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历史人物马福祥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中国历代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回族历史人物马福祥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7-16 点击: 我来说两句

  马福祥(1876—1936),字云亭,回族,世居临夏县韩集阳洼山,为马千龄四子。马福祥6岁入清真寺诵经,8岁入私塾读“四书”、“左氏春秋”。清光绪十四年(1888),13岁的马福祥随兄马福禄到河州观看陕甘总督杨昌浚阅兵,回家后遂生习武从戎之心,乃随马福禄演习刀枪弓马,三年不废。光绪十六年(1890)完婚,娶双城乡绅女载德为妻,翌年与三兄马福寿一同参加武举考试。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初八,循化撒拉、回、东乡、保安族等群众近万人在韩奴勒(撒拉族)率领下起义,清廷飞檄甘肃各地,准回族绅士招兵买马,“练士勇以资防卫”。马福祥与兄马福禄招募士勇200名,称“安宁军”,分步骑两营,马福禄任督带兼步兵管带,马福祥为骑兵管带,归河州镇总兵汤彦和节制。五月初五,河州循化义军猛攻河湟要隘积石关,马福祥兄弟率队往援,解其围。七月二十八日汤彦和军溃于双城堡,汤仅以身免,马福祥兄弟率残部拼死保护汤彦和窜逃甘南绕道进省城,得总督杨昌浚嘉许。起义军以马福祥兄弟“助官军”,烧其“阳洼山住宅,以及亲族庐舍荡然无存”。光绪二十一年(1895)河湟、海固起义渐成燎原之势,朝廷急调新疆喀什噶尔抻督董福祥督办甘肃军务,马福祥兄弟率队配合,与马采哥战于河州城(今临夏)外围,手刃马采哥,河州围解,董福祥赞其兄弟“真良将也”。授马福禄记名总兵职,并将“安宁军”编入简练军。光绪二十二年(1896)马福祥赴省参加武举考试,以乡试第二名考中武举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义和团起,马福禄、马福祥随董福祥井京,驻防蓟州。光绪二十五年(1899)六月马福祥统率马步七营,驻防山海关。八国联军从天津进攻北京,马福祥兄弟偕汉中镇总兵姚旺等,同时有义和团配合阻击,在廊坊车站合围侵略军。马福祥兄弟令骑兵下马设伏,步兵两翼包抄,敌近即放枪,敌人死伤甚众。马福祥兄弟“挥短兵闯入敌阵,喋血相搏”。敌人乘火车逃跑。八月十三日,侵略军抵正阳门,马福祥兄弟率部力战,马福禄阵亡,马福祥统率余部。八月二十四日京城失陷,慈禧挟光绪帝西逃,马福祥随驾扈从至西安,担任宫廷警卫。光绪二十六年(1900)马福祥与慈禧近侍太监张兰德结为金兰,九月清廷屈辱签订《辛丑条约》,两宫回京。马福祥随驾护送,慈禧、光绪以马福祥“在京有战功,沿途宿卫,亦著劳谨”,“著加恩,遇缺尽先即补”。光绪二十七年(1901),补为甘肃靖远协副将,奉命回靖远驻防。在此期间,马福祥延请当地名举人高炳辰教读侄马鸿宾、子马鸿逵。自己也博览群书,摹习名人法帖,其书法如人,谨守法度,刚劲有力。
     
  光绪二十九年(1903)马福祥调任甘肃庄浪协镇守使,光绪三十年(1904),马福祥调任陕甘督标中协。光绪三十一年(1905)升任西宁镇总兵,不久又兼阿尔泰护军使。清宣统元年(1909)升允将部分新军编制改编为常备军,共分马步四标,马福祥任步兵第二标标统。闰二月,马福祥兼代巴里坤镇总兵。是年冬,长庚任陕甘总督,将常备军改为巡防队,马福祥任西路巡防统领,驻防兰州。与彭英甲共同发起创办“光明火柴有限股份公司”。武昌起义后,陕甘响应,相继爆发革命,陕甘总督长庚命马福祥募兵攻陕,马福祥以“甘民穷苦,不任兵革”为辞,按兵不动。清帝退位,马福祥联名通电承认共和,任甘肃临时议会议员。民国元年(1912)4月,甘肃临时都督赵惟熙与彭英甲争权构衅,几至交火。马福祥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入城,以“军队乃保护甘肃治安者,非都督辈纵酒任气之物”等语晓以利害,申明大义,干戈遂息,兰州得免蹂躏,由是得“善于劝解”之名。同年袁世凯政府任命马福祥为阿尔泰护军使,马福祥不愿离甘,未就任。5月又任命马福祥为西宁镇总兵,但马安良早有占据青海之心,遂极力反对马福祥任西宁镇总兵,7月14日袁世凯政府复令马福祥以西宁镇总兵兼署西宁办事大臣,马福祥仍未莅任。8月21日袁世凯政府任马福祥为宁夏镇总兵,宁夏得黄河灌溉之利,素称“塞上江南”,马福祥即率“昭武军”十三营计2500余人赴任。就任不久,与宁夏满营将军常连、阿拉善旗札萨克王爷塔旺札布结为异姓弟兄。辛亥革命后,蒙古王德尼玛(戒工活佛)和韩昌率蒙兵数百人,在两狼山扎营与民国政府军队作战两年之久。袁世凯派马福祥和塔王前去说和,经塔王总管班久以身作保,王德尼玛到五原河中船上会见马福祥,被马福祥设计拿获,解送北京。袁世凯以马福祥“智勇兼备”,特改宁夏镇总兵为宁夏护军使,节制队拉善、乌审、鄂托克三旗,授陆军中将衔,授二等文虎章。并亲自手书“护闱春泳”条幅,为马福祥母亲祝寿以拉拢马福祥。马福祥在此期间阻白朗于陇东,败卢占魁主力于惠得城,剿高士秀、达尔六吉,地方逐渐安宁。民国七年(1918)起马福祥在宁夏各县倡办回民小学59所,鞭中高级小学10所,初级小学49所,在校学生1230人。民国八年(1919)秋创办蒙回师范,为解决办学经费,带头捐银1500两。在导河(今临夏)捐款创办小学5所,共有学生500多人。他先后捐款修建和扶持上海回文师范、敦化小学、陕西女子清真小学,倡导女子教育。为规兴教育先后捐白洋10万元。主修《朔方道志》32卷,合捐修缮宁夏银川城南门城楼、四鼓楼、财神楼和北城楼,捐资刊印《大化总归》、《四典会要》等以及《环球名人德育宝鉴》、《昭元秘诀》、《黄石公素书》、《军箴》等古籍,并题签作序,出版发行。

  民国九年(1920)7月直皖战争起,马福祥通电拥直。皖军败,甘人乘机驱逐皖系甘肃都督张广建,提出“甘人治甘”口号,马福祥约同马麒等甘肃各镇发表声明,张广建被迫离甘,北京政府意属马福祥主甘,但因各镇反对,任马福祥为绥远都统,马福祥提议其侄马鸿宾任宁夏护军使。民国十三年(1924)12月孙中山北上,马福祥在北京谒见孙中山,表示“热忱欢迎中山先生领导起我们”。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推荐马福祥任西北边防会办。民国十四年(1925)国民军进入甘肃,马福祥要求国民军收编其子侄部队。蒋介石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后,马福祥赴南京晋见蒋介石,痛陈时弊,为蒋器重,被任以军事委员会委员。民国十七年(1928)春,国民党二中全会上,马福祥被选为中央执行候补委员和国民党政府委员,同年又任北平政治分 会委员、开封政治分会委员、水利委员会委员、赈务委员会委员、编遣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蒙藏委员会副委员会长等职。蒋、冯、阎中原大战前,其子侄皆为冯玉祥部下,他奔走于三方之间,人称“和事佬”。民国十八年(1929)马福祥任青岛市市长,民国十九年(1930)调任安徽省政府主席。9月又调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在南京召开蒙藏各部王公参加的会议,提出消除各民族间的隔阂,发展各民族教育,开发蒙藏教育。民国二十年(1931)12月22日国民党四大第八次会议上,马福祥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候补委员。在这期间,编纂出版《蒙藏状况》一书,全书共八章,七万余言。民国二十一年(1932)2月,因心脏病辞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职务,到天津休养,将公务之余和患病期间手札整理成册,撰写家书《训诫子侄书》。5月,马鸿逵因督战不力,引起蒋介石不满,示意刘峙重兵包围马鸿逵总部驻地信阳。马福祥得报,救子心切,抱病赴汉口面见蒋介石说情。身染时疾,旧病复发,马鸿逵闻讯急赴汉口探视,遵医嘱转北平协和医院治疗。车至北平南郊琉璃河,忽然痰喘交加,8月18日不治去世,终年56岁。20日葬于北平阜成门外三里河。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