲道德﹐行为有方寸﹐处处谨慎﹐事事小心﹐对社会造成一个穆斯林的好形像。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清真寺基本上维持了一个好风气﹐证明伊斯兰的精神永存﹐流芳百世。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表现在清真寺内外有区别﹖   说明我们不够言行一致﹐对伊斯兰功修的理解有差距﹐对照清真寺内外两种的心态和行为﹐这是明显的差距﹐在穆斯林之中的自我教育运动大有可为的余地。  如果每个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像在清真寺中那样﹐事事盼望取悦于真主﹐那么﹐我们的穆斯林社会将成为世界文明的先锋。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精神堡垒﹐也是我们优秀品行大课堂﹐把我们的知识学以致用﹐用实际行动改善社会环境﹐我们将取得伟大的胜利。  伊斯兰是真主对人类的恩赐﹐以公正和仁慈达到全人类幸福和天下太平的目标﹐全体穆斯林承担着一个重大的使命。  我们从现实生活中领会到先知穆圣的教诲﹕“大地就是一座大清真寺。”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