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史学的忠诚奉献者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中国历代人物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回族史学的忠诚奉献者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7-16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回忆马寿千先生

李松茂

  2005年1月21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回族史学专家马寿千先生在北京逝世。在赴清真寺参加送别他的仪式后心情不能自抑,写下这篇悼念文字,追思他对回族史学的贡献和高尚品德。
   
  我和马寿千先生认识,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他跟白寿彝先生进修回族史。白寿彝是历史系主任。学的业务不同,我们只是点头之交,没实质性往来。毕业后我正好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到了同一个单位,但他教中国民族史概要回族史部分,我教世界中古史,在两个教研室,仍没有业务交流。以后我教阿拉伯史接触到伊斯兰教,教学方向由伊斯兰教转到中国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最后定点为回族史,在事业上我们终于走到一起来了。但这时他在校内新设立的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系,我在历史系,分成校内两个单位。我在历史系教回族史课,总请他讲几节,以广学生见识和结识良师。1986年起招回族史研究生,我亦请他讲课,参加论文答辩,以后历届如此。我们一分为二,又合二而一。
  
  1980年在银川召开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他介绍我去参加,并推荐我在会上发言,带我走上学术讨论会道路。1981年在兰州召开同样学术会,我们共同前往,受到马通先生的热情接待。1983年在银川召开《回族简史》座谈会(后称第一次回族史讨论会),我们仍然共同前往,不同的是他参与一些领导工作。1985年在昆明召开第二次全国《回族简史》座谈会(后亦称第二次回族史讨论会),仍是如此。以后在兰州召开第三次,在承德召开第四次,在郑州召开第五次,在济南召开第六次,在西安召开第七次回族史讨论会,我们都是共同参加。西安那次他提前到会,和当地领导共同作会议安排,包括分组讨论名单。行万里路交八方友,共同进行学术长征。我们还一起参加了1983年在福建召开的“泉州历史与文化”讨论会,1986年在郑州举行的“河南回族志”评稿会,会后到开封、民权县参观,留下许多珍贵照片。往事依依,回首往事如昨天。
  
  1982年起,白寿彝师主编全四册《回族人物志》,我俩作为他的学生共同参加。不仅写稿,还参加会稿和审稿。清代册(第三册)的第三十八卷至四十卷是我俩共同完成的。1990年4月第三册会稿时,我俩和白寿彝师合影,留下宝贵纪念。1998年,白寿彝师决定编新型体例回族史,定名《中国回回民族史》,召我俩协助,我们全力以赴。当书出版的时候,寿彝师已作古,但我们完成了老师的嘱咐。同一时期,我们又共同编辑《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卷,但寿千兄却未等到该书问世。
  
  寿千兄原住城里,居住条件差。搬到学校后我常去看他。谈业务、谈信息以至中东大事,十分投机。我怕时间长影响他休息,往往适可而止。他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但十分乐观,思维仍敏捷清晰。2003年组织《白寿彝文集》编委会,我说即使寿千兄不能参加工作,也要列上他的名字;他跟白先生几十年,是白先生最忠实的学生。当我把编委聘书送去时,他拿在手中看得很仔细。有一次我去看他,说《陕西穆斯林》登出消息,你老人(马玉贵)已入编《陕西省志•人物志》;你们是湖北籍,入选《陕西人物志》是因你父亲名气大,辛亥有功。我说:“你也算半个陕西人了”。他笑了,没想到这成为我们最后一次会面。
 
  从上世纪50年代相识,到今近半个世纪,人生得位学术知己不易,他是我交往时间最长、学术合作最多 的知己。他长我几岁,是我的良兄益友。寿千兄参加回族史工作是从1957年开始的。那一年白寿彝先生组织领导一个班子编写《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供全国人大讨论明年(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用。他参加了这一工作。《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三个版本上都有他的名字。1958年开始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对回族的调查遍及全国,调查组设在宁夏。他任秘书,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学术领导是白寿彝先生。参加调查的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等单位人员,在中央民族学院人员名单中他列首位。1959年5月集体写出《回族简史简志合编》初稿,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铅印。1978年,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将《回族简史简志合编》前半部分析出,在白寿彝先生指导下,略加修改,成《回族简史》单独出版,寿千兄参加这一工作。1982年,白寿彝先生主编《回族人物志》,他参加一至四册编写的全过程。《回族人物志》是以人物连接成的一部回族史,他对回族史学做出又一贡献。1998年,白寿彝先生完成总主编《中国通史》的任务后,着手主编《中国回回民族史》,马寿千为副主编。他奋战冬夏,终于完成此书,于200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上、下册,精装)。从《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到《回族简史简志合编》,再到《回族简史》出版;从《回族人物志》全四册编写到《中国回回民族史》出书,他对回族史研究的贡献是全程性的,世纪性的。1997年,他和另一人主编的《当代回族经济掠影》出版,反映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回族经济取得的成就。1998年起,又副主编《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卷,惜未能待到该书面世。
   
  除著作外,寿千兄还撰写了许多文章,如《明代哈密地方的哈刺灰人》、《明末农民战争中的回族英雄马守应》、《清代前期回族的政治地位》、《清代前期回族的经济发展》、《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自卫抗清斗争述略》、《近代史上回族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回回民族的新觉醒》、《辛亥革命时期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二七烈士吴祯》等。文风严谨扎实,是回族史研究的珍贵文献。他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写的《回族》条,是回族历史的浓缩叙述和研究成果的概括。他去国家历史第一档案馆抄录陕甘回民起义资料,经整理后发表,做一般人不愿做甚至不被视为学术成果的工作。
   
  他对回族史学的贡献,还表现在回族史教学方面。他是中央民族大学回族史教学的奠基者,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从历史系到民族学系,教了一班班学生,后又带研究生、进修生。他教风平实,从不(也不会)装腔作势。如果说作为教师的他是人们常说的“烛光”,他这支光不会熄灭,因为他传授的知识已在受业者身上发出光芒。
   
  寿千为人谦虚、质朴,宽厚而乐于助人,与他交往的人皆有此感,交往越多感受越深。一次他给我的信上说:“松茂,我也有优点,这就是不嫉妒别人的成绩;谁为回族史研究做出成绩,我都高兴。”1981年,我的《回族史研究的四十年》油印件寄他,他看后高兴地说:“题目选得好,文章也写得好,干净利落,文如其人,值得学习。”寿彝师将此文在他主编的《史学史研究》上发表,《新华文摘》全文收载。老师的关怀,学兄的鼓励,坚定了我走回族史道路的决心。1991年,吴万善《清代西北回民起义研究》出版,由他写序。他在序中不仅肯定人家的研究成果,还为书的出版祝贺。其实他对西北回民起义素有研究,人家出了成果照样高兴。谦虚的美德造就他宽广的学术胸怀。
   
  寿千乐于助人。编辑《中国回回民族史》传记部分时,我将别人写的刘格平、铁宝廷的文章复印寄他,他缩写后署原作者名字。《蒋翰臣及其家族》、《穆成宽》两篇,是他根据一篇资料和一本名为《蛙王》的小册子摘写而成的,仍署原作名字。我说像这种情况,写明资料来源,注上书名,署你名就行了;他不听我言,仍持己见。有一次他带着别人的回族研究生参加回族史讨论会,为培养回族青年不分你我他。1999年,友人托他请白寿彝先生为自己即将出版的书写几句话作为序,当时白先生因病住院,他自己行动不便,仍将此事完成。
  
  他的认真求实更令人感动。1999年《回族人物志》明代册出版,他发现自己写的部分印错不少,校正后请出版社更正。他从不宣扬自己。1958年回族社会历史调查时他是调查组秘书,和他相处几十年不知他这个职务,1998年研究生论文答辩时,从别人口中方知此事。回族史讨论会上多次播放的白寿彝先生的录音讲话,也是由他带去的,有的是他亲自请白先生录制的,他从不以此自炫。
  
  一门学科的推进需要有奉献者,寿千兄是终生为回族史学科前进努力奉献的人;回族史学道路留有他深深的足印,回族史学史上不能没有他的名字。
  
  寿千兄逝世后,怀念他的高尚为人和学术品德,草成一副挽联,抄在这里,作为本文的结束:
                             淡泊名利,温良恭俭,一生不与人争;
                             质朴无华,严谨求实,留下道德文章。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