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世界的地位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娱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伊朗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世界的地位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8-1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一个维护精神遗产的委员会,以维护世界各国的精神遗产。与此同时,教科文组织还把2004年定为“精神遗产年”。自维护精神遗产委员会成立后,驻联合国的世界各国文化代表都为自己的国家接受该委员会做出了不懈努力。伊朗是一个历史文明古国,历史悠久,精神文化遗产丰富。伊朗政府在维护精神文化遗产方面也作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也许有人会问,精神遗产究竟是什么呢?

        一个国家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被称为精神遗产,宗教、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都属于精神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语言、文学、音乐、传统体育、神话故事、风俗、宗教、传统手工艺和艺术都列为精神遗产的范围内。

        伊朗截止今年9月30日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自己的精神遗产,并且将提交两项重要的口头和精神文化遗产作为注册登记。与此同时,伊朗还可以提交五项国家级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规定,每个国家可以提交一份独特的国家遗产,和一份与其它国家有共性的文化遗产。伊朗将提交的与其它国家有共性的文化遗产是新年风俗,目前正在完善之中。伊朗的新年风俗与中亚数国的新年有相似之处。伊朗将提交的独特文化遗产是德黑兰附近15个村庄所使用的麦拉格方言,该方言为一种古代波斯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

        每个国家的文化是该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长期积累的经验,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智慧结晶。与此同时,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其人民的行为规范起有重要作用。此外,一个国家的文化同时也是这个国家的社会关系标准,它对其人民相互之间的社会交往起有重要的影响。

        在了解和认识伊朗文化时,首先应强调的一点是伊朗文化已超出了目前伊朗的地理位置,古波斯文化涵盖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印度和中亚等地区。早在13至15世纪,波斯语曾是小亚细亚、印度、埃及、伊朗高原地区和中亚的官方和国际语言,当时的学者、艺术家和政治家都曾精通波斯语,甚至有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丰富的波斯语巨著,对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波斯文化中,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伊朗的新年风俗,伊朗的新年风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且不仅限于伊朗国内,现在中亚各国每年也都要举行新年欢庆仪式。

        关于伊朗的新年风俗流传着许多美妙动人的传说,伊朗的新年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仪式。如果说,只是一种传统仪式,那么,它早已被历史淘汰,绝不会保留至今。伊朗的新年包涵着丰富而又古老的波斯文化和宗教信仰。伊朗人民认为,重视新年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年的伊始和一年之春,更重要的是,新年带来了幸福、欢乐、美丽、真诚的信息,伊朗人民借助新年仪式,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以便在新的一年里建造一个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

        自伊朗人接受伊斯兰教后,伊斯兰文化对伊朗人民的风俗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新年。伊朗新年风俗之所以没有被历史淘汰,一直保留至今,就是因为新年风俗包涵着伊朗和伊斯兰的古老文化。

        新年是一年的伊始,春天使大地和万物复苏,春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因此,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伊朗人民在新年前数星期就开始做准备,新年一到,都要举行各种文化和传统仪式。

        虽然在伊朗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如波斯人、库尔德人、土耳其人、雷里人、卑路支人、土库曼人和阿拉伯人,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伊朗新年风俗包涵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所以,新年风俗已成为伊朗各民族的共同传统文化和风俗。同时,新年也是各民族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的一座桥梁。每当新年来临,不仅伊朗各民族,而且中亚各国和阿富汗等国家的不同民族也都共同欢庆新春佳节,举行同样的风传统仪式,遵循着同样的风俗习惯。所以,伊朗的新年风俗是值得保护和传播的,伊朗政府也在此方面做着不懈努力,同时也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伊朗的新年风俗作为人类的精神遗产加以保护。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