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在历史上,波斯语对伊斯兰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巨大。”伊朗文化参赞在南京大学演讲时说。
在“小儿锦”的研讨会上,穆罕默德.贾瓦德.阿高杰里博士说:“ ‘小儿锦’是一种波斯语、阿拉伯语和汉语的混合体,是接受中国伊斯兰传统经堂教育的学生学习信仰知识的工具。”
“小儿锦”也叫“小儿经”、“小经”或“消经”,据研究,目前还在中国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云南和新疆使用。
“小儿锦”是用阿拉伯语字母拼写汉语的实践,如北方话①(特别是南京,中原,东北的方言)或者“东干”②话。
“小儿锦”书写方式和现在维吾尔语的书写方式相似,它们的元音在任何时候都要用发音符号③明确标记出来;这和其它几个深受阿拉伯语影响的语言刚好相反,象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它们的短元音书写时都被省略。
“根据一些历史数据记载,波斯语曾经在中国的清真寺广泛的使用,很多中国学者也相信这个事实促进了历史上波斯语在中国穆斯林甚至非穆斯林之间的传播使用。”阿高杰里说。
“伊斯兰文献研究表明,中国很多古老的伊斯兰书籍手稿都是由波斯语写成。”
“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几个世纪以前,一些中国的统治者甚至用波斯语和欧洲的国王通信。”
“大量古老的《古兰经》的波斯语译本,波斯语经注,关于神秘主义的,天文学的,医学的,和伊斯兰历史的书,还有中文的波斯语词典都表明波斯语是中国伊斯兰的正式语言。我们伊朗人为此自豪。”他解释道。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从唐朝伊斯兰传入中国(公元7世纪中叶初期)开始,很多说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人移居中国。
几个世纪以后,这些人在和汉族的不断融合中,形成了今天回族的族源。许多中国穆斯林学生加入经堂学校以学习标准的阿拉伯语和《古兰经》。因为这些学生对汉语大都是会说不会写,为了课后更好的复习消化所学的知识,他们就很自然的开始用阿拉伯语字母拼写成汉语,作为注释来参考。
为了帮助记忆背诵,人们也经常用发音近似的汉语来标注一些《古兰经》章节;在经堂学校里,这种方法也会被用来书写阿语词汇的汉语翻译。
这样,用阿拉伯语字母拼写汉语发音的文字系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在一大片地区得到了统一④。
阿高杰里还说,根据目前情况,波斯语一直是中国伊斯兰的教学语言。因此,中国伊斯兰学者认为应该在中国穆斯林甚至非穆斯林推出更多的波斯语出版物。
译者注:
①Mandarin是指古时候的“官话”,明朝的Mandarin是南京话,所以我认为原文中的‘Lanyin’应该是“Nanjing”。清朝的Mandarin是东北话。现在的Mandarin就是普通话。
②Dungan,东干,在波斯语里是泛指中国的穆斯林,所以东干话就可以理解为回民的方言。
③就是开口符,齐齿符等等。
④统一是相对的,其实“小儿锦”也存在着方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