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你不用非得去紫禁城或是颐和园才能感受中国文化——去有中国特色的酒吧也可以。
来自南非的艾德良就是这么认为的。相比北京著名的三里屯、后海等酒吧区,艾德良和同伴莱斯利更喜欢去北京胡同风味浓厚的南锣鼓巷酒吧区。
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全长786米,宽8米。它是元大都时的南北通道,现为北京胡同的保护区。这里以酒吧为主,间或各种中国特色衣饰小店及餐馆。这里安静、亲切、随和,没有三里屯和什刹海酒吧区的嘈杂与喧闹。
南锣鼓巷较受外国人青睐,一些背包客及在北京定居的外国人经常光顾这里。晚上,到此处纳凉的北京人随处可见,还有骑着自行车的外国人。
艾德良和莱斯利尤其喜欢南锣鼓巷。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有的只是沉浸了千年的中国文化。”44岁的艾德良说。他们爱这里的胡同风情,能切身感受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
来自马其顿的米特莱瓦和亚历山大今年7月第一次来北京,经人介绍,他们也来到这条颇负盛名的酒吧街。
“我觉得这里很中国。”身穿一件碎花旗袍的米特莱瓦说。他们被巷子内一家挂着大红灯笼的名为“胡同儿”的酒吧吸引入内,并惊喜地发现在酒吧的二层露台上可以俯瞰南锣鼓巷的大小胡同。
米特莱瓦和亚历山大都喜欢中国文化,都看过中国导演张艺谋的经典名作《大红灯笼高高挂》。
而对于30岁的北京姑娘刘颖来说,南锣鼓巷更是个好地方,这儿能帮她找回幼时居住的老北京风格的家的回忆。刘颖原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渐渐厌倦了上班生活,辞职在这里开了一间叫做“三棵树”的酒吧。
酒吧的布置、格局完全仿照刘颖记忆中小时候住过的北京胡同里的家:老式的扣环木门、雕花的窗、泛灰的石板地和寓意着“四平八稳”的横梁,有些已有上百年历史。
“我很喜欢和我的朋友们来‘三棵树’,这儿让我们觉得很舒适、惬意,有家的感觉。”26岁的加拿大女孩莫凌说。
虽然同样钟情于中国文化,来自英国的布莱恩却偏爱去朝阳公园西门的“苏西黄的世界”。这也是一间有着浓郁中国风情的酒吧,随处可见雕花的清朝家具,巨幅的中国人物布画,老式的留声机,清末王府的床榻及纱灯,木楼梯拐角处的青石磨水缸及水缸中荡漾的白莲,都在展示着舒适倦懒的东方风情。
酒吧共分三层,一层为咖啡厅,静谧古朴,靠墙的红木案台和门口的一对石狮最惹眼;二层是一个大的环形酒吧台;三层则是一个露天酒吧。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到酒吧去坐坐,但我最喜欢北京的酒吧,总觉得这些酒吧背后有故事,有文化积淀。”布莱恩说。
今年41岁的布莱恩已经在北京买房定居。由于工作原因,他经常往返于北京、上海和乌鲁木齐等地。“我时常会在出差的时候想念北京,怀念北京的酒吧,这里有我喜欢的黑啤,更有我所钟爱的东方文化。”
而对于同样来自英国今年25岁的卢克来说,“苏西黄”价格偏贵,他和朋友们喜欢去一些同样是东方风格但价格也相对便宜的酒吧,如旧鼓楼大街张旺胡同17号的“床吧”。
“床吧”里的座椅大部分是各式的床,如古代宫廷风味的雕花木床、现代北方的炕、各式各样的塌。酒吧的柳经理告诉我们,酒吧共有16张床,分布在以老北京四合院改造而成的前厅、中厅、花园和后厅。
“床吧以‘床’为主题,把中国特色与酒吧的现代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好玩又有趣,”卢克说,“我们可以躺靠在漂亮舒适的床上,一边喝酒一边谈天说地。”
卢克在英国时就痴迷于中国文化,本科和硕士就读的专业都是古汉语和中国文化。去年,他终于有机会来到中国工作。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中国特色的酒吧以一种轻松、随意、颇具生活化的方式向西方传达着古老悠久的东方文明。”卢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