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的梨花体诗,广义上讲,是对传统诗歌的颠覆,是文化意义上的变革,是像她这样的现代诗人对现代诗歌的一次自我松绑。可以说,赵丽华的梨花体,让诗歌的轻松,还原了人们享受文学的信心,梨花体让人性中一些本真的东西不再披红挂彩,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容人心直接与生活对话。而她新近写的梨花体奥运诗,又让诗歌再次完成了一次蜕变,也就是说直接融入当下生活,几乎没有停顿感、距离感,这样写似乎很冒险,很违背经典作品程序,没点胆气与储备,怕是很难上手,因为感受快速转变成诗歌,这毕竟不是我们习惯的抒写套路,好在赵丽华还是有底气的,用她的梨花体玩转了命题的体育作文。
在《鸟巢开幕式进行时》这首诗里,赵丽华找到了一个很好表述即时感受的切入点,利用女儿在开幕式现场这个细节,内外同步:刚才,女儿打来电话/她四点就进入鸟巢了/她的位置比较靠前/是在旗杆子底下……一开篇,就用母女的身份,把诗的情感基调确定下来了,由此下笔,层层递进,把鸟巢里的气氛,诗人的心绪,编织得朴实真挚。
《一首献给中国男足的诗》,这首诗不长,但赵丽华一口气用了十个中国男足没有这没有那、十分泄气的排比句后,临了语气仍然不肯放弃地说:我们仍然会在遗憾、失望和抱怨中/等待他们和巴西的比赛。男足已无数次让国人失望了,我们似乎不知道还能对我们的男足说些什么,尤其是用诗歌这一形式来品头论足。可是赵丽华在这首诗里狠出了温柔,恨出了空间,等出了伤感,以不惜犯忌的风险,用了十个排比句来强化我们多年来对男足的失望感受,就像是甩出了集束炸弹。但她没有一炸了事,她在一块未来的草坪上,给中国男足留出自新的空间,尽管那时男足面对的强大的巴西队,结局我们也不必多想,但那个空间还是可以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