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猛于虎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科技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疲劳驾驶猛于虎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8-08-0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导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感觉有困意,马上就会采取一些休息措施来缓解疲乏。面对驾驶疲劳,很多司机却总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只要自己驾的时候小心点便会没事,一幕幕的交通悲剧也由此上演。据统计数据表明,在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事件中,因司机疲劳驾驶而造成的死亡事故超过了50%。疲劳驾驶已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产生疲劳驾驶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驾驶车辆是一种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司机在驾驶车辆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产生生理或心理机能的失调,即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从而造成机能失调,严重影响到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这个时候驾驶车辆,就必须时刻打起精神,预防万一。

  据有关专家介绍,造成驾驶疲劳的原因主要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脑紧张,开车时大脑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很容易导致头昏脑胀;二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开车姿势和注意力的紧绷,最容易引起大脑的疲劳;三是开夜车,受昼夜时差限制,人在灯光下总会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此外,司机的睡眠状况、心情的好坏、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以及气候、交通、道路等条件都会对驾驶疲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尽可能降低疲劳驾驶所造成的伤害,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严厉的法规防止疲劳驾驶,大力宣传告诫疲劳驾驶的危害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也明确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由于酒后驾驶很容易被检测出来,很多司机均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于疲劳驾驶却总是视若无睹,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加以解释。

  据调查,现实生活中很多司机都有疲劳驾驶的经历,更有甚者曾在开车的时候睡着过。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势必会导致越来越多的悲剧事故。

  睡眠是预防驾驶疲劳的唯一良方

  经常开车的人都知道,中午11点至13点、下午17点至19点、凌晨1点至3点是开车最危险的3个时段,也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段。恰恰是在这些时段,很多司机都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而丝丝困意却无法阻挡,于是很多司机便通过大声地播放音乐、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喝大量的浓茶、下车做运动体操等办法来保持头脑清醒。这些方法确实是缓解疲劳的好方式,但它们只能暂时改善驾驶疲劳的程度,所起的作用也会很快消失。如果多次使用反而会加剧驾驶疲劳,后果将更为可怕和严重。

  目前,技术人员已经研发出一种可以防止疲劳驾驶、事故发生的警报器,通过一架红外线摄像机来观察司机的眼皮和手部动作,一旦出现疲劳驾驶现象便及时报警。另一种驾驶员协助系统就是道路警报装置,当司机因疲劳驾驶将车辆开离路面的时候,它会通过座位或方向盘的震动来提醒司机。这些报警装置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协助了司机的驾驶安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保护司机和他人的安全。

  根据测试得知,司机一天驾驶车辆超过10个小时以上时,如果睡眠时间不足4至5小时,则事故发生的频率最高。因此司机尽量不要长时间连续驾驶,每两次出车之间最好要间隔10至20分钟,并要按照自己通常的睡眠习惯保证休息。司机必须意识到,疲劳不是可以对抗或者坚持的,只能通过休息才能解决。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司机驾驶安全,专家对司机的驾驶时间提出了如下建议:职业司机每天的驾驶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且连续开车不能超过4小时;不经常开车的司机,连续驾驶时间超过3个小时最好休息20分钟;如果有两个司机,要及时换休。由此可见,唯有睡眠才是预防驾驶疲劳和恢复清醒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

  病理疲劳需要及时治疗

  司机开车的时候打盹,有时并不是由于压力和过度劳累造成的,而是由于司机身体的某种病理原因造成的。

  所谓的“睡眠呼吸暂停”就是一种病理上的呼吸障碍。由于工作的劳累,司机们在晚上往往得不到良好的睡眠,加上白天又必须继续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鄂下肌肉变得越来越脆弱,呼吸机能逐渐被阻挡,由此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就很容易导致短暂的困倦。一旦司机朋友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必须积极就医治疗,而不是坚持上路驾驶。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手里掌握着司乘人员生命安全的司机来说,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才是有效防止疲劳驾驶的最好绝招。只要司机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才能从根本上抵制疲劳驾驶的行为,从而确保自己、家人和他人的行车安全。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