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安拉创造了时光,并让时光成为生命的见证,同时也成为了生命的考验。“日月是依定数而运行的。”(55:5)“他曾创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验你们谁的作为是最优美的。”(87:2)不知不觉间,已穿过2005年的时间隧道,尽管面对时光的飞逝心中无限感慨,但也只好作罢,时光已拉着我们的手带我们跨入了2006年的门槛。走进2006,回看2005,过去的一年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原来却凝聚着太多的感动……
她,是一位退休职工,特殊年代造成教门的疏离是她心中最大的伤痛。虔诚的讨白之后,她举意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弥补。她做了,从一字一句学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克服了年龄上的重重障碍,她竟然学会了阿语字母,学会了古兰诵读,知晓了教法教义;她在家中办起了学习班,近七十高龄的她常常跑很远的路去召集大家学习,给大家分发学习资料;十多年来她还一直为穆斯林刊物义务募捐。她用生命的余热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也感动着我们。
在遥远的边疆,一位年青的主道兄弟,他有一份令世俗之人羡慕的稳定工作。但是工作之余的他却把学习教门当作生活的主题和乐趣,他阅读过的教门书籍恐怕会令很多阿訇自愧不如,他以伊斯兰要求自己,武装自己。在当今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他却在追求真知的路上怡然自得,这需要一份坚定、一份脱俗。我想:知识的雨露已在他的心中化作信仰的甘泉。我们为他喝彩也因他感动。
心向真理的人,安拉的引领总在他不经意间来临。他是一名名校硕士生,在一个穆斯林人数稀少却美丽的海港城市工作。一次,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伊斯兰网站,心中尚存的民族情结让他有一种归属感,他不由浏览起来,从此,伊斯兰便驻足他的心中。通过网站他又结识了几家穆斯林刊物,还购买了许多教门书籍,他回归到伊斯兰的怀抱,他感赞仁慈的造物主从形形色色的浊流中拯救了他。他意识到安拉赐予他的知识能力不应仅成为谋职的饭碗,他有责任去唤醒身边和他一样受过高等教育却游离在信仰边缘的年轻人。他奔走于各大院校,将回族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业余学习班,他用年轻人特有的热情感召着他们也感动着我们。
今冬应该说是一个寒冬,然而有一位普普通通的乡老每个星期六晨礼后,便会骑上摩托车,独自一人冒着刺骨的北风到十几里外一个刚回归不久的小村庄,去给那里的孩子们上上一堂信仰课。从他心中流淌出的是信仰的热流,流进我们心中的却是深深的感动。
如果让你去想像一位被医生诊断活不过两三个月的肺癌晚期病人的样子,出现在你脑海的可能是一张苍白的脸,虚弱的身体无力地躺在病床上并痛苦地呻吟着。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患者,面对残酷的事实,他没有垮下,没有怨意,没有绝望。信仰的力量使他表现出超常的坚强,他在病房里给病友讲起了伊斯兰;见到穆斯林兄弟他总是面带笑容地先出“赛俩目”;他常常反过来安慰悲痛的家人,他告诉他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你为主道做了多少。”只要他能坐起来,他都会坚持去寺里礼拜,很多次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像的疼痛,抓住扶梯,艰难地迈着脚步,每上一个台阶他都念一句“安拉乎艾克拜勒”,因疼痛汗珠沁满了他的额头。有时在拜中实在支撑不住他便跪着继续礼。只要他觉得能撑得住,不论家人如何劝阻,他都不愿放弃每一次外出宣教的机会。每个夜晚他都伴着清真言、赞主辞、求恕辞入睡,他怕明天他再也不会起来。面对临近的死亡,他的坦然足以令我们所有的人感动。
………………
感动是什么?感动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感悟、震撼,和震撼之余的默默思索与升华。感动就像寒冬中燃烧的火把,给人以温暖;仿如重重黑暗中闪烁的明灯,给人以方向;好似困境中的希望之光,给人以坚定。感动会滋生感动,感动会传递感动,感动是安拉赐予人的一种美好而珍贵的情感,不会或没有感动的心必定是一颗缺失或荒芜的心。感动会在我们心里悄悄化作一股无穷的力量,砥砺我们、推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