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突尼斯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
文/黛二 (文化频道特约撰稿)
供图∕突尼斯驻华使馆、中国文化部亚非司
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你所不太了解的国度。
特殊的历史渊源,悠久的民族习俗,多元文化的兼收并蓄,
这些,构成它的独特。
突尼斯——-世界百花园的奇葩。
2006年3 月,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与突尼斯文化遗产保护部部长阿舒尔先生正式签署中国政府与突尼斯政府关于2006—2008年合作计划文化协议书。此协议内容涉及范围广,活动规模大,参与层次高。无论美术、文化展览、歌舞、戏剧表演等多方面都更侧重于巩固两国传统文化,突出博物馆建设遗产保护领域的多向交流与合作。
时至今日,这种文化交流仍在继续并走向深入。
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与突尼斯文化和遗产保护部部长穆罕默德·阿齐兹·本·阿舒尔(左)签署中国政府与突尼斯政府关于2006—2008年合作计划文化协议书.(后排中间者:突尼斯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
(以下文字根据采访现场录音和后期使馆提供资料整理)
记者:如果我想就突尼斯文化与您做这次采访,请您给我一些建议,您对文化产业和民间文化哪一方面更有兴趣?或者您最想对中国读者谈些什么?
巴斯里:与您所问的或许有些不同,我对政治更关注。与世界整体发展相关联的,诸如有关人类学、民族学、国际政策等等,我本人的主要兴趣是制定政策,比如外交政策等。
记者:您在中国工作之余通常读些什么书?
巴斯里:我并没有更多时间来阅读小说之类的书籍。但我会读一些涉及历史和政治内容的书籍,通常情况下我会同时阅读四、五本书,涉及几个领域。
记者:您任职期间最想在哪些问题上有所突破?
巴斯里:把中国介绍给突尼斯。突尼斯还是不太了解中国,中国人对突尼斯了解得也不太多。从历史上讲,中突两国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但两国人民都不是非常了解对方,这并不仅仅在政治方面。中国今天有着强大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让突尼斯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如何让中国更全面地了解突尼斯。我希望我们能做一个桥梁,我们正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通过旅游等多方面交流合作,以增进我们彼此之间的进一步了解。(据突尼斯驻华使馆马盖斯·卡迈勒先生说,1995年中国人到突尼斯只有几百人,2005年约1000人,2006年约2000多人).
记者:突尼斯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巴斯里:突尼斯是一个位于非洲最北部的国家,是北非地区中最小的。面积有1621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江西,或者天津的16倍,或者但是却有着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和神秘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著名的度假圣地。突尼斯90%以上人口是阿拉伯人,曾经又是法国的殖民地,因而阿拉伯语和法语,成为突尼斯的通用语言,但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记者:突尼斯文化有哪些突出特点?
巴斯里:上帝眷顾我们。突尼斯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地中海的中心。突尼斯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数个帝国丰富的文化遗产遗留在这块土地上,使得突尼斯有着兼收并蓄,百家争鸣的文化特征。这种多元的文化特征源于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在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腓尼基、罗马、拜占庭、奥斯曼、阿拉伯、地中海民族文化、近代法国文化都在整个纷繁文化篇章中留下恢宏的印迹和重要一页。突尼斯吸取融合这些文化,加以发扬光大,从而造就今天突尼斯文化的多样性。
记者:文化的多元性是否带来突尼斯城市风格同样多元特点?
巴斯里:的确如此。由于历史原因,这座城市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阿拉伯风格,闪烁着古罗马色彩,还混合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遗风,同时也不乏欧洲现代化的气息。突尼斯建筑从北到南风格迥异,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几种截然不同民族风格的建筑也可以相互辉映。首都突尼斯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突尼斯湖的顶端,是一座充满阿拉伯风土气息的旧城和欧化新城合璧的城市。它的建筑物大多为白色,掩映在枣椰树、橄榄树的绿荫中,犹如漂浮在地中海中的白莲。
记者:日常生活方面是怎样的?
巴斯里:阿拉伯语是突尼斯的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也有人信奉天主教、犹太教,各教派和平共处。在南部仍然有人讲土著语(Chelha),你仍然可以看到当地人原汁原味的土著人生活。音乐和文学更因博览众长而有着广袤的想象和驰骋空间。突尼斯有很多剧院,艺术长廊,影院里不断上演从古至今、本土或国外源源不断的艺术片儿,著名历史古迹迦太基的“迦太基国际电影节”更在整个发展中国家电影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记者:如此说来,旅游业是突尼斯文化产业发展地位突出。
巴斯里:每年五月到九月份是最合适去突尼斯的季节。简单的原因是因为突尼斯靠海,所以就是适宜游泳的季节。撒哈拉沙漠的热也要在某一段时间里必须避开,中午12点到下午3点半尽量不要到撒哈拉沙漠,那是不能想像的,可能会有55度。突尼斯每年接待650多万游客,80%是来自欧洲,以法国、德国为主。首先因为突尼斯是地中海地区最好的一个国家。其次是由于它安全稳定。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公路、酒店、沙漠、娱乐、购物、陶器、香水、沙漠之花(撒哈拉沙漠特有的石头,长得像花一样美),这些现代化设施和自然环境的美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前往。2004年6月,突尼斯首次在中国举行旅游推介活动,突尼斯旅游部长也在此其间访华,其主要目的就是与中国旅游官员进一步协商具体事宜。突尼斯与中国政府签署《关于中国公民赴突旅游实施方案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两国旅游合作正式开始实施。中国人很喜欢购物,而突尼斯是北非唯一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区的国家,在突尼斯你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到欧洲著名品牌的各种服饰。就在几星期以前,我的一位中国教授朋友告诉我,他们去突尼斯旅行,到达的都是有遗迹的地方。我知道,在中国有一些文化人对这样的地方比较偏爱。突尼斯3000年灿烂的文化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本文作者与突尼斯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赫比·巴斯里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