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回族青年会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史料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中国回族青年会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7-2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中国回族青年会是民国时期的回族青年组织。1930年由北平各高等院校回族学生倡议创立,会址设在北平。该会反对国民党统治时期污蔑回族是汉人信奉伊斯兰教的歪理邪说,会刊为《回族青年》。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停止在北平活动。1939年在重庆复会,因国民党反对使用“ 回族”这一称谓,被迫改称“中国伊斯兰青年会”,并在大后方各地广泛设立分会。会刊改称《伊斯兰青年》。1945年该会负责人薛文波、马汝邻等在重庆发表宣言,驳斥蒋介石不承认回回是民族的说法,再一次提出回回是一个民族,并为争取民族权利展开各种活动。年底,在南京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改名为“中国回族青年会”,选举马汝邻、薛文波、 闪克行、马焕文、吴建勋、王农村等为新一届负责人,决定该会的主要工作方针是:争取回族利益,提高回族地位;提倡科学,普及回族教育;破除落后习俗,实行男女平等,促进回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发展回族团结、勇敢、勤劳美德,与全国人民共同进行和平建国工作。易名后,出版会刊《回族青年》,各地分会也相继扩展。 该会与1949年后停止活动。

  相关背景: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奉行大汉主义,推行大汉族主义压迫少数民族的政策,一方面宣布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另一方面又不愿承认少数民族的存在,整个国家成了一个民族的大牢狱,是所有少数民族人民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他们把汉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称之为“宗族”(见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或者汉族的分支。国民党提倡的所谓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也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他们不仅歧视回族的风俗习惯,而且还不愿不承认回族的存在,把历史上回族和各族穆斯林所信仰的伊斯兰教或天方教、清真教统改称为回教。蒋介石操纵下的“国民大会”把回族称作“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在大汉主义的威逼利诱下,个别回族军阀、官僚和部分有宗教特权的门宦教主和把头们,不但置民族尊严而不顾,还加重了对各族穆斯林的剥削和奴役,受到广大回族人民的唾弃。国民党这种逆民族历史而行、与现实民族自尊而不顾的大汉主义行径给各族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和屈辱。

    早在1235年回族形成初期,元太宗窝阔台就实施了“乙未籍户”制度,把回回人列为中国正式民族。当时的回回人除了来自中亚的穆斯林外,还有很多同来的非穆斯林成员,如“术忽回回”(犹太人)、“绿睛回回”(信仰基督教的阿速部人)、“罗哩回回”(吉普赛人)、拜火教(袄教)、摩尼教(也称明教)徒、景教徒等,这些都被统称为回回,正式被当时的政府编入户籍,名“回回户”,自此,回回人就有了正式的中国国籍,与汉、蒙等民族女性结合组成家庭并留居,基本全面形成为中国的一个民族。在元代官方文书或诏令中,回回与其他民族也就明显区分开来,如1265年(元至元二年),忽必烈在一份诏谕中就说:“今拟黄河以南,自潼关以东,直至蕲县地面内百姓、僧、道、秀才、也里可温、答失蛮、畏吾儿、回回……应据官中无身役人等,并不得骑坐马匹。”(见《大元马政记》);元代《祥符图经》对民族描述是:蒙古、畏兀儿、回回、也里可温、河西、契丹、女真、汉人八类;又如元《至顺镇江志》在载述其地侨居户时说:“蒙古二十九(户),畏兀儿十四(户),回回五十九户,汉人三千六百七十一(户)。”

    1941年在延安以“回回民族问题研究会”署名出版了《回回民族问题》一书。该书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民族观为指导,从历史到现实,从政治到经济,从宗教到族教关系,客观全面地阐述了回族问题。针对当时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的大汉族主义,“否认回回为一个民族,否认回回问题为民族问题,而将回回民族问题歪曲为宗教问题,将回回问题的解决歪曲为汉化教育问题”的错误政策,该书进行了严肃批驳。对于长期以来,“由于大汉族主义长期宣传、教育的影响,不但有的汉人怀疑回回是一个民族,对于回族和伊斯兰教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不能了解;甚至某些回回人中也存在着同样的怀疑和不了解”的状况,该书也从多方面给予了回答和解释。同时,该书还正确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指出了回族解放的道路。《回回民族问题》一书的出版,对广泛动员广大回族人民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对研究回族问题起到了的重要指导作用。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