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美电视台风靡歌舞选秀类节目时,中东地区的电视台则“诗意盎然”。
英国《泰晤士报》3月1日报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正在热播的诗歌选秀节目“百万诗人”,不仅吸引数千万名阿拉伯观众,还促使越来越多人开始以诗抒意,平民诗人迭出。
重金海选
2月下旬的一个星期二晚上,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郊区一家大型剧院内,阿布扎比酋长国王储和亲属坐在观众席第一排,现场观看“百万诗人”选秀节目。
与此同时,阿拉伯各国约7000万名观众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个黄金档直播节目,并用短信投票支持心仪选手。
动人的主题曲响起,女主持人身穿粉红长袍现身。比赛开始,选手们身穿阿拉伯传统白色长袍,吟诵起原创的阿拉伯奈伯特诗歌。
“百万诗人”节目始于去年4月,因冠军能赢得100万迪拉姆(约合28万美元)现金大奖而得名。
这个选秀活动在海湾各国巡回设置多个分赛区,凡18岁至45岁的海湾各国公民均可参赛,朗诵诗歌在20行以内即可。经层层晋级,杀入决赛的前三名诗人能分别获得100万、50万和30万迪拉姆奖金,组织者赛后还将专门编辑出版一本优秀选手精选诗集。
古诗新诵
“我原以为没人再关注诗歌了,这个节目全然改变了这种情况,”沙特阿拉伯电工迈赫迪·韦利说。
迈赫迪·韦利现年33岁,因以奈伯特诗歌真实抒发两次离婚感受,从包括少数女性在内近700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48名决赛选手之一。
阿拉伯奈伯特诗歌公元四世纪在阿拉伯半岛兴起。在“百万诗人”等诗歌类选秀节目推动下,这种传统阿拉伯文艺形式引起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
“百万诗人”因把现代因素引入古典文艺而获得高收视率,但也引起颇多非议。 一些人反对节目中以伊拉克战争为诗题,还有人质疑节目形式。
制片人纳沙·阿鲁韦尼回忆说:“因为有人觉得在诗人身边打光放音乐是不敬行为,我们一度忙得焦头烂额,以应对由此引发的问题……他们指责说,‘(节目现场)就像迪斯科舞厅’。”
“而我回应说,要想吸引大众,就得这么做,”阿鲁韦尼说。
打造“文都”
“百万诗人”每季制作费高达1500万美元,但这仅为阿联酋打造“文化之都”计划的一小部分。
《泰晤士报》报道,阿联酋计划斥资约800亿美元,把首都阿布扎比打造成中东“文化之都”。
为实现这一目标,阿布扎比酋长国王储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两年前邀请女电视制片人纳沙·阿鲁韦尼,策划能推动奈伯特诗歌复兴的电视节目。 “百万诗人”由此诞生。比赛分为两部分,前半段为自选赛,选手可自由朗诵奈伯特歌;后半段为定题赛,由评审指定一个主题,选手现场做诗朗诵,骆驼、咖啡、敬仰父母等主题均曾出现。
为普及阿拉伯诗歌文化,节目请来5位专业评审,其中3位为来自科威特、沙特和约旦的著名演讲家,另两位来自科威特和阿联酋,是专门从事诗歌研究的学术权威。他们根据语言表现、押韵程度、诗歌内容和思想激情等方面情况,用一整套标准点评选手。
评审对选手少有批评,类似“我不喜欢你用词重复,那不会增添新意”用语已属严厉。
除评审意见外,观众短信支持票数也能决定谁最终能赢得大奖,因此节目吸引大批观众参与。如今,“诗歌受关注度比足球还高,”韦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