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权力失去了财政预算违规的羞耻感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财经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公权力失去了财政预算违规的羞耻感

来源:上海商报 时间:2008-08-2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8月27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审计工作报告。报告公布2007年度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中央部门存在问题资金293亿元。(8月28日《中国青年报》)

  盘点今年的审计清单,去年赫然在榜的政府部门今年依然“榜上有名”,曾经被认为是遵纪守法的一些政府部门又成为“违规新军”。何以会出现这样令政府尴尬和令公众愤慨的局面?前任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透露,目前在有些重大违法犯罪案件中,平均每一起案件受到法律惩处的还不足一人。案件性质与问责力度的严重失衡,至少说明官员问责制和法律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像去年审计发现的117起大案中,虽已有88人被依法逮捕、起诉或判刑,但问责力度是否到位,还值得追问。

  从近年来许多中央政府部门上榜审计报告看,政府公信力不再被当作最珍贵的公共资源,而对违法问题问责力度偏轻凸显的则是追究“软肋”,这显然会使握有公权力的公共部门失去滥用公共财政的羞耻感。

  保护公共财政的安全和效益,仅仅有“看门人”是远远不够的。在“审计风暴”的行政效力之外,我们必须等待法律问责风暴的到来。但从目前一些案件性质与问责力度的严重失衡,我们也看到现行审计的体制弊端,即审计机关只拥有审计权,但没有监督司法机关处理相关责任人是否适当的权力。所以,应将问责制引入审计之中,赋予审计署对审计对象提出处理、处罚意见的权力。而要保障案件性质与问责力度不失衡,还必须创新问责体制。

  只有让审计署不仅是国家财政的“看门人”,而且也是一根责任追究的“指挥棒”,真正的法律问责风暴才会猛烈起来。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