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有关薪水的新闻近日引起热议。鉴于国际经济衰退,油价走高,南方航空公司宣布,该公司预计今年将压缩运营成本13亿元,以应对价格不断高企的航油带来的成本压力。南航决定从下半年开始,基层以上全体管理人员每月减薪10%。
福布斯中文版公布了2008中国(非国有)30位“中国上市公司最贵老板”,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以6616万年薪蝉联“最贵老板”。对于公众的质疑,马明哲回应说,中国平安高管的薪酬都是聘请独立的薪酬公司制定出来的,并经薪酬委员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批准,平安整个薪酬制度是合法合规的。“作为职业经理人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董事会根据我的表现给我薪酬。我不是完全为了收入从事这份工作,20年来我把平安带入500强,是我最大的荣耀。”
结果可想而知,南航的做法获得投资者的肯定。目前,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中国大陆的航油价格目前已达到每吨8720元,比2005年上涨了约四倍。而南航国内机队规模最大,用油量也最大,预计减抵燃油附加费的收入,南航今年运营成本也要多支出18.6亿元。加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银根紧缩等效应导致旅游市场萎缩,动车组的运行又对短线航空客运构成强大竞争,中国民航市场出现了二十多年来少有的负增长。通过减薪等措施,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公司形象,获得公众的好感。
对比南航,马明哲的回应则遭到更激烈的质疑。道理非常简单:马明哲能够评论自己的薪水是否合理吗?他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应有广大股东和公众去评判。倘若不是国家政策赋予某些公司从事特定行业的资格和稀缺资源经营管理权,它要想做大做强是非常困难的。也因此,使得个人贡献的部分无法充分体现出来。说得再直接一点,在企业拥有从事特定行业的资格和稀缺资源经营管理权的情况下,即使不是马明哲,换上别人,结果差别可能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