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乐善好施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伊文精粹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论乐善好施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7-21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57:7)中说:“你们应当信仰真主和使者,你们应当分舍他所委你们代管的财产,你们中信道而且施舍者,将受重大的报酬。”
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是《古兰经》倡导的,是圣贤的行为,是穆斯林的美德。人生活在物质世界里,经济条件对人来说非常重要,伊斯兰教没有禁止人们获取财富和享受财富,更不主张人们过贫穷生活,但伊斯兰教严禁挥霍浪费,禁止囤积居奇,反对吝啬,认为吝啬是对安拉的辜恩,将受到安拉的惩罚,鼓励人们乐善好施。伊斯兰教之所以重视施舍是因为施舍能建立公平的社会、缩小贫富差距、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以促进社会发展。穆圣说:“众先知的目的不是从人们手中聚敛钱财,而是让人们为主道而施舍。”
伊斯兰教认为,人类同出一源,都是人祖阿丹的后代,理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竞相为善,彼此慈爱、怜悯。
施舍阿拉伯语称为“甩德盖”,意思是把自己的钱财、能力、知识等安拉赐予的恩惠用在主道上,来帮助那些穷人和有需求的人渡过难关。施舍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主命,称为法定的施舍;一种为当然的施舍;另一种是嘉行,称为自愿的施舍。
1、法定的施舍。阿拉伯语称“宰卡特”,即大家熟知的天课制,又称济贫税,是穆斯林的五项基本功修之一,是根据《古兰经》、圣训而规定的,是为救济贫困者应交纳的一种施舍。这项制度要求所有收入有盈余(除日常花费外)的2.5%用于救济穷人和困难者,它是属于强制性的,不管愿意与否,每个达到规定的人都必须遵行。
2、当然的施舍。阿拉伯语称“甩德盖•菲图尔”意为开斋施舍。亦称“开斋捐”、“开斋税”,这是穆斯林男女老幼在开斋节会礼前的一种施舍。教法中规定是穆斯林的义务(瓦直布)。按家庭所有成员人数包括雇佣人员,每人拿出相当于一个人一天的生活费用施舍给贫困者。
3、自愿的施舍。就是一般常说的出散、施济(也称散、拿“乜帖”)。它没有条件限制,经济条件好的人都应舍散济贫,它是自愿的,包括财物的施舍,有利于他人和公众的善举等。如举办公益事业(修建清真寺、学校、医院、桥梁、道路等),传播知识、技术,以及扶贫、助人和劝善等。
伊斯兰的施舍制度既强行命令生活宽裕者每年必须救助一次贫困者;又鼓励虔诚者最大限度地多施济穷人。由此,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贫富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对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伊斯兰教的施舍已不单纯属于宗教的范畴,而更多地表明了他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
伊斯兰教所倡导的施舍是一项宗教功修,它能博取安拉的喜悦,但穆斯林施舍时要虔诚敬意,一心向主,不图受施者的感恩或报答。《古兰经》中说:“他虔诚地施舍自己的财产,他没有受过任何人的应报的恩德。”(92:18—19)施舍者应当出于端庄的“乜贴”(举意),在满足自己生活所需后,从盈余的财物中进行施舍。与此同时,不主张把自己的一切全部施舍出去,以致自己一无所有。穆圣说:“最好的施舍是用多余的资财,施舍的对象应由亲而疏。”又说:“你别算计,真主(恩赐)你时,难道还要算计吗?不过,你应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施济。”的确,伊斯兰教认为,条件富裕的人有责任和义务赈济穷人,这就充分说明敬畏真主、虔诚守法的穆斯林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人。
穆圣就是我们的楷模,他乐善好施,对穷苦的人充满同情,对所有的人慈爱;他怜惜孤儿、寡妇和无依无靠的人,从不疏忽探望病人,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他宽恕昔日的仇敌,从未欺压过任何人或让别人的心灵上有些微的痛苦,表现出真主使者关切民众的慈爱之心。有人曾送给他九万银元,他把这些钱都放在席子上,让人来分散,直到散完而止。有一天,穆圣拿八块钱去买裤子,在途中碰到四个困难的人,穆圣每个人分给他们两块钱,自己却空手回家,穆圣就是这样慷慨好施的。
穆圣说:“每个穆斯林都有施舍的义务。”圣门弟子们便问:“如果他无东西可施舍呢?”穆圣说:“让他用双手劳动,有益自己,也算施舍。”弟子们问:“如果他做不到呢?”穆圣说:“他帮助求救的困难人。”弟子又问:“如果他还做不到呢?”穆圣说:“那让他劝人行好罢了。”弟子又说:“如果他也做不到呢?”穆圣说:“那就让他不要作恶,因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施舍。”所以,伊斯兰提倡的施舍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古兰经》中说:“你们所施舍的,无论是什么,确是真主所知道的。”(3:92)穆圣也说:“凡是善功都是施舍。”在圣训中形容:去礼拜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施舍,斋戒是施舍,朝觐是施舍,为主道所做一切都是施舍;例如:关心邻居、照顾幼儿、探望病人、参加葬礼、安慰丧失亲友的人——这全是施舍;甚至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是施舍,对穆斯林兄弟满面春风也是施舍。由此可见,施舍并不只局限于钱财,物品,而教人有益的知识,传人谋生的技能,命人行好,止人作恶,对人美言等等都属于施舍,施舍不仅是衡量穆斯林信仰是否完美的一个标准,也是当今社会的呼声。
弱势群体是伊斯兰教十分关注的对象。伊斯兰教在对天课分配的八种对象中,就包括:家境清贫而又耻于求助者;一无所有的赤贫者;无力赎身的奴隶;欠债者和离家途中有困难者。同时,伊斯兰教还提倡将施舍的财物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如资助希望工程、支援抗灾救灾、兴办敬老院、幼儿园、建立助残基金等等。
例如,近年来,每当有地方发生天灾人祸的时候,各地伊协组织清真寺和广大穆斯林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如98年长江两岸、松花江、嫩江地区遭受洪水灾害;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了强烈地震,并在印度洋引发了大规模的海啸等都进行了捐助;他们每年还对特困生、贫困户、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穆斯林献爱心,这充分体现了穆斯林扶危济贫、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
伊斯兰还禁止人们为沽名钓誉、矜夸、显耀而施舍。古今中外,凡慷慨大方的人大都能获得人们的赞誉,因此也不乏一些沽名钓誉者为满足自己空虚的心灵而大肆渲染自己救助他人的事情。伊斯兰要求施舍者应尽力避免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所做的善事。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教导我们说:“如果你们公开地施舍,这是很好的;如果你们秘密地施济贫民,这对于你们是更好的。这能消除你们的一部分罪恶。真主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2:271) 穆圣也说:“最佳的施济莫如是右手施予时,左手毫不知情。”伊斯兰之所以要求穆斯林秘密施舍,既避免了施者妄图虚名的动机,又尊重了受施者的自尊心,从而不使被救助者感到难堪和羞辱,平衡了人们的心理,升华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伊斯兰要求人们把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无偿地施舍给救助者,体现出自己对真主敬畏、虔诚的心意。《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分舍自己所获得的美品,和我为你们从地下出产的物品;不要择取那除非闭着眼睛,连你们自己也不愿收受的劣质物品,用以施舍。”(2:267)《古兰经》教导人们不要把“劣质物品”施舍给人,从而保证了受救助者能真正从中获益。据载,一天,阿里买了一件新衣服,他非常喜欢,这时,有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他便毫不犹豫地把刚买的衣服施舍给那位穷人。
穆斯林认为,人无论贫穷与富贵,都是真主对人们的考验,他不赞许人们乞讨,而是鼓励有能力者勤劳致富,反对好吃懒做、不劳而获,鼓励生活宽裕的穆斯林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同胞,力争自己的生活也能有所改善。伊斯兰的施舍是分享而不是廉价的赐予,《古兰经》中说:“当礼拜完毕的时候,你们当散布在大地上,寻求真主的恩惠,你们应当多多纪念真主,以便你们成功。”(62:10)穆圣说:“最可口之食莫过于亲手劳动所得。”
最后,伊斯兰教还要求穆斯林施舍自己亲手劳动所赚取的合法收人,禁止人们把非法所得用于施济。穆圣说:“真主只承领洁美的施物。谁施舍亲手劳作合法所得的一枚枣的价值,真主就乐意接受,并培育它——犹如你们培育马驹一样——使它发展成为一座大山。”因此,只有把自己辛苦劳动所得的收入无偿地施济于人的穆斯林才是真正因为信仰而施济的人。那些通过偷盗、诈骗、贪污等非法途径而获得钱财的人,他们所撒出的大笔钱财在今后两世都不会得到真主的回赐。
如今,我们的国家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政通人和,社会和谐,高科技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突飞猛进,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但是,我国大部分穆斯林都居住在经济不发达和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需要我们全社会各行各业具有怜悯、慈爱之心的人士来救助,让我们在《古兰经》、圣训的教导下,号召物质条件好的人向生活困难的人提供救济、援助,使人人有福同享,让社会充满和谐,充满爱,充满关怀。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