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法学史(六)
来源:中国清真网
时间:2008-08-2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伊斯兰国家及其立法史
(波兰)博兹娜·盖亚娜·斯奇金乌斯卡 著
穆 萨 译
侯赛因事件
侯赛因到了麦加,库法的什叶派聚会商议,以长者苏莱曼·本·萨尔德·赫扎伊为代表,一致决定向侯赛因宣誓。他们向侯赛因写了150封信,要求侯赛因去库法。侯赛因遂派自己的堂弟穆斯林·本·欧盖勒为先遣,并对他说:“如果你看到那里的人们确实一致拥护我,你就给我来信,因为我也是库法的穆斯林”。可他的堂弟及随从在途中遇害,一直没有信息返回。
之后,侯赛因决定亲赴库法,他的亲友纷纷劝阻,希望他定居麦加或希加兹、也门等地的城镇,提醒他谨防伊拉克人搞阴谋,侯赛因则不以为然,他的堂兄阿卜杜拉·本·阿拔斯闻讯再次劝诫他说:“我不得不对你说,我确实很担心你会受伊拉克人的骗,他们以前就背叛曾过你的父亲”,他还是没有听进去。无奈,阿拔斯最后建议侯赛因单独去,不要携家带口。也终未奏效。侯赛因带着家眷出发了,途中凡遇到的人几乎都提出同样的劝告。后来又遇到阿卜杜拉·本·穆提尔,此人对他说:“使者的后裔啊!看在真主和伊斯兰的份上你回去吧,以真主起誓!在倭马亚人的权力下,你还要求什么,他们会杀了你的,如果他们得手,往后他们就更无所顾忌了。侯赛因仍置若罔闻。
途中传来穆斯林·本·欧盖勒遇难的消息,随从人员劝他:“我们以真主起誓!你应回去,我们很担心你的安全。”随从的欧盖勒的儿子则悲愤填膺建议说:“我们一定要复仇!我们决不回去。”这时,一个过路的阿拉伯人也劝告侯赛因:“以真主起誓!你必须回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侯赛因思虑之后最终还是拒绝返回,并说:“我不是为战争而来,你们邀请我,我只是应邀而来。”
离库法不远时,军队的艾米尔前来迎接,并对他说:“我们奉命来迎接你,护送你到库法的阿卜杜拉·本·扎亚德那里,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我们绝不会离开你”。这时侯赛因想要返回,却遭到艾米尔的拒绝,侯赛因在艾米尔的挟持下前往库法,途中又遇到另一支伊本·扎亚德派来刺杀侯赛因的军队。其首领欧默尔·本·赛尔德对侯赛因说:“你来有何贵干?”他答道:“我是应邀而来的,如果你们不欢迎,我立刻回去。”欧默尔·本·赛尔德说:“你想回去已不可能,我们要带你去见伊本·扎亚德,听候他的处理。”侯赛因说:“这绝不可能。”之后两派交战,只是片刻功夫,侯赛因及其随从共72人全部遇难,时年伊历61年元月10日。他们带着侯赛因的首级向伊本·扎亚德请功领赏。扎亚德命令将他的首级及家眷交给叙利亚的叶齐德。叶齐德得讯后,哭泣着说:“我原希望你们顺从,而不是侯赛因的死,凶手伊本·萨米叶会遭报应的!我若是在现场定会放过他的,绝不会如此残忍。”
叶齐德安排侯赛因的家属同自己的家人住在一起,并为侯赛因举行了葬礼。叶齐德对侯赛因家属非常关心,给予他们十分周到的照顾。他对侯赛因的儿子说:“我的孩子啊!你无论有什么要求尽管告诉我。”后来,他还将他们护送会回麦地那。
这一不幸事件主要是由于侯赛因对事情考虑不周,忽视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拒绝接受劝戒者的忠告,结果被伊拉克人骗杀。这些曾背叛过他父亲的伊拉克人,也曾向哈里发阿里宣誓效忠。但他们并未向侯赛因效忠过,只是认为自己是什叶派而已。而至于侯赛因本人,他当时应服从穆斯林大众认可的哈里发,避免同室操戈,使得一些企图制造事端之人有机可乘。对此,穆斯林只能说:“他们都已归真,其所作所为势必得到安拉的清算。”历史留给我们一个教训,要成就一番大事,需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草率从事,要有相当把握,做到万无一失。同时,一切必须真正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侯赛因虽没有服从人们已承认的哈里发,甚至有时意见相左,但侯赛因并未不义地欺骗或伤害他人。
麦地那的哈赖事件
欧斯曼·本·穆罕默德·本·艾比·苏福扬奉叶齐德之命担任麦地那的艾米尔,欧斯曼·本·穆罕默德向叶齐德派去一个由麦地那贵族组成的代表团,受到叶齐德的热情款待,尽管叶齐德赏赐了丰厚的礼物,但这些人回到麦地那就表现出对叶齐德的不满,而且让阿卜杜拉·本·罕扎莱担任当地艾米尔,于是叶齐德派努尔曼·本·拜希尔劝降他们,麦地那人不但拒绝接受劝告,而且还围困了在麦地那居住的倭马亚人,倭马亚人便向叶齐德求救,正如诗人所言:“他们强迫我改变我的性格强硬的反击使我无可奈何”叶齐德派遣以穆斯林·本·阿格拜为首的1万2千人的军队,并对他说:“你向他们宣战,如果你获胜了,我可将麦地那三年的收入赏赐给你,其中物资、食品全归你的军队。但你要善待侯赛因的儿子阿里。”
穆斯林·本·阿格拜劝告麦地那人说:“信士的长官曾说‘我宽限你们三年时间,谁回心转意,我们既往不咎,否则,我们将对你们采取严厉的措施。’但麦地那人没有听从劝告,双方展开了残酷厮杀,最终麦地那人失败了,他们的领导人被杀。穆斯林·本·阿格拜获得了麦地那三年的收入。此后他向人们宣告说只要向叶齐德宣誓效忠,生命财产便可得到保护,拒绝者格杀勿论。他还召见阿里·本·侯赛因,遵叶齐德的旨意安抚了他。这一事件历时两个夜晚,发生在伊历63年12月。
纵观麦地那人的鲁莽行动,他们罢免了哈里发委派的地方长官,必然导致哈里发采取军事行动,他们想在伊斯兰国家中建立一个自己的独立王国,或者肯听从于他们自己的哈里发,这能行得通吗?最终他们的愿望化为泡影。无疑,他们这是严重的犯罪,为伊斯兰社会带来了无法弥补的灾难。至于叶齐德,不应耗费时间与他们周旋,他们完全可以围困麦地那,当时麦地那不堪一击,即使麦地那人迫使他们去战斗,为敬重使者,也没有必要在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地麦地那大动干戈,我们为这些有过失的领导人向安拉求恕!
围剿麦加
穆斯林·本·阿格拜与麦地那人交战后又向麦加的伊本·祖拜尔宣战,后来在途中归真。侯赛因·本·纳米尔奉叶齐德之命统帅军队,于伊历62年元月4日到了麦加。伊本·祖拜尔与他交锋,没多久手下便弃他而逃,于是伊本·祖拜尔回到了麦加。他们之间的战斗从元月底开始,侯赛因·本·纳米尔的军队用弩炮攻城,直到3月3传来叶齐德大故的消息,他们才停止围剿麦加,结束战斗。
发生在叶齐德执政时期的这三大事件遭到穆斯林大众的指责,他们对此表示憎恶,甚至有人直接攻击诅咒叶齐德。历史遗留的问题,责任不完全在于叶齐德,他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作为绝大多数穆斯林推举的哈里发,也不能忽视极少数反者和他们分裂穆斯林的目的。就反对者而言,叶齐德已经控制局势再让他退位并非易事。何况叶齐德的军队是在那些反对者拥有一定的势力之后,才不得不采取严厉的措施。
叶齐德时期征服活动
叶齐德遵照穆阿维叶的嘱托将阿格拜·本·纳菲尔派往非洲。阿格拜到了非洲,与柏柏尔人和罗马人作战,征服了丹吉尔和苏斯直至大西洋沿岸。他说:“我的养主啊!倘若没有此海相隔我一定为你征服诸城。”他在返回途中被罗马人所骗,罗马人将他与其部下分离开来,他和少数随从与罗马人交手,最终被罗马人杀害。
叶齐德归真
叶齐德·本·穆阿维叶于伊历64年3月14日(公元683年11月10日)卒于叙利亚的豪兰。他任哈里发3年8个月零14天。
哈里发穆阿维叶二世伊本·叶齐德和哈里发阿卜杜拉·本·祖拜尔。
穆阿维叶·本·叶齐德在其父归真时才21岁。阿卜杜拉·本·祖拜尔曾在哈贾尔任哈里发,但当时叙利亚人只向穆阿维叶效忠,由此穆斯林中产生了两位哈里发。穆阿维叶执政不久便召集人们说:“我难以胜任你们的重托,当初艾布·伯克尔要欧默尔继任哈里发时,他没有接受,我想像他那样,向你们辞职,我也曾希望像协商年那样寻找六个候选人,但我未找到合适的人选,你们肩负起你们的负责,选举你们所信赖的人吧!”之后他隐居家中直到逝世。他的哈里发任期只有三个月。这位青年自认为自己无能,面对穆斯林四分五裂的局势,感到自己无法扭转乾坤,便主动辞职隐退,让人们选择有能力的人担任领袖。
伊本·祖拜尔
伊本·祖拜尔得知了叶齐德逝世的消息,而麦加仍被围困得水泄不通。这时,伊本·祖拜尔呼唤道:“你们还为谁卖命呢?你们的暴君已死了。”围城的军队证实叶齐德确已逝世后,便向伊本·祖拜尔表示臣服、以免流血牺牲,但伊本·祖拜尔回绝了他们。他们弃他而去,回到了叙利亚,又向叶齐德的儿子穆阿维叶效忠。伊拉克人与欧贝杜拉·本·扎亚德产生分岐,欧贝杜拉感到恐惧,便逃到叙利亚。伊拉克人写信给伊本·祖拜尔表示效忠。于是伊本·祖拜尔向伊拉克派去了自己的管理人员,同时埃及人也向他宣誓效忠,除叙利亚外都向伊本·祖拜尔效忠。
叙利亚人情况
叙利亚有四个艾米尔,大马士革的达哈克·本·盖斯、霍姆斯的努尔曼·本·伯希尔、根乃斯林的祖法尔·哈里斯、这三位艾米尔是伊本·祖拜尔的手下。第四位是巴勒斯坦的艾米尔哈萨乃·本·马立克,他是倭马亚人的手下,约旦人跟随他向倭马亚人效忠。
哈里发麦尔旺·本·哈克木
他的全名麦尔旺·本·哈克木·本·艾比·阿绥·伊本·倭马亚。倭马亚人和巴勒斯坦的艾米尔哈萨乃开会商议,最终一致决定麦尔旺担任哈里发,伊历64年11月3日向他宣誓效忠。宣誓仪式结束后他便带兵与三位艾米尔的军队作战,取得了胜利,占领了叙利亚后,又赴埃及,埃及人向他臣服后,返回了大马士革,不久于伊历65年9月逝世。他曾许诺让其儿子阿卜杜·马立克和阿卜杜·阿齐兹继承哈里发,麦尔旺哈里发任期10个月。
哈里发阿卜杜·马立克·麦尔旺,
全名阿卜杜·马立克·麦尔旺,伊历 26年生于麦地那,其母阿伊莎是穆阿维叶·本·卧立德·伊本·穆伊拉之女。他少年时期天资聪慧,文质彬彬,是麦地那著名的教法学家,与赛义德·本·穆赛伊布和欧尔卧·本·祖拜尔同为教法权威,他在伊历 65年9月其父归真后,就任哈里发,当时伊斯兰国家四分五裂,情况复杂,伊本·祖拜尔得到了希贾兹人的拥护。伊拉克分为三派,一派效忠伊本·祖拜尔,一派效忠什叶派,号召人们忠于圣裔,另一派是哈瓦利吉派(出走派)。
阿卜杜·马立克处事沉着冷静,意志坚强,忠厚可托,因而,穆斯林大众一致拥戴他。
他在伊拉克的内政工作
阿卜杜·马立克之父在生前就派欧贝杜拉·本·扎亚德去与祖法尔·本·哈里斯作战,之后挺进伊拉克。
伊拉克有一些什叶派组织呼吁为侯赛因复仇,他们暗中招兵买马组织了一支6000多人的队伍,就出征了,碰上欧贝杜拉·本·扎亚德军队,经过交锋,什叶派的领导被杀,余下的士兵也纷纷逃跑。
穆赫塔尔·本·艾比·欧拜德·赛格菲
伊历66年他在库法出现,并赶走了伊本、祖拜尔委派的人员,穆赫塔尔为穆罕默德·本·哈乃菲宣传,称他是“迈海迪”(即救世主,这就是“迈海迪”这一名称的最早出处),并谎称迈海迪派他来,是向杀害侯赛因的凶手报仇的,于是他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占领了库法,杀了杀害侯赛因的那些凶手。反过来与伊本·扎亚德交战,两军在哈兹尔河交锋,他战胜了伊本·扎亚德,杀了他及许多叙利亚士兵。在此之后,伊本·祖拜尔委派他的兄弟为巴士拉总督。厌恶穆赫塔尔的库法负责人来求见巴士拉新总督,求他解救他们,于是伊本·祖拜尔的兄弟亲自带领一支劲旅出击,杀掉了穆赫塔尔。至此,伊拉克和希贾兹才归于伊本·祖拜尔管辖,叙利亚和埃及属于阿卜杜·马立克的地方。阿卜杜·马立克想要统一领导穆斯林,他集结军队前往伊拉克与伊本·祖拜尔作战,伊拉克人居心不良,向阿卜杜·马立克致秘函,当两军对垒时,他们抛弃了伊本·祖拜尔及一少部分人,阿卜杜·马立克仍然坚持作战直到最终胜利,阿卜杜·马立克进入了库法,除希贾兹外均属他的地盘。
伊历 82年,阿卜杜·马立克又派哈查只·赛格菲统帅的军队攻打麦加的伊本·祖拜尔,哈查只围困了麦加,并用弩炮轰城,当对麦加人实施严励的封锁围困时,伊本·祖拜尔的手下离弃了他纷纷逃命。伊本·祖拜尔独自作战,直到被杀。人们奉阿卜杜·马立克之命将他的尸体埋葬了。伊本·祖拜尔任哈里发9年。杀掉了伊本·祖拜尔,阿卜杜·马立克统一了穆斯林,使国家处在一个哈里发政权的统一领导之下。
哈查只管辖巴士拉和库法
哈查只在伊本·祖拜尔被杀之后,在希加兹任两年地方长官,后被阿卜杜·马立克派到巴士拉和库法。他带了十二名随从去了库法,在库法清真寺他登上讲台,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库法人对此忧心忡忡,他又去了巴士拉,在那也发表了类似库法演讲内容讲话,他命令巴士拉人出征与敌人作战,他组织了一支二万巴士拉人的军队,又组织了一支二万库法人的军队,任命阿卜杜拉赫曼·本·艾什阿斯为军队司令,艾什阿斯开始征服敌国,占领了其大部分地方,他想修整一段时间,次年再与敌人作战。他致函哈查只,禀报了战况,被哈查只严厉斥责一通,从而导致阿卜杜拉赫曼·艾什阿斯反抗,人们纷纷向他效忠,叛变了哈查只和阿卜杜·马立克。当哈查只向阿卜杜·马立克汇报时,局势已十分严峻,他不得不带领叙利亚军队前往哈贾兹与阿卜杜拉赫曼·艾什阿斯作战,战胜了他们,艾什阿斯逃跑后,在楼上自尽,叛乱平息了。
伊斯兰国家从伊历64至86年,整整历经了22年内战,所有领导人都以私欲而谋求权力,他们不是为了民族利益,他们不敬畏真主,好像从未读过天经,未曾听过使者有关谴责动乱事件的言辞,我们祈求真主,使他们免遭私欲所带来的灾难。
修复天房
由于一些严重的事件,使得天房建筑遭受到破坏。伊本·祖拜尔发现天房被弩炮轰击后倾斜,将原建筑夷为平地,将天房内部的装饰物放置到天房帷幕,等到修建时再将装饰物安置于原处。当伊本·祖拜尔被杀后,哈查只负责收尾工程,恢复到古莱氏原建筑的模式。现在克尔白天房的建筑就是由伊本·祖拜尔和哈查只负责修建的。
阿卜杜·马立克时期的外部情况
内忧外患之时,不容许穆斯林进一步扩大延伸征服地。一个民族当它内部产生分歧时,只能维持现状,但伊斯兰民族则不然,尽管内部存在分歧,在其它民族面前没有显示出脆弱表现,而且征服活动仍取得了一些胜利。
阿卜杜·马立克时期征服活动
在东边,哈查只派穆海莱卜·本·艾比·萨菲尔管理呼罗珊,他征服了一些周边城镇,非常顺利的地拓宽了疆域,之后返回到马尔沃,在这里逝世。他的儿子叶齐德接管呼罗珊,叶齐德征服了一些城镇,并从国库中拨款扶植这些城镇。在北边,尽管穆斯林内部有分歧,但没有放弃对罗马的进攻,罗马人也为此调集军队,想从他们的地盘上驱逐穆斯林军队,当时阿卜杜拉·马立克与伊本·祖拜尔作战,罗马皇帝拿出一部分财产意欲媾和,阿卜杜·马立克平息内乱后,便开始了征服活动。伊历81年征服了基萨里亚,在伊本·阿卜杜拉带领下收复了盖勒基里亚,伊历84年收复了迈随斯。
阿卜杜·马立克继任哈里发
阿布·麦尔旺曾让儿子阿卜杜·马立克继任哈里发,其后再传于阿卜杜·马立克的弟弟阿卜杜·阿齐兹,但阿卜杜·阿齐兹过早就去世了。阿卜杜·马立克传位给儿子卧立德,卧立德又传位给儿子苏莱曼。阿卜杜·马立克向各大城镇写信,要求他们效忠,除赛义德·本·欧赛卜外大家都表示效忠。麦地那的艾米尔希沙姆·麦赫祖米将赛义德·本·欧赛卜投入监狱。阿卜杜·马立克致函希沙姆,谴责他的这种做法说:“以真主起誓!你应手下留情,我们都知道他与我们并没有原则分歧。”
阿卜杜·马立克逝世
他于伊历86年10月15日(公元705年10月9日0)在大马士革逝世,他的执政期从叙利亚人宣誓效忠之日起为21年,但从伊本·祖拜尔被杀后国家统一之日起为13年零5个月,享年60岁。
阿卜杜·马立克
阿卜杜·马立克意志坚强,沉着冷静,他执政时正面临派别林立,问题错综复杂的局面。在他的努力奋斗下,最终使该民族统一服从了一个哈里发的领导。将哈里发权力移交给他的儿子卧立德,这些事情顺利完成了,但为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据他的一位书记员记载,有一次阿卜杜·马立克在演讲台上说:“在我退位后,谁要对我说:‘你应该向安拉忏悔!......’我就会杀掉他。”此话可以理解,很多人是为荣誉而谋取皇权。历史为我们证实,赫赫有名的伟人都难免不犯错误。任何一位杰出的人物都有失误的时候。
卧立德·本·阿卜杜·马立克
卧立德出生于伊历50年,在其叔叔阿卜杜·阿齐兹归真后,继承了哈里发,但在其父归真之日才举行了宣誓就职仪式,其父葬礼结束后,他登台演讲道:“同胞们!真主的前定无法提前也无法拖延,所有先知和天使的死亡都归于真主的前定。这位领袖已归真了,众人啊!你们应顺从,必须团结,恶魔伴随着分裂者。”人们向他宣誓效忠。
卧立德时期是倭马亚王朝的黄金时期,内部改革和外部征服轰轰烈烈,此时,这个国家才恢复了它在邻国各民族心中的伟大形象。
卧立德时期的内部改革
卧立德非常重视道路建设,在希贾兹及其它地方铺设许多道路,他在沙漠中打井,将水引到缺水的地方。他还建造了两座宏伟的清真寺__先知寺和著名的大马士革倭马亚清真寺。欧默尔·本·阿卜杜·阿齐兹命令手下拆除原先知寺,也将圣妻故居的遗址拆除后并入清真寺,在原基础上将清真寺拓宽了200腕尺(约120米)。他派去了工匠和建筑师,又派人向罗马皇帝求援,罗马皇帝向他援助了10万砝码黄金(约480公斤)、100名工匠及40峰骆驼的货物。·本·阿卜杜·阿齐兹让麦地那的法学家监督建造了这座当时最宏大的清真寺。
另外,他限制了麻风病患者,将他们汇集到一个特殊的地方,为每位瘫痪者安排一名侍从,为每位盲人安排一位领路人,总之,卧立德善待百姓,尊重学者,如他任用欧默尔·本·阿卜杜·阿齐兹。伊历77年,卧立德让他负责麦地那事务,欧默尔到了麦地那就召集十位法学家说:我召集你们来是为给你们提供有报酬的工作,你们要坚持真理,我就凭你们的意见处理事务。”他们都很认真地为他工作,在这十位法学家是昔日的法学权威。
卧立德时期的征服活动
卧立德时期有四大名将,他们在征服活动中战绩辉煌。他们是穆罕默德·本·嘎希姆·赛格菲、古太白·本·穆斯林·巴西里、穆萨·本·奈斯尔、穆斯里麦·本·阿卜杜·马立克,嘎希姆本穆罕默德是信德的艾米尔,他征服了信德,便深入这一地区,每经过一个城镇就要征服它,直到越过信德河。至于古太白他是呼罗珊的艾米尔,他征服了许多城镇,如:塔立甘、舒曼、塔哈斯坦、布哈拉,伊历93年,和平地征服了药杀河一带的城镇。伊历94年,征服了拔汉那地区。伊历96年,征服了中国最远的城市喀什噶尔,中国皇帝对此担忧,遂送去一些礼物使其退回。①
这位将领征服了这一地区的城镇,将其全部改为伊斯兰王国,伊斯兰教在此传播普及,而且涌现出许多法学家、圣训学家等学者。他的贡献是其他将领无法比拟的,他的政策英明,方针正确,士兵们拥护他,誓死执行他的命令。
至于穆萨·本·奈斯尔也是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征服了安德卢斯,将伊斯兰传入欧洲。穆斯里麦·本·阿卜杜·马立克在与罗马人的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勇敢攻克了一个个堡垒,像塔瓦特堡垒、欧姆利亚堡垒、希拉克略、塔尔苏斯等最终罗马人败北。
卧立德在执政期中他想罢免其弟苏莱曼的职务,将权力交给他的儿子阿卜杜·阿齐兹。因仅仅是哈查只、古太白及其一些亲信支持,最终未能如愿。
哈查只逝世
伊历95年哈查只逝世,他在巴士拉、库法任职20年。
哈查只一方面热衷于攀高结贵,他不善于听从不同意见,对待伊拉克人比较专横粗暴。为支持阿卜杜·马立克政权采取了严厉而残酷的手段,但另一方面他也注重建树功德,推崇忠君爱国。他善于雄辩,当时竟没有他的雄辩对手。他也是一位《古兰经》的背诵者。
卧立德·本·阿卜杜·马立克逝世
伊历83年6月15日(公元前5年4月25日)卧立德逝世,他任哈里发9年零8个月。
----------------------
注:①、古太白征服中国最远的城市喀什噶尔的资料,曾在阿拉伯历史家塔巴里(839-923)的名著《民族与帝王历史》中有一篇记载:“古太白曾攻入中国的喀什噶尔,并派博学精干的使臣10人,进见唐王。提出要唐王朝割地纳贡(“水“和“土“)的要求。唐王回赐以杯水和撮土,表示古太白已达到取得中国“水、土“的目的。…… 不久因阿拉伯内部发生变故,古太白乃撒回……”
这篇记载阿拉伯军曾进入中国领土的史料,被后来的阿拉伯历史家辗转传录,广泛引用。我国著名阿拉伯史学家纳忠先生在《阿拉伯通史》中对此的结论是这篇史料是不真实的,因为:
1、古太白进军“河外“的时期,甚至在以后的30年内,唐王朝还是很强大的,它的声威正是远达西域“河外“地区的时期,开元七年(719),开元十五年(727年),安国、康国、吐火罗都先后请求唐王朝出兵支援,抵抗大食人(阿拉伯人)的入侵。足见在古太抓统治“河外“(西域)之后,阿拉伯人虽然在当地耀武扬威,而唐王朝在西域的声威依然处于隆盛时期,所以诸小国纷纷来附。古太的的铁蹄尽管踏遍河外,也不可能长驱直入,占领喀什噶尔而毫不受阻,更不可能向唐王朝咄咄进逼。只有到了公元751年(天宝十年)高仙芝出兵西域,在逻斯河受挫后,唐王朝在西域的势力才被削弱。
2、关于古太白进逼唐王朝之事,始见于塔巴里的《民族与帝王史》,后被伊本·艾西尔(1232年卒)的《全史》转录。此事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报达补传》中略有涉及。《元史译文证》必然是间接由伊本·艾西尔的《全史》而来的。
3、公元714年哈查吉死,古太白失去依靠,715年哈里发韦立德去世,古太白受排挤,被部下杀害,在这样的混乱情况下,古太白如何能在715年派使入华,威胁唐王朝?
但是,由于阿拉伯军已抵达中国的边外,很容易同新疆人民接触。因此,伊斯兰教从此传入新疆,由陆上进入中国。而中亚细亚的辽阔地区,大部成为阿拉伯人的势力范围,伊斯兰教逐渐取代了佛教和袄教,这是事实。见纳忠著《阿拉伯通史》269、270页,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第一版。 __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