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内居饰文化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民族风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回族的内居饰文化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7-1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白 洁

  回族是一个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回族数百年来又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熏陶,其内居饰文化中就蕴含着两种文化的特色,形成了回族内居饰文化的特点。回族的内居饰文化既是回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又是回族建筑和艺术文化的一部分。内居饰文化,是指人们居住、会客、沐浴活动的卧室、客厅以及对室内其他设施的装饰文化。从结构上划分,主要包括硬装饰文化与软装饰文化两个方面。
   
  一、硬装饰文化
  
  硬装饰文化,是指内居室的方位结构和对内墙面门窗、室内各种陈设中的砖、水泥、金属、木料、塑料、玻璃、瓷器等硬质材料构造的装饰文化。回族家庭的内居室方位结构与非穆斯林家庭内居室有许多不同之处。
  
  首先,家长的主卧室一般建造在最西头,其他家庭成员的卧室则在东、南、北头。因为家长每天在卧室做礼拜,必须向西边的麦加的天房跪拜,其他成员的卧室就不能放在西头,反映了回族穆斯林在卧室方位硬结构中的伊斯兰文化内涵。这一文化内涵,反映了回族家庭成员中的尊卑关系和住宿禁忌,而在非穆斯林民族家庭中是不存在这种禁忌的,所以也就没有这样的内居室方位禁忌的硬装饰文化现象。主夫主妇主卧室的空间比其他成员从属卧室的空间要宽敞得多,其硬装饰的标准也高。诸如墙面的粉刷要细腻一些,门窗的雕饰花纹非常讲究,宗教色彩特别浓厚。总而言之,通过营造西头宽敞的主卧室,并且采用优质材料和较高的艺术装饰手法以及布置更完备的日用家具等等,来树立回族家庭主夫主妇的权威身份和宗教气质,是回族家庭内居室硬装饰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次,客厅(正屋)是回族家庭内居室硬装饰的主要对象。因为回族穆斯林不仅需要建造一个好的招待客人的地方,客厅还是回族家庭全家团圆和举办种种礼仪活动最频繁的处所。客厅常常被安排在全家和所有住房的中间或者是比较突出而且透亮好的位置,房屋宽敞,窗户高大,摆设豪华,墙上嵌有装饰考究的书法和绘画镜框,长排的沙发布满边角,在正中的案桌上摆放着香炉,两边再放两只青瓷花瓶,香炉和花瓶上都装饰有阿拉伯文字或波斯文字和花纹图案,即所谓“炉瓶三设”。地上铺着大块的瓷砖,房顶装着石膏雕饰顶棚,华灯高挂,十分气派,显示了主人的富有与深厚的伊斯兰文化修养。
   
  当然,普通贫困的回族家庭没有能力建造这样豪华的客厅,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仍很重视对客厅的装饰。在农村,一般的回族家庭,总要盖一间大一些的房子作客厅,即使墙壁没有粉刷白灰,但墙面也是抹得光滑平整的;正中虽然没有“炉瓶三设”,但一张桌子还是要摆的;没有沙发,就放几个凳子;地上铺不起瓷砖,就铺沙砖;等等。即便是住窑洞的回族家庭,都有一盘 大炕和一张炕桌,客人来了请客人上炕就座,道一声“色俩目”,端一壶热茶,为客人解渴,送上穆斯林的一份礼数。在回族家庭的内居室中,客厅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客厅就成为回族家庭内居室硬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另外,吊罐是回族家庭数百年来用以洗大净的沐浴设施,是回族家庭内居室中区别于非穆斯林家庭最具特色的硬质装饰。回族是个爱清洁的民族,一日五次礼拜,少不了洗大净,吊罐就成了回族穆斯林的日常沐浴用具,即便是在缺水少雨的西北黄土高原,抑或是饮用雪水的青藏雪山草原和连人畜饮水都困难的地方,每个回族家庭的每个卧室都装置有吊罐。吊罐有陶质的,也有铁皮的,形状类似普通的水罐和水桶,故又称之为吊桶。
  
  与吊罐相关联的汤瓶也是回族穆斯林家庭特有的很重要的日用洗脸和洗手(即小净)器具。汤瓶类似水壶,圆柱体形状,用铝板、搪瓷或铁皮制成,汤瓶装有盖子,高30~40厘米,放在客厅或卧室的桌案上,内装清水,人们随时可以使用。汤瓶还常常放在回族穆斯林开设的饭馆的桌子上,供顾客洗手使用。汤瓶也是回族穆斯林开设的饭馆、摊点、食品店所挂招牌的标志性图案,这个图案是穆斯林食品的特有标志,与“清真”招牌具有同样的功用。
  
  在回族家庭的内居室中,还有许多具有回族地方特色的硬装饰设施和器具,既是民俗学家研究的对象,也是回族家庭内居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火炕。这是北方回族家庭平时睡觉休息、冬季室内取暖、保障家人生存而必备的传统设施。火炕一般建造在窑洞或房屋的窗户下面,略宽于窗户,通向里面。炕内有烟道,起保温蓄热作用。烧炕时的火烟通过烟道排到窑洞或房屋外面。炕的表面用石板或土质的“炕面子”铺盖,上面再抹上黄泥,使炕面平整,严密不漏烟。炕边上压着石条或木条制作的炕沿,高出炕面。铺上席子和毛毡后,人们就可以享受火炕带来的温暖了。不过,随着回族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回族百姓经济收入的提高,火炕逐渐被淘汰了,代之以木床、铁床或时髦的席梦思软床。
  
  火盆。由于北方地区天气寒冷,除了火炕外,还不能抵御寒气的侵袭,人们就使用火盆来取暖。西北地区回族家庭用的火盆,多半是铜制品,形状像一个大盘子,大约有二尺见方,底大口浅。有的家庭将火盆放在地上取暖,有的则在小方桌中间挖个洞,将火盆嵌进去,放在炕上取暖。火盆的燃料多用木炭,但宁夏川区多用一种无烟、无味,灰分很少,烧后只剩一点白灰面粉的砟子煤,效果比木炭好。
  
  炕桌。这是住窑洞和平房的回族家庭在炕上摆放的具有多种功能的传统家具。桌面有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约二尺见方,长方形的约2.5尺×2尺,高约一尺。炕桌,既是主人招待客人时的饭桌,又是孩子们看书写字的书桌,还可以做回族妇女的梳妆台,等等。
   
  墩箱。这是我国西北地区农村回族家庭中极具地方特色的内居家具。时至今日,还不富裕的回族青年在结婚时,别的高级家具买不起,但一对墩箱是必需的。这种墩箱箱体长约100厘米,宽约60厘米,高约70厘米,底下有四根支腿,板材厚实,经济实用。箱子里面,既可以装粮食,也可以放衣物,还能放其他物品。箱子表面一般用大红颜色作底色,再用其他颜色绘制出各种图纹,上过油漆后,光彩照人,是平实回族家庭的“百宝箱”。
  
  “炉瓶三设”。这是富裕的回族家庭摆设在客厅中的高级装饰品,香炉是铜制的,花瓶是烧制成的青瓷品,样式考究,质料精细,并装饰有阿拉伯文字或波斯文字与图案,是专门用来供人们欣赏的并具有鲜明回族特色的精美工艺品。
  
  雕刻。这是回族穆斯林的传统工艺装饰手法,在内居饰方面,普遍应用于天花板、贴墙玻璃柜、床头、桌、椅等处。其艺术特点是以几何图案、植物花纹、阿拉伯草书及其变形体等为内容,与被雕刻物品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仅就对天花板石膏吊顶的雕刻,就有二方连续式、四方连续式、图码式等等。其中以几何图案和抽象化的植物枝、叶、花形的链锁图纹为最多,相同的图形反复交织出现,曲线连绵,柔中有刚,重点突出,秩序井然,简洁中富有变化,华贵中显露出古朴风韵,既美观,又大方,表现出回族雕刻的高度艺术性。
   
  二、软装饰文化
   
  软装饰文化,是指对硬质结构采用布料、毛料、丝绸、化纤、色彩等软质材料进行的再装饰文化。回族家庭内居室软装饰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对门窗、内墙面、天花板、炕、床、地面以及各种家具的软装饰。
   
  中国回族是个简朴的民族,在过去的岁月里,由于回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生活困难,连衣服都穿得很简单,对于内居室的软装饰更无从谈起。但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商品交流的大力推动下,回回民族的经商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一部分家庭已经走上了富裕之路。当新房盖起,大彩电、VCD、组合家具购进门之后,对内居室的豪华软装饰,更是势不可当的了。
   
  回族家庭内居室装饰的显著特点是色彩、绘画、书法、刺绣等形式与质料的巧妙结合,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大胆引进其他民族的装饰珍品,为我所用。
   
  蓝色门帘。回族家庭的蓝色门帘历史悠久,并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唐朝中期,当大食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后,许多大食兵士驻留在中国,成家立业,成为永久居民。为了保障这些留唐大食兵士家庭的安全,唐朝皇帝和皇后用蓝色御旨昭告天下。大食兵士得知御旨后,就在门上挂起了穆斯林喜爱的蓝布门帘,告诉人们不得侵扰。从此,中国的穆斯林(即后来的回回)每家的门上都挂起了蓝色门帘。后来,蓝色门帘就成了回族穆斯林家庭的标志。时至今日,蓝色门帘仍然是回族家庭内居室门面特有的软装饰标志,经久不衰,特色鲜明。
  
  绿色窗帘。绿色是回族穆斯林喜爱的色彩之一。在他们看来,绿色意味着生命,象征天堂乐园。因此,在清真寺、拱北、麻扎等宗教建筑物上大量使用,在内居室的窗框、中堂、条幅与家具上也被广泛使用。绿色窗帘是回族家庭最喜欢的彩色窗帘,无论是卧室,还是客厅,大都挂着绿色窗帘。绿色窗帘的质地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过去用的是老式纱布印染的绿色窗帘,由于布匹的横幅尺寸小,就把两块对缝起来使用,后来有了机织宽幅的绿色化纤、金丝绒等高档质料,回族家庭的绿色窗帘也新潮起来。还有的回族家庭挂起了双层窗帘,即在绿色金丝绒窗帘的里面再挂上一层白色网扣窗帘,网扣窗帘上的花纹图案还进一步装饰美化了窗户。
  
  丰富多彩的内墙面装饰。在生活困难的日子里,住在土坯平房或土窑洞里的回族家庭,其内墙面没有任何装饰,只用黄泥把墙面抹平即可,也不吊顶棚,椽子和桁木自然暴露,十分简朴。但富裕起来的回族家庭,对内墙面的装饰颇为讲究,尤其是富裕起来的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族家庭,因受新疆地区其他穆斯林民族内居饰风俗的影响,各式各样的色彩浓郁的挂毯、壁毯遮满了内墙面,再铺上厚厚的地毯,即使是严寒的冬天,一进屋就感到暖气融融。这些挂毯、壁毯和地毯的图案受中亚、波斯等地工艺风格的影响,构图华丽、线条清晰,具有高亮度、高彩度的色泽,装饰在内居室中,显现出极佳的视觉效果,释放出强烈的穆斯林文化气息。
  
  与挂毯、壁毯相媲美的是色彩斑谰的炕(床)围子。回族家庭的传统炕围子,多采用画布的形式,在长长的布匹上用彩笔勾画出各色各样、环环相扣的圆形、菱形、多角形、波浪形的大方格子图案,中间描绘出瓶装植物的枝、叶、花、果等盆景纹饰,一块块方阵并列,秩序井然,紧贴在炕壁上,与炕上图文并茂的花毡、栽绒毯交相辉映,绚丽多彩。现在的床围子,一般用的是彩色装饰,色泽鲜艳,图案清晰,具有浓厚的绘画艺术特色。
   
  在不少年轻回族夫妇家室的内墙面上,悬挂着大幅的山水画镜框,具有模仿中国国画、水粉画、版画的特色,是中国传统美术的再现。
   
  阿文与汉文中堂。这是虔诚的回族穆斯林内居室中不可或缺的装饰。一般是把绘有天房克尔白的画片或书写着经训的阿文或汉文的中堂、对联悬挂在主卧室、客厅正中间或西墙的壁面上,作为回族穆斯林家庭认主信善的标识。阿文书法的内容通常是《古兰经》言,汉文的内容则是现代对联的祝词。阿文书体有库法体、三一体、草体;汉文书体则以行书为主。与中堂相匹配的是,在中堂下面的条桌上,摆放一对以赞主为内容的阿文书法瓷盘,增添了内居饰的宗教色彩。
   
  其他装饰。炕与床是回族家庭成员休息的主要设施,因此对炕与床的软装饰至关重要。北方回族家庭对炕的软装饰是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而不断变化的。过去,在宁夏回族地区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宁夏人,生得犟,不盖被子光烧炕,烙了前心烙后心,一觉睡到大天亮。现在的回族家庭,炕上不仅铺着席子、毛毡,而且新疆的栽绒毯和内地的仿古式毛毯还成了富裕起来的回族家庭的必需用品。缎面被、驼绒被、鸭绒被一摞一摞的码在炕角上。炕是回族老人欢度晚年的安乐窝。现在年轻夫妇是不睡土炕的,弹簧床席梦思是他们全心全意的享用品,还有高档床垫和被褥,夏天还要架起丝质的蚊帐共度良宵。可以说,现在的回族家庭,绝大多数再不用为那种“烙了前心烙后心”的日子发愁了,取而代之的是又想过一过返朴归真的田园式的清静生活。
   
  有趣的黑白两色搭配装饰。回族不仅喜欢黑白搭配的服饰,而且在内居室的软装饰中也喜欢黑白搭配。内居室软装饰形式主要有上下黑白搭配、立体黑白搭配与平面黑白搭配。走进回族家庭的客厅,天花板是白色的,给人以宽敞、明亮和清凉的舒适感觉,而长排的组合沙发则是黑色的皮革作沙发面,坐下去后有一种紧缩、深沉和稳当的感觉;白色的墙壁上是蓝黑色的挂毯和壁毯,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进入卧室之后,又能看到在炕上铺着的白毛毡上勾勒出粗壮而柔韧的黑色曲线图案,令人赏心悦目。黑白搭配,象征着穆斯林的生活态度,即要清清白白、稳稳当当地过日子。
   
  综上所述,回族的内居饰文化,不仅体现了回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爱清洁、爱美的天性,而且反映了回族文化中审美艺术的特点,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