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革命不是没有歧视的公园和厕所,不是在厕所里坐在白人旁边的权利。那不是革命。—— 马克西姆·X
法兰克福机场坐落在一片广袤的黑森林里面,降落的时候看到了大腹便便的美军运输机,曾经在新闻里面见到过这些家伙,别看它们现在懒洋洋的,拔腿就能飞到波斯湾。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当年和美国人刺刀见红的敌人现在都成了山姆大叔亲密无间的伙伴,也许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不打不成交。 透过穿梭大巴的玻璃窗,我打量着地面上忙碌的德国人,很快就看到两张突厥人的面孔,看来德国确实如传说中的那样,是土耳其人在海外的另外一个家园。于是我姑且认为新时代的日耳曼人是海纳百川的,所以刚刚在滑行中产生的那一点不快也随即被冲淡。 从一个欧盟国家到另外一个欧盟国家不需要通过海关,我径直走出了入境大厅,站在一堆迎接旅客的土耳其人中间等表弟来接站。我猜可能同时还有一架从伊斯坦布尔或者安卡拉飞来的航班,明天就要进入斋月了,也许有很多走亲访友的人。一会儿的功夫表弟出现了,他几乎还是三年前背着大大的双肩背,提着沉重的行李出国求学时的样子,只是脸上显得更加成熟了。 我们从机场乘轻轨列车直接到达了市中心的火车站,把行李存在了自动的投币寄存箱里,开始了城市观光。我一直对德国有如此众多的土耳其人感到很诧异,表弟告诉我,这是因为二战后的德国男人基本上都战死了,所以从土耳其大规模地引进了很多劳工。可以说,现在的德国基本上是土耳其人一手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德国对这些土耳其人的移民政策也很宽松,允许他们留了下来。我注意到,车站的很多地图、提示标志都是用德语和土耳其语双语书写的。而英语在这里好像没有什么市场,如果没有表弟,我想单平英语在这里很难和当地人交流。 走了不远,看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歌德像,说实话我对歌德的作品不是很了解,只是初中的时候借过一本歌德的诗集,现在看来纯粹是附庸风雅,什么也没有看懂。只是隐隐约约地记得其中的一句,好像讲的是作者在德法边境行走的时候,看见一位弹竖琴的女孩,“用虚假的嗓音唱着爱国的歌曲”。
歌德的背后是商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它们交相辉映,塑造了这个城市的历史与现代。[/B] 正好赶上了吃中午饭的时间,表弟便带我来到了不远的土耳其大街,这里全是土耳其人的饭馆和店铺,据说各种生活用品包括饮用水都是从土耳其进口的。表弟指着一个杂货铺说,别看这里的东西要比一般的超市贵很多,可是土耳其人都喜欢来这里买东西。我里面望了望,果然瓜果蔬菜,大米白面应有尽有。我打趣地说,是不是土耳其人怕吃了德国的米面,喝德国的水,时间长了就被同化成德国人了? 笑话毕竟是笑话,事实上也是如此,虽然有这么多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国,可是土耳其人和德意志人之间的通婚却不是很普遍,议会里有影响的土耳其议员也寥寥无几。就好像是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宁愿接纳刚刚从前苏联分离出来的波罗的海国家,也不愿意接纳对近代欧洲有着颇多贡献的土耳其。我已经听很多人说,土耳其加入欧盟永远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表弟说的则更加直截了当:这些欧洲人的骨子里还是信基督的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